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元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


建国后,由于特殊的生育政策,使得在一个时间段内,国家的人口数量迅速提高,而由于地域,资源等等都是有限的,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增大且日益多元化,在人口基数非常大的情况下,就产生了种种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其规定:"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小孩",目的是控制人口的存量和流量,但在执行时由于这样,那样,主观,客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一段时期,某些区域的人口数量的增长过快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国家和社会各方日益感觉到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许多压力,如治安的混乱,资源有限与人口数量之间的矛盾等等,使得国家不得不进一步采取措施来激励人口数量向下降方向的发展,也就是国家对农村地区(其实城市早就有独生子女费了)现有一女户家庭给予每年每个家庭600元的补贴,可以说这一政策的设计是符合激励原则的,但是600元能起多大的作用是值得商榷的.

     我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观察.据有关机构统计可知,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年均可支配收入大约七八千元,而农村因为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也由以前的2000多提高到3000多,并且是人均,而农村一个三口之家的年均总可支配收入为10000元左右,也就是增加一口人从理论上说家庭每年除去税收以外可以多得3000多元收入,这样600元的补贴实在有点少,而且要知道这个600元是按家庭发放的,也就是说针对一个两口之家(女儿成人后,就将嫁出去了)等于每一个人只能享受300元的补贴,在目前生活成本很高的情况下,这600元仅够一个两口之家一个月的基本支出,而且很有可能不包括礼尚往来的支出,因此从这一角度看,600元能对控制人口数量所起的激励十分有限,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一旦家庭多一口人,只要能找到工作,每月收入也不会少于600元呀!据最近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数据可知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月均资为966元,即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等于一年半的补贴,在这种情况怎能奢求这一政策能达到什么目标呢?

    所以我们应该深思这一政策的可行性.综上我认为这一政策只在一部分困难户中能发挥作用,而所发挥的作用只是给他们提供一些生活补贴,使其可以勉强度日,而对控制人口数量几乎不起作用,要控制人口数量,要使这一政策具有更好的激励作用,要提高补偿标准,即要他们尝到甜头,而不是尝到甜味,而最根本的就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传统,风俗,意识等,这些要改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因此说人口数量的控制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