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首批股改试点的两大龙头G三一和G金牛在7月底连续冲高以来,G股走势一直特立独行。随着股改的深入,近日 G股更是呈现出飘逸绝尘,极大地刺激了市场资金的追涨热情。那么,中小投资者如何在有效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把握如火如荼的G股投资机遇呢?
答: 首先,中小投资者要明白G股是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过程中的创新产物,是由于补偿对价的引入,即大股东对于现有流通股东在全流通之后,其所持股票价格下跌的损失所进行的补偿,这就使目前的市场凭空增加了一块所谓的“利益”, 有幸搭上第二批股改快车的获得了不错的短期收益,赚钱效应刺激了市场资金奋起追逐的热情。
但是,股权分置改革不是万能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上市公司利益的重新分配,而不能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并不会因“G”帽而提升,主导产品也不因为“G”帽而身价百倍,说到底,股改之后,上市公司的业绩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目前证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缺少股东文化和股东意识等,并不能通过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就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市场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过,这种重新分配从资产的角度看,不管对价支付多少,对流通股东至少是有利的而不是相反。改革中,流通股东获得的对价也就是对公司资产权益的增加量,而他们是否能将对资产权益的增值转变为获取对价后其股票总价值的增值,取决于获得对价的多少、非流通股东的历史持有成本和减持意愿、场外资金对全流通后股票价值的判断等很多因素。短期来说,由于改革将改变股票供求关系,以及市场普遍预期优质公司低对价,劣质公司优对价,而在两类股东的博弈中流通股东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些因素使得市场估值体系混乱,也似市场出现了畸形的G股热潮。从目前G股热潮分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态势很明显,并非所有的股票都具有投资价值。比如说G龙盛、G凯诺、G传化等均处于纺织产业链上,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84种纺织品服装中,已有超过八成的商品供过于求。企业盲目投资中低产品,市场低价竞争严重,而受征收出口税、转口贸易减少和纺织品贸易争端等因素影响,一些纺织品出口企业将不得不从内销市场寻找出路。纺织行业的困难必将通过产业链传导到相关的行业中来。
由于股权分置问题是中国市场所特有的发展现象,在国外成熟市场也缺乏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管理层已经对证券市场改革明确表态:“上市公司按市场原则参与改革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今后政府的各项政策都将明确向股改后的企业倾斜,不积极参加股改的企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再融资和股改挂钩已经是迈出了第一步,上市公司未来不积极参与股改损失将是多方面的,包括即将推出G板指数。管理层对股改成功充满预期,使得成功推进股改已被上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但是,前二批试点过程中,管理层未对对价水平制定相应标准,导致对价水平出现极为混乱的状况。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了使得方案尽快通过,不惜提高对价水平,在当前A股市场没有估值坐标的背景下,从而扰乱了G股的估值水平。 当前G股在全流通复牌之后的不理性炒作,最终将营造新的泡沫。政策确实是有意向G股倾斜,但当到处都是G股时,这种优势也就不复存在。
因此,投资者参与股改的寻宝游戏,千万万不要因为短期的利益放弃价值投资理念。 G股行情最初的上涨只能是一种“投机”行为,未来股市仍将回到价值投资的基础上来。 公司价值不会因为股权分置改革而变。因此,股票选择仍然首先要选择公司价值优异的公司,优质公司资产价值能顺利转变为股票增值,流通股东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而质差公司的股东会面临自动"除权"的局面,如果非流通股东大量卖出股票,流通股东甚至会面临股票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