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有趣的短文,题目是“聪明的投资者不买带工厂的股票”。该文为瑞银证券(亚洲)董事总经理张化桥先生所作。
短文借用一印度籍基金经理的骄人业绩,告知读者其秘诀即永远不买带工厂的股票。
短文的论据是:工厂两端连系着原材料和制成品,它既要为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担忧,也要为制成品价格之莫测而烦恼;加之研发成本高昂,资本支出较大;还要面对竞争者不断的挑战,以及收款难、质量控制难等诸多现实问题。文章认为,世界上的工厂,无论是自有品牌那类的,还是贴牌生产的,从总体上讲,它们的命运都很不乐观。因为虽然历史的长河会永远流淌,人类永远会需要家用电器,或者服装,或者玩具,或者食品饮料,或者汽车,或者通信设备;可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今天消费者想吃面条,明天改吃煎饼,那么面条厂厂商的投资就白费了”。
带“厂”的股票真的这么可怕?对此,笔者略存疑虑。
其一,文章提到了“近十年来全球制造业名牌公司倒闭或者盈利大减、市值大减的例子不胜枚举”。但笔者反思的是股份公司因工厂而盈利大增的例子会少么?
其二,世界变化是很快,但人类永远会有需求,包括家用电器、服装、玩具或者食品饮料,只要策略得当,成为赛翁者大有人在!
该文也提到了,“几乎每一个工厂的生命周期都似乎越来越短。在这有限的生命周期里,繁荣期就更短了”。但“当一个工厂倒下时,千万个工厂站了起来”。这不正意味着千万个投资机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