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达的秘密:货币升值


 

日本发达的秘密:货币升值

副题:论货币升值是经济规模扩张的重要引擎

   

吉林省珲春市委办公室  李世春

20061021

 

如果没有35年来日元汇率的升值,日本今天将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充其量刚刚向发达国家门槛迈入。

倘若没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大幅下跌,中国今天的人均收入将接近1万美元;经济总量堪与美国争锋。

假如过去三十多年中,没有这两种货币一升一降的事件发生,则目前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将旗鼓相当,中国的总量将是后者的9倍!

日本发达的秘密:日元升值;中国落后的根源:人民币贬值。

 

二次大战把日本揍了个七零八落,1945年投降时经济完全崩溃。被美国占领后,日本运气很好,先后赶上了“朝鲜战争”、“马歇尔计划”,经济逐渐恢复起来,到1955年达到战前水平。此后一直到1973年石油危机,日本持续了大约20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平均年增速在10%多一点。73年以后降低到5%以下。

几乎与此同时,日元开始不断升值。肇始于1971年,从此前的360日元:1美元一路上涨,翻了好几倍。1994年高点时达到791。近年来稳定在1001201之间。2005年为1101。显然,30余年间,日元升值使日本的经济规模膨胀了3.3360/110)倍。如果没有日元升值呢?

2005年,日本实现GDP5,389,134亿日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45,713亿美元,人均35,787美元,置身全球前列。但如果没有汇率升值的话,后两个数字就要除以3.3,也就是分别为13,860亿美元和10,844美元。总量不及意大利(17,662亿美元),人均不及匈牙利(11,217美元)捷克(12,106美元)和阿曼(12,495美元),更不如台湾(15,119美元)和韩国(16,422美元)。换句话说,日本尚处于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阶段。

 

中国建国后,在苏联的援助下,前几年发展很快,经济迅速成长起来。但1958年之后政策连连失误,经济一塌糊涂。“文革”甚至将国民经济弄到“崩溃边缘”。但不管怎么说,总算建立起来一个“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从1978年开始,国民经济驶入快车道。据统计,改革开放27年来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6%,与日本5070年取得的成绩十分接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定基指数表明,2004年实际经济规模为1978年的10.87倍。按理说,中国也该有资格“发达”了。

然而,很不幸,这些年来人民币也没闲着,汇率发生了剧烈变动,不过与日元刚好相反,是向下运动。从1980年的1.50元:1美元,到2005年年末的8.08元:1美元,整整下降了5.4倍。显然,汇率贬值使中国GDP规模无形中缩小了5.4倍(8.08/1.50)。2005年,我国实现GDP182,321亿元,按当年汇率折合22,564亿美元,人均1,729美元。如果没有此期间的人民币汇率“跳水”将如何呢?

情况将完全不同。那样的话,2005年我国GDP将是121,845亿美元(22,564×5.4),人均将为9,337美元(1,729×5.4)。

也就是说,倘若没有日元升值和人民币贬值,2005年,我国经济规模将大约是日本的9倍,与美国基本持平(124,857亿美元);人均将接近1万美元,与日本差距甚微,旗鼓相当。

 

由此可见,货币升值是经济规模扩张的重要引擎。这些年来,我们的发展速度很快,持续时间很长。为什么我们至今不是而日本却早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呢?根本差别就在汇率上:中日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升一贬,结果也就天壤之别。

事实上,一国经济规模的发展壮大,取决于三大引擎:一是实际经济增长,二是汇率升值,三是通货膨胀。三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同方向运动(当然分别都要“适度”),才能推动一个国家或经济体迅速向发达目标挺进。日本人对这三个引擎利用的非常好(在19641994年日本GDP总的增长中,这三者为分别贡献了大约1/3。参见拙文《中国发达之路:人均从80040000美元》),所以他们用最短的时间达到了目的。中国呢?我们的三台引擎中,汇率这一台与其他两台反向作用,冲减了增速,所以我们至今还是发展中国家。

下一步该怎么办?

还用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