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竞争的加剧,造成了就业压力和失业压力居高不下。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中国登记失业率近年来逐年攀升,由1995年的2.9%上升至2003年的4.3%,2004年虽然略微下降,为4.2%,但是仍然有5000多万人失业,比荷兰一个国家的人口还多的多;另一组数据显示,2004年,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比预期目标多80万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在巨大的人口就业压力下,我国政府从国情出发,通过实践探索并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企业富余人员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形式更加灵活,总体上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白皮书还阐述了21世纪前期,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总体目标: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需求,满足广大劳动者参与劳动和提高收入水平的愿望,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将失业率控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到2020年,就业总量达到8.4亿,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水平,社会总体上处于比较充分的就业状态。
社会竞争历来的残酷,几千年来不断演绎和证明,作家张抗抗写的《狼图腾》一书,揭示了狼为了生存,会争夺一块肉而相互厮杀,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在压力中前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现在的社会竞争十分激烈,人才的竞争跟随时代的发展日益增强,有的人一生拥有很强的能力和丰富的知识,但一事无成,主要是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不明确,不知道自己该在哪个位置立住脚,被社会竞争带来的舆论效应所左右,东奔西蹿,没有明确目标,工作换动频繁,时刻处于高压之下。
2005年深圳的一项调查表明,有67%的深圳人表示,最害怕失业,其中白领阶层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了57%,即使工作相对稳定的公务员、教师等,对失业的担心人数比例仍然有14%。在个人对于工作选择的自由度越来越大的今天,“自由”也带来了新的忧虑,自由的选择和竞争使就业再也没有了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稳妥,一时挪个窝,倒没有太多的担心,但是一旦数月找不到容身之地,则不由得你不焦虑了,否则正在享受着的房子、车子很可能因为不能及时还贷月供,瞬间化为乌有。今天优雅的白领,明天很可能只剩下焦虑的躯壳,在强手如林的人才竞技场上,谁敢担保自己不会有失业的危险呢?
对于失业的恐惧,除了生存忧虑,对于工作已成为生活重头戏的职场人士来说,更关键的是:到哪里去寻找自我价值?失业对于习惯了在职场上奋战的他们而言,还意味着自我身份认同上的失落。当名片上的头衔随着失业丧失实质意义的时候,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压力越来越大,职场人士中亚健康的人群在不断扩大。工作压力大会影响健康,而健康状况不佳又会反过来影响工作,甚至可能会因此丢了饭碗,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人们常常身心俱疲,力不从心。
大学生历来曾经被认为是就业中最不令人担忧的群体,一直笼罩着“天之骄子”的美丽光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就业政策的主要方向,不过近年来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面对社会竞争压力,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新一届中央政府及时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对于解决中国这些年来积累下来的社会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压力与轻松之间找到和谐基点,简单而言,我们要做到如下几点——
1、积极主动。对人、对事始终要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这种积极首先应表现在头脑上,既要积极思考,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看法,又要积极提问,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其次是积极主动地行动,实现想法;
2、自信坚持。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美国前总统里根在《成功》杂志上写文章说,创业者若能抱着无比的信心,就可以缔造一个美好的未来。在遇到困难时,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坚持前进;
3、自我激励。每个人都有各种情感,要学会控制、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激励,不能以自我情绪影响或取代组织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