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洛阳网友中秋联谊会”
翟智高 龙门之南,伊水两岸,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这里,民风纯朴,历史厚重,讲不完的故事传说,数不清的历代名士。 伊川的过去,我们感到骄傲,伊川的未来,我们充满希望,伊川的现在,更让我们爱心关注....伊川还是杜康酒的故乡,我们经常自信地把自己叫做“酒乡人”。酒乡人与时尚同步,走在时代的前列.....
丙戌年桂月既望伊川访古采风纪事
“杜康”醉世界,烹饪“伊尹”传,“白圭”商贸祖,“孔鲋”隐皋山;李白唱{鸣皋},乐天游“平泉”;贾岛善‘推敲’,禹锡“陋室”甜;姚崇万安卧,宋璟来陪伴;仲淹忧天下,邵雍思万年;彦博助办学,二程称双贤;齐贤创和乐,立雪誉书院;安乐属佳城,鹤鸣闻上天;中原问鼎台,高筑债台悬;伊洛文明地,古今美名传。伊川。河南十八强。
注释:杜康时代酒器出土于伊川南寨遗址。伊川“杜康”是中国驰名商标。 烹饪鼻祖伊尹出生在伊川大莘店。战国策载商贸之祖白圭在伊川新城作官。孔子九世孙孔鲋避秦祸隐居伊川九皋山,保留下孔子的无数典籍;李白到伊川写有{鸣皋歌},白居易乐天有诗曰:“一年四季到平泉(平泉朝游是洛阳八大景之一,在伊川梁村沟)”。写下“僧敲月下门”的唐代诗人贾岛的墓在伊川彭婆乡草店。刘禹锡是与白居易在一起时写下“陋室铭”;名相姚崇、宋璟、范仲淹安息在伊川万安山。宋代哲学家邵雍在伊川平等创“安乐书院”,他的墓地“安乐佳城”在伊川平等卧龙山。宋相文彦博墓在伊川罗村,他赠给程颐办“伊皋书院”所需田地,留下“程门立雪”千古佳话。二程被誉称为“自古汉唐无双仕,而今伊洛第一家”的思想大师圣贤,墓在伊川城关镇。宋相张齐贤在伊川酒后海角镇创“和乐书院”。“诗经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伊川风光。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兵至洛郊伊川蛮子营,遂有“问鼎中原”成语故事。周赧王在伊川古城村高筑债台,警示借债不还的悲剧;发现河南,怎能少了伊川?如今伊川是河南十八强县。
龙门之南,伊水两岸,风水宝地,人杰地灵:
造酒鼻祖杜康像屹立在伊川县城北花坛, 网友们在这里会齐:
丙戌年桂月既望伊川访古采风纪事。
然后去宋代哲学家邵夫子墓园,位于伊川平等乡西村西卧龙山,他研究的六十四卦方圆图奠定了二进制的理论基础:
然后去伊川县城西的程颢、程颐墓园“程园”二程的理学是封建社会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
中午聚会座谈,下午去伊川彭婆乡许营村北万安山之阳的范仲淹墓园
丙戌年桂月既望伊川访古采风纪事
作者:无稽
2006年10月7日,农历八月十六,我们史话河洛一行廿四人在智者见智的组织下在酒城伊川相聚,举行访古采风联谊活动。参加这次的活动的人士有学校教师、媒体工作者、大学教授、政府宣传部门领导、历史文化研究者,还有对河洛文化有兴趣的各行各业朋友,大家怀着对中华文明之源的河洛文化的崇敬之情走到一起来,对在伊川的理学大家、宋以来理学鼻祖的被康熙封为“内圣外王”的邵雍墓;开办伊川书院,被誉为“自古一家无双士,如今河洛第一家”、有着程门立雪典故的二程墓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的先忧后乐的范仲淹墓进行了拜访祭奠。
自从此次活动的消息一经发布,便有无数网友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跟帖表示支持报名,有些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到场网友无不表示遗憾,短短两天时间就有近40位网友表示有意向参加,最后由于各种原因一共有24名网友参加了这次活动。
按照约定的时间大家在伊川车站,杜康像下集合:
我们伊川的网友最先到达,等候那些从市区远道而来的朋友,稍后,北大资源学院教授、伊川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专家翟教授、伊川历史文化方面的权威范仲淹后代范先生和伊川邵雍研究会的刘会长也赶过来和我们一起迎接网友们的到来。
十点十分,所有的网友都到齐了,于是我们在翟教授的带领下,乘车奔赴邵夫子墓。邵夫子墓位于伊川平等境内。目前没有专门建园保护,一条专门为邵夫子墓修建的公路直达墓园,可以供人随意参观拜访。墓园正前方一道牌坊,上书“安乐佳城”。神道一直通向墓穴,这个是皇帝的待遇,邵雍怎么会享有如此礼遇啊?
:
:
正在疑惑时,翟教授的一番讲解以及墓园内的文物、实物给了我们答案。原来,邵雍有着“内圣外王”的封号,享有皇帝般的礼遇。在邵雍墓的围墙用砖上都刻有“邵夫子墓”的字符:
传说这里的物件都是圣人的,一般百姓是不能移动的,有些人在搬动之后,发现浑身难受,及时送回后就会不治而愈。 里面有一通碑是民国时期一位团长所立,据传是因为他把部队的马匹栓在了邵夫子墓内,感觉身体不适,当地人得知后告诉他邵夫子墓那是圣人的地方,是不能在那里造次的,他于是下令把马匹迁出了墓地,结果病好了,遂立碑以示敬重。
洛阳网友中秋联谊会伊川邵雍研究会刘金来会长向网友们讲解易经的奥妙:
这些传说,都在向我们诉说着老百姓对圣人的敬畏与尊重。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邵夫子墓内挂满的灯笼和红布窥得一二,当地人有什么疑惑时会在这里烧香许愿,当愿望实现时就会挂灯笼表达谢意,还有在此求送子送女的,一经应验,就会买来红布表示感谢。
洛阳网友中秋联谊会伊川安乐佳城采风:
看着房檐下挂满了的火红般的灯笼和红布,我们可以感受的到,邵夫子他还活着,活在老百姓的心中,这些发自内心的对邵夫子的敬重是比任何称赞谥号都重的多的荣誉。
邵雍晚年居住在洛河之畔,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与世无争,自得其乐,故自命其庐为安乐窝,其乐无穷的典故也是从此而来。邵雍逝世后,好友有意要安排他埋葬在洛阳北邙,自古这里就是名门望族、权贵达官的理想墓葬地,生在苏杭,葬在北邙,邙山无卧牛之地,都是说的邙山的风水是如此优越,但我们的邵雍却谢绝了友人的好意,选择了伊川平等的荆山下,他父亲的墓地所在地。青山有幸埋名人,荆山也因有了这位圣人得了灵气,在今天引来了我们这一批拜访者,但绝对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离开邵夫子墓后我们有赶到位于伊川县城西边白虎山麓的程园,门前新建的程园广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广场正门牌坊上方刻有“格物致治”四个大字,两侧的对联是由叶鹏教授所撰。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参天的古柏,郁郁葱葱,象一个个学生肃立在那里聆听老师的教诲。大家步入二程广场
拐入侧门,发现这里才是墓葬所在地,神道前是新修建的望柱,石羊石兽等,没有历史的厚重感,稍感遗憾,可就在这时发现原来的望柱等还在,斑驳的躯体,黯然的色彩,透露出历史的痕迹,时空的凝固。神道的尽头是供奉三程的祠堂,他们的墓地并没有象邵夫子墓一样是在神道的尽头,经范先生的讲解我们得知原来这是封建等级制的缘故,二程虽位居显赫,但是他没有受到“内圣外王”的称号,所以是不能享受帝王才可以享受的待遇,也就是说,只有帝王的墓葬才是神道直对墓穴。
在祠堂的西侧,建有一影壁,上面绘有“程门立雪”这个典故。大家都对这个影壁发生了兴趣,一般的影壁都是建在正对大门的地方,为的是不让他人一览无余,给人以无穷尽的感觉,可是这里没有门,怎么突兀现影壁了呢?
专家不愧是高啊,看出了大家的疑惑,遂让我们猜测,结果无人知晓。原来是在文革时曾经有个口号是“批林批孔批二程”,当时县里为了让所谓的革命群众张贴大字报,故建此影壁,现在倒也物尽其用,一幅“程门立雪”恰如其分。看到程门三父子的墓穴,使我想起了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苏门三父子,是啊,程门三父子丝毫不逊色于他。
参观完程园,时间已经不早了,大家来到了伊龙国际大酒店聚餐。席间,又赶到了一位网友。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范仲淹墓,范仲淹先生埋葬在紧邻龙门的万安山下,这里埋葬有六位名相,姚崇、宋璟等等在历史上极负盛名大有作为的一代名相全都葬在万安山麓。
新建的范仲淹雕塑矗立在园前广场,与新立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碑牌相得益彰。汉白玉的雕塑庄严肃穆,高大的主体傲然伟岸。在阳光的照耀下,范仲淹的形象更显得光明磊落:。
拾级而上,越过景圣桥,进的园内。神道上的牌坊刻有“高山仰止”四字,神道两侧有一武俑与其他形象有异,为胡人造型。原来是当年范仲淹在边疆采取的抚边政策不仅使边关战事减少,而且赢得了胡人的尊重,在他逝世后,胡人自发为他送葬,哀悼他。朝廷有感于此,专门在他的墓地的神道旁建了这么个形象的武俑,为各地少见。
洛阳网友中秋联谊会伊川县委宣传部范红玮副部长讲范仲淹的事迹:
在范仲淹墓内见到的最多的是“先忧后乐”几个字,先生的这一思想,影响之远,意义之大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园内的石碑很多,最引人注目的是欧阳修撰文的一通石碑,这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整通石碑是由一块石头雕刻而成,和经常见到的碑大了许多,不得为之叫绝。由于三号我才和另外几位朋友骑车子来此拜访过,所以看的没有他们仔细。
中秋联谊会 范曾为范仲淹书先忧后乐匾
一天的访古采风活动,使我们每位参与的朋友收获了不少,大家向专家学者们学到了许多知识,更在活动的过程中深深被所拜访的几位圣人的思想所影响、感化,觉得在他们面前自己的渺小无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崇敬似乎发自内心的,深深地被他们折服了,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什么,恐恐然不知所言。
桑斑竹代表参加中秋联谊会的洛阳网友向伊川县委宣传部范红玮副部长敬酒:
丙戌举杯庆月圆
飞龙在宇
----看无稽丙戌年桂月既望伊川访古采风纪事文章和巴易举杯共圆照片想丝路勇士有感而作
十五月亮十六圆,洛阳网友会伊川。
丝路申遗勇士去,河洛儿女不畏难。
家乡边关隔万里,遥祝平安早凯旋。
举杯共圆宏图愿,史话再谱辉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