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期待着有质量的公平教育
李水山
公平教育的最大争议在哪里?就是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即使是已经实施公平教育30多年的国家也没有处理好这一关系,这是永恒的话题和课题。何况,我国才刚刚进入实施公平教育阶段。
1、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社会学范畴:为什么争议这么大?这是因为公平教育和教育质量的特性所决定。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是对立统一体,是相对的概念,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质量范畴。这是比较国家、时间、空间、区域、城乡、学校、教育制度,学生、家长和教师群体结构而言,还涉及社会心理学问题,这些因素永远在发展变化,这是被人们时刻关注、比较和评价的永恒社会学范畴。
2、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对公平教育的评价标准无非是教育机会、起点、过程与结果是否更加公平。因教育结果涉及组织、人事、劳动、就业制度与个人努力发挥程度与机会,很难评价与教育的直接关系,教育公平更多的是指教育起点和过程的公平机制。具体地说,学生接受较高质量教育的均衡程度,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教育设施投入等硬件建设与条件,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水平的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学业与学费负担,学生上学便利程度等。
3、日本、韩国对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争议:即使是已经实施30多年的邻居日本和韩国在教育公平和质量上左右徘徊。日本的“学区制”和韩国的“平准化”教育,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实现了人人接受良好的教育,公民受教育程度比较均衡,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本的实施范围比韩国广一些,但是争议也很大,最大争议就是学生的整体学力下降,教师难以因材施教,具体例子就是每年能考上百余名东京大学的东京日比谷高中在上课时出现学生睡觉的现象。但也有研究报告说,拿占学生总数不到5%学生的学力说明不了这一问题。学力不仅是破解难题的问题,更应该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紧接着,引起日本全社会哗然,在社会压力下,日本文部科学省修改“学习指导要领”,恢复星期六上课,增加学业课时,恢复考试与评价制等。一直关注日本的韩国吸收日本的教训,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急于全面推进全国的“平准化”教育,而是逐步渐进式推开,但一直关注和研究实施这种公平教育和非公平教育地区、学校和学生的整体学力比较,因出现不同结果,尚没有得出正确判断。通过多次社会调查,60%到70%的高中学生和家长,近60%的教师都赞成实施“平准化”教育。韩国在实施公平教育的同时,通过创办科学高中、国际高中和“自主型”私立高中,兼顾占学生总数3%到5%的优秀学生的“英才教育”。
4、有质量的教育公平的特征与规律:我们不能忽视这两个国家是实施公平教育30多年的国家,在我们还没有开始实施公平教育的情况下,又过多考虑人家在实施30年后出现的问题,显得有些急躁和过早,搞不好变得左顾右盼。这是由公平教育的阶段性、渐进性和兼顾性特征与规律所决定。(1)阶段性:实施公平教育受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约束,有阶段性发展特征,因此要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在刚开始阶段要集中精力和财力推进公平教育,是因为熊掌和鱼不可能兼得。(2)兼顾性:公平教育涉及教育广度和深度问题,也是教育的推广普及和提高质量问题,即兼顾性特征。借鉴日本、韩国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兼顾教育公平和质量问题,以免教育质量过于下滑累积成大问题,又影响公平教育的持续发展。(3)渐进式:无论是公平教育的推广普及还是提高质量都需要时间和过程,即“渐进式”特征。在稳步实施公平教育的同时,逐步提高整体教育水准,也是可以做到的。这就是教育质量“渐进式”发展过程。
5、实施有质量的公平教育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虽然涉及大学入学制度,但主要是高中入学制度,即“中考制度”,这并不是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全部都是按学生所在社区计算机派位入学,而是根据学生在原学校综合成绩、所在社区、选拔性考试成绩录取人数各占录取学生总数的1/3,这个比例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情况自定,但国家、地区要有低线要求。学生入学后,学校可根据学生成绩和志向分班教学。再通过教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学生小班化、课程改革、研究性课程等,在保持原来的教学质量和特色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对于像北京四中等名校也是个参考。
6、对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社会评价:实施公平教育以后,究竟教学质量提高了还是下降,还涉及到社会心理学范畴的问题。一个社会由各不同阶层组成,如果2/3以上的多数人拥护,说明是比较正确的,值得继承和发扬。至于整体学力下降、教师难以因材施教,都可以教育过程的公平,即教育“软件”的改善逐一补救和完善。但是在实施公平教育初期,对生源、教师、设施、投入等“硬件”的配置应该是公平的,起码教育门槛和起点是公平的,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而受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核心。至于后来在实施过程和结果中导致不公平,那是由社会综合因素所决定,是下一步的事情,需要社会综合改革与发展来弥补、完善。
7、保障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制度革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变得平等,需要国家重点研究和解决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观念平等和事实平等,这才能实现更多社会阶层的教育公平和社会平等。解决这一平等的关键在于使职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有一个更加公平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8、保障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制度性完善:实施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也是实现公平教育的重要途径,实施教育福利发展计划,更加关注经济落后地区、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及子女受教育问题,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具体实践和制度性完善。
9、政府保障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有效措施:实施公平教育的决策权在于国家教育部,需要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法规及投入保障,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计划,构筑国家公平教育安全网,上述问题和争议也会逐步得以解决。这是全社会的期待。
“饭要一口一口吃,山要一步一步攀登”。
本文已发表于《中国国情国力》,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