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资本市场掀起股权分置改革浪潮以来,中小企业板一直是市场热钱流向的焦点,近日各路消息显示中小企业板股改进程将加快,并将在10月内全部完成股改。那么,如何以价值投资与价值发现眼光去把握未来中小企业板的G股投资机遇呢?
中小板股改已经成为当前市场中最具财富效应的板块,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复牌后的G股大幅升值,比如G传化复牌当日最大实际涨幅高达32.43%,而中小企业板的特殊性又为中小板G股预留了“市梦率”空间,增加了该板块的整体吸引力。
从股改的实质进程看,中小板是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真正的“试验田”。第二批42家试点公司中中小板占据了10家之多,中小板成为了改革试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0家中小企业板公司的流通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集中在25%-30%,与市场总体平均28%的流通率非常吻合,具有很高的市场代表性。中小板上市时间短,规模小,国有色彩淡薄,因此在对价计算方法上存在一些共性。例如在采用市盈率或市净率法计算非流通股价格时,由于上市时间较短,因此发行时的各项指标应当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而且中小企业板的控股股东大多为民营企业或个人,全流通的意愿较强,对价的支付空间较大。
实际上,这些公司对价支付方案的确比较合理,与市场的预期比较接近,其中中捷股份、传化股份、海特高新的方案较为优厚,比起那些对价极为吝啬的国企蓝筹,更能提升投资者参与的信心。更为重要的是,中小板公司业绩较好,去年平均每股收益高达0.47元,远高于两市A股每股0.25元的平均水平。而且,中小板公司民企居多,股权结构比较简单,一般不需要层层审批,而且上市时间较短,容易与流通股股东就支付对价问题达成一致。即使是先前股改试点第一家的三一重工也是“类中小板”,针对民企偏多的特点,管理层可以在制度设计上更加严格,更为顺利地加快股改进程。显然,股改对于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将是一个提升整体治理水平的机遇。中小板若能率先完成股改,在与海外资本市场竞争中将增添沉甸甸的砝码,势必会吸引更多的优质中小企业在国内上市,实现做大做强目标也就指日可待。
可以预言,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板股改全面放开已指日可待。据报道,小企业板剩余40家的股改方案都已齐聚交易所,40家公司的方案绝大多数采取了送股方式,同时方案还附加了一些承诺条款。目前中小板公司的对价方案普遍在每10股送3股以上,中捷股份和传化股份都为10送4.5、永新股份10送4股、中小企业板已经公布的对价会有传导的效应,相对于剩下的公司来说,它的对价可能普遍会被整个市场所认同,比主板中的一些大盘蓝筹股的预期方案更有吸引力。因此,笔者预期中小板在开板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还将在全面放开之后延续,G股的强大财富效应必将激励资金在股改全面推广之后继续寻宝游戏。
但是,股改大面积推广之后,G股热潮最终还会趋向理性,那些缺乏基本面业绩和成长性支撑的品种则很难持续走强,短暂的冲高后将埋下深幅调整的隐患,值得警惕。对于主业盈利能力强、核心技术优势明显的成长性企业可能脱颖而出,取得迅速发展,对于此类个股,投资者需精心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