在告别银行的时候
朋友,当你按时上下班,受到纪律约束的时候,当你面对巨额存款任务,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当你和同事们相聚一起热烈讨论、憧憬未来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撤并行的员工?
他们没有了纪律的约束,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失去了追求的目标。他们看似轻松了,可轻松得令人心慌。看着××县支行30位员工最后的一张合影照片,想到再过几天,照片中的15人将永远无奈地离开支行,另谋生路。一个美好的集体,从此各奔东西。痛苦的煎熬,艰难的等待,无情的现实,一切的一切,只缘于一个心痛的话题——因支行撤并而被迫下岗。2000年5月 28日,对于××支行的员工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根据对部分县、市支行进行撤并的统一部署,省分行党委在这一天对年年亏损、扭亏无望,存款额达不到规定目标的××支行做出了撤并的决定。“狼来了”的故事在××支行身上得到了验证。××支行建行12年,通过艰苦创业,本应迈入发展壮大时期,而如今惨遭淘汰,无情的现实留给支行员工的是深刻的教训和永远的心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支行走到今天这一步,有其必然的原因。早在1998年初,机构撤并之风就吹遍了大江南北。省分行向辖内各行发出了“存款救行、存款立行”的号令。但××支行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总认为省内存款比自己少、资产质量比自己差、亏损比自己严重的支行有的是,撤并对××支行来说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关键的时候做出错误的判断,夜郎自大,是××支行教训之一。
存款是银行的生命线,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998年4月,××支行错误地理解了人民银行严禁业余揽存与职工工资、奖金挂钩的要求,竟就此错误地取消了职工的存款任务。殊不知,竞争从来就是你死我活,激烈无情的,你不抢人家的市场,人家就要抢你的饭碗。在1998年至1999年两年全国清理整顿“农村两会”,各金融机构大力吸储的黄金年份里,××支行却由于对政策的错误理解,主动退出了本地市场的竞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支行至死才明白这一道理。这是××支行的教训之二。
××(支行所在地)地处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经济不发达,更为关键的是支行长期以来对建设好自己缺少一种“愚公移山”的恒心和毅力,缺少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是××支行教训之三。
支行的牌子被撤消,带给支行员工的是真真切切的痛,实实在在的伤。当市分行工作组进驻支行,宣布省分行的决定,征求员工意见时,整个会场声未出,泪先流,那悲壮的场面,那刻骨的心痛,那份对支行的无限眷恋,又怎能用语言表达得出来?
某某,一个16岁入行,把12年花季岁月奉献给支行的女孩,因为担心撤并,婚期一拖再拖,当看到支行上半年各项工作来势喜人,认为撤并已经远离支行时,她选择在5月1日结婚。休假归来上班不足半月,支行却被撤并,按就业政策,夫妻只能1人留在银行系统内安置,一个自谋出路。刚刚团聚,又要分离,那满眶的泪水,诉说着新婚后的别绪离愁,诉说着下岗员工的无奈和悲伤。
某某,湖南财专毕业来到支行,支行被撤并后,他一直不忍心将消息告诉家里,直到一个多月后,父亲才得到消息。望着父亲满脸忧伤,某某说 “家里负担重,妈妈身体又不好,告诉你们,不是更让两老担心吗?”辛辛苦苦把儿子培养到大学毕业,却又面临着下岗,如何教做父母的不牵肠挂肚呢?
某某,1991年银行学校毕业后在支行参加工作,这次在选择就业意向时征求父母意见,岳母对他说:“你生是×行人,死是×行鬼,选择×行是你的志向”,那份对×行的眷恋,不撤并,谁又能体会得到?30名员工,30个故事,无数的辛酸和苦楚,只有经历过裁员下岗的员工才读得懂,才感受得深。
“吃一堑,长一智”。教训和心痛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经历了撤并,才懂得对岗位的珍惜,对工作的热爱。
感悟之一:市场经济是强者经济,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当今社会,机构撤并、资产重组,风起云涌,时不我待。我们要保住自己的牌子、自己的饭碗,只有从现在做起,自己的工作做好了,才能“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今天不爱岗,明天会下岗”。“创业成功我生存,创业失败我下岗”。两年前,某某支行的人员、存款和经营环境,都与我行相似。然而他们经过奋争,存款余额从3400万元跃增至1.4亿,成为全省县级存款先进行,我行却因减亏不力被撤并。一样的政策,一样的起点,一样的环境,产生的却是两种结局,充分说明了重视与不重视截然两个样,努力不努力就是不一样。也许有人认为,现在撤并的是县市支行,二级分行、城区支行有地理优势,有规模优势,是不会被撤并的。可是十年前,谁又能料到县支行今天会被撤并?中国加入WTO后,在可预料的将来,中国金融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谁又敢说三、五年之后,一批规模偏小、效益欠佳的城区支行、二级分行不会被撤并?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想,由于我们现在的不努力,而在数年之后遭到撤并,到那时,我们又将如何去面对家庭,面对社会,面对父母和孩子?
感悟之二:做人要做社会的强者,自己命运自己主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机构压缩、人员下岗已成大势所趋,社会上一劳永逸的工作越来越少,人们心目中的“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已不复存在。谁要在竞争的环境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努力工作。××支行撤并后,50%的员工择优录用,另外50%员工将被迫下岗。上岗和下岗之间,是残酷的优胜劣汰。21世纪是人本经济的世纪,谁拥有先进的思想、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思维,谁就能自强于社会。
感悟之三:合规经营、规模发展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商业银行的“四自”经营原则中就有“自我约束”这一条,市场经济有着它自身的游戏规则,谁要是违反,就会遭到无情的惩罚。××支行如果没有违规经营,就不会造成上千万的拆出资金8年本息无收;如果没有劳服公司两年来的经济官司缠身而牵扯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许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感悟之四:效益是商业银行追求的最终目标。××支行到撤并时止,已经连续7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达到1100万元,这样的经营效益,不撤也难。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亏损下去,×行的江山还能坐多久?但愿××支行的撤并能给现在还没有撤并的支行和员工有所警示,有所震撼,有所启迪。但愿一个支行撤消了,无数个支行将从这沉痛教训中醒悟过来!振奋起来,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