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办法难解低收入国民居住之困


  和谐社会与国民住房保障体系思考 之十

             现行办法难解低收入国民居住之困

                                      李华云

        控制房价及提高收入

        政府已开始关注贫富差别过大的问题,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可能得到扭转,低收入国民的经济状况会有一定改善。但是即便收入有所增加,对于低收入国民来说购房仍然遥不可及。而且由于中国的国情,对于很多国民来说收入增长速度永远也跑不赢房价上涨速度。依靠调节收入、发展生产和贸易、调控市场,可以使低收入国民吃饱、穿暖,看上彩电,但无法使他们住上像样的房子。

       经济适用房

 这些年一些大城市搞了“经济适用房”。由于政府减免了土地出让金、市政配套费,房价明显低于市场价。买得起这类房子的人是城市中的中等略偏下收入阶层,而数量极为庞大的低收入者还是无钱问津。至于实际上发生的房型过大、中高收入者购房牟利或作第二居所的情况是另一个问题,是管理方面的问题。解决中等略偏下收入国民的住房问题当然也是政府的责任,经济适用房还应该盖下去,但这远远不够。

低房价竞标

这两年有的城市在土地拍卖中搞了低房价竞争,谁报的房价低谁得分高。这样的房子低收入者当然还是买不起。对开发商承诺的房价如何监督也是个不小的问题。即便开发商按照承诺价格卖房子,行贿、走门子买房套利的少不了,流弊不度而知。

多搞小套型

政府最近出台的一项政策是新建住房中90平方米以下套型必须占70%以上。这个政策如果认真执行了,90平方米以下套型的房子供应量必然大增,其价格可能停止上涨或下降(90平方米以上套型房子价格则会更大幅度上涨),这对于解决中等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会有较大帮助。低收入国民显然还是无法受益。

把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体系

最近有的地方出台政策,把在当地打工满两年的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体系。出发点可能不坏,效果堪忧。农民工薪资微薄,所能积攒的住房公积金对于购房无异于杯水车薪。目前农民工没有职业保障又居无定所,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能通过现行公积金办法实现住房梦的怕是寥寥无几。弄得不好,这个办法只是从农民工的羞涩口袋里掏点血汗钱,多少贴补一下政府财政或城市居民住房公积金的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