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减规律本身是包含了收益递增因素的


收益递减规律本身是包含了收益递增因素的

谢作诗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邮编:110034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讲的是:如果保持其它要素投入不变,不断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那么或迟或早,产量之增加——该要素投入之边际产量——是要递减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再增加该要素投入,则总产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要减少。

诚如张五常所言:这规律是铁律。要证实这规律,我们不妨问,假若这规律不对的话,会是怎样的结果?答案是:假若这规律不对,那么我们就可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断地增加劳工、肥料、水分,种出可以供应全世界的米粮。因为这类现象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所以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就是正确的。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基于某些要素投入固定不变。要是所有要素投入都变化,又当怎样?答案是:所有要素投入都变化,但只要某要素投入和其它要素投入之间的比例不断扩大,那么该要素之边际产量迟早还会递减,规律仍然成立。

逻辑上,既然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讲的是可变要素投入和其它要素投入之比例扩大到某一点后,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就开始递减,那么在该要素投入从零开始增加的初始阶段,其边际产量一定是递增的。道理是把这规律的逻辑反过来用了:在这个阶段,又是其它要素投入与该可变要素投入的比例过大了,其它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个阶段,增加该要素投入,边际产量反而是递增的。

如此,我们就有了弧形似山的短期产量曲线: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后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到了某一点,再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总产量不仅不增加,甚至还要减少。相应地,我们就有了弧形如弓的成本曲线:总成本先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后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我们当然要问:为什么要素投入比例变化会导致边际产量递增或递减呢?答案是:要素投入比例不同,生产方式就不一样。是的,如张五常所言:一个人拿一卷软尺丈量土地,一个人是一个人的办法,他得先把软尺的一端固定于一个地方,然后拿了软尺的另一端到另一个地方才可以丈量;多加了一个人,两个人有两个人的办法,各执软尺的一端来丈量,其丈量的土地面积会比一个人丈量的土地面积乘以二为高。但两个人各执软尺的一端来丈量土地,生产方式是改变了。若继续增加人手,软尺还是一卷,他们就要轮流使用这卷软尺了。任何人可以想得到,边际产量必定会下降的。

让我们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做个总结。

边际收益之所以递减,核心是因为要素投入之间的比例变得不协调,这使得生产方式是改变了。正因为边际收益递减是基于这个缘故。原则上,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本身也就包含了边际收益递增的因素。一种要素投入相对于其它要素投入的比例过大了,这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减。在这种要素投入的比例变得过大之前,又是其它要素投入较之这种要素投入的比例过大了;在这个阶段,增加该要素投入,其边际产量反而是递增的——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减,那么其它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就递增;其它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减,那么该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就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