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取消农村义务教育收费(2005.3.12)


教育不公的问题在本次两会上广受围攻,特别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城乡教育不公的问题更加关注,这些现象无疑给面临危机的农村教育带了希望。即便如此,甚至再加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的减免农村特困家庭孩子的学杂费这一福音,我们在改善农村教育现状上的努力仍嫌不够。农村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在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上做出更多、更具有实质意义的努力。

城乡教育条件的巨大差距是教育不公平最淋漓尽致的表现。虽说宪法规定人人生而平等,但一个孩子如果生在农村,他就几乎被注定只能在极度恶劣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成长,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又是他们长大后倍受歧视的根源之一。

对于城乡教育条件的差距,许多人认为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城乡之间各方面的条件都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我们要认识到,如果没有工业化初期人为造成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没有严重不公平的户籍制度,城乡之间的差距绝没有这么大,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也不会这么引人注目。农村的孩子从出生的一刻起,他的身份就与城里孩子有了天壤之别,因为他只能报农村户口,而成里的孩子是城市户口。如果他长大以后一直保持农村户口,那他就无法在城市中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于是,农村的孩子要进城,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城里孩子生下来就拥有的城市户口。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

但是读书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太艰难了。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农村的孩子要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激烈的竞争让他们不敢疏忽,除了学习功课,无暇顾及业余爱好,学校也没有发展个人特长的课程——这又为其以后难以与人一较高下埋下了祸根。如果仅仅是学习的压力倒还罢了,因为这些通过孩子个人的努力还能克服,但经济问题却是他们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所以,鉴于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一现象给农村孩子和整个民族的前途带来的巨大压力,我建议让农村的义务教育再“义务”些,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收费,所有的教育经费由财政直接贴补。

全面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的收费具有一定现实性,也有着无可争议的公平性。

第一,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可大大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2月27日的焦点访谈中,教育部长周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3亿人口,素质低就是巨大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素质高低的关键问题是教育问题。而13亿人口中,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不想办法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就无法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人口素质问题。近些年,特别是2004年以前,由于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农村的辍学率事实上有非常大的提高,这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是一场令人沉痛的灾难。如果在农村率先实现义务教育的完全免费,对于提高农村人口以及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是城市反哺农村的表现。由于我们工业化初期采取了人为制造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的做法来支持工业发展,在工业化过程中又制定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城市居民的既得利益,我们的农村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事实上是在牺牲自己的利益以换取城市的高速发展。如今城市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而农村的落后面貌还年复一年,如果取消农村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那就意味着教育投资的资金来源将更多的由城市承担,而教育支出可以逐渐向农村倾斜,这是城市反哺农村的一个表现。

第三,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可一定程度上改变教育投入比例不协调的现实问题。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在教育投入中,投向农村的教育经费远远少于城市的教育投入。一所城里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恐怕抵得上几十所乡村学校的投入,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师资队伍状况相比只怕也要落后几十年。我们即使完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费用,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的分配也还无法达到公平的程度。

第四,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也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粗略计算,如果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费用,财政支出在现有基础上的增加额估计不会超过200亿元,这对于我们的经济状况和财政收入现状来说应该是一件可以解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