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股精神力的韩国人


    这些年来,韩国的表现让整个世界刮目相看:足球韩国、电子韩国、科技韩国都凸显出韩国人旺盛的斗志。还有,韩剧、韩国式的整形美容,对待慰安妇的态度和韩国人民所采取的强有力的行动、在金融危机时的表现,韩国民主进程的飞速发展等等,还有,在跟日本人抗衡方面,韩国人也显得特别坚决而有分寸,显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气节。

 

在我上大学时(1980-1984),那些从欧美各国考察回来的学者们作报告,记得那些演讲者经常问台下听众的一个问题是:

“请问你们一个问题:在XX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中,哪一个国家的学生学习最勤奋?”

台下几乎是众口一词:“中国留学生!”

台上人说:“对不起,你们答错了。”

台下:“噢?”

台上人说:“告诉你们吧,是韩国人。”

台下:“噢?”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情节,当时,谁也没有去深究这个问题。台上的演讲者没有告诉大家为什么,台下的听众听完了也就完了。这么一个简单的事实,被不同的演讲者——他们曾经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不同的研究所访问或者学习过——反反复复地印证,韩国人在国外学习最用功、最勤奋。于是,作为听众知道了有这么回事儿。至于为什么是韩国人而不是中国人,那完全是一个与自己毫不搭界的多余的问题,没有答案,也不可能有答案。韩国人在中国的媒体上除了与警察对峙,就是在街上游行示威,此外,我们再不可能得到任何关于韩国人的其他信息,谁还知道韩国人学习刻苦用功这档子事情?

 

可是,20多年之后的今天——

人口只有4850万的韩国,已经跻身全球科技综合实力前五强,居然把13亿人口的中国甩在了后面。而中国呢?现在是举国上下,一齐“哈韩”——把韩剧捧到天上去了——这恐怕又是天底下最荒唐最愚蠢的事情。还有,中国足球逢韩不胜,“恐韩症”居然持续二十余年。用时下深圳最时髦的一句话说:“真是丢人!” 

2002年,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21万韩元(1190韩元约合1美元),超过1万美元。韩国人均GDP位居全球第31位。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相当于韩国1982年和日本1961年的水平。

20052月,韩国互联网振兴院进行的“2004年下半年信息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韩国人基本的通讯手段。截止到200412月,韩国网民总数达到3158万人,占总人口的70.2%,每人平均拥有2个电子邮箱。

 

1994年底,笔者和一位朋友与两个韩国人比过一次保龄球,小赌了一次。韩国人在打球时的那种不服输的气势至今令人难忘。当双方大比分打到11平手时,韩国人还要继续打,并且要把“赌注”翻倍,显得气势旺盛,看样子是一定要赢才会罢休,令人不敢小瞧他,我的搭档不同意,没有继续比下去。虽然最后还是以11平手结束,但是,通过打球这件小事,却可看出这个民族的特点——不服输!

 

在韩国人眼里,是揉不得沙子的。他们反对独裁,反对日本人的欺侮,反对企业垄断。同时,在关键时刻,他们团结一致,他们可以用牺牲自我的方式帮助国家度过难关,98年金融危机,韩国是第一个从危机中走出困境的国家!这样的人民,这样的国家,是令人敬畏的。

 

反观中国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早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暮气沉沉。比方说:对于腐败,对于各种权力资源的垄断,对于乱收费,对于回扣,对于他人的痛苦,对于官僚主义、贪污、行贿受贿、买官卖官,对于学术行政化、官僚化,对于GDP弄虚作假,对于广泛存在的歧视,对于造假贩假,对于侵犯知识产权,对于发生在身边的暴力行为、抢劫,对于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等等,绝大多数的国人除了麻木,还是麻木。武汉人把那些用脚踏或机动三轮车载客的叫做“麻木”,他们的典型形象就是:斜靠在马路边,无视交通规则的存在,叼着一只劣质的卷烟,满不在乎地等待他们的客人到来,2-3块钱的“起步价”,一天有十位八位客人,自以为日子还勉强过得去,岂不悠哉游哉?别以为这很可笑。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是“麻木”。就个体而言,一个被金钱和权欲包裹的灵魂是找不到归宿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倘使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在弱肉强食的世界,就难以找到自己的位子。一个缺少了精神和信仰的民族,你的竞争力从何而来?你的凝聚力又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