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刘震

    中小企业是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在转型期,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更是不容忽视。本文结合全国总体和部分地区相关统计数据,以此分析中小企业面临的 “融资难”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难 ;金融产品 ;融资渠道 ;担保机制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 截至2001年底,中国共有中小企业2930万个,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1]。勿庸置疑,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迅速、最有活力的一支力量,在推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巨大的就业岗位、为国家提供新的税源、深化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理性地看到,与其它国家和地区(例如英、美、港台地区)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虽然在绝对数量上遥遥领先,但在质量上却远远落后。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很多情况下都与“融资难”有关,因此,下文针对这一问题作出探讨。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状况

融资障碍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同时它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于这个问题,尽管国务院和国有银行也作了不少工作,但直到现在,还没能完全解决。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外部障碍中的“融资难”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分析

为了对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有所了解,我们有必要对现有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有所了解。由于目前中国正规金融统计中很少有关于企业规模与贷款分类的统计,因此只能通过一些全国总体数据,并结合一些地区调查数据,对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作出描述。

1、全国总体数据

(表1)列示了不同规模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状况。

(表1       1995-2002年不同规模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       单位:%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率

流动负债占债务比

长期负债占长期资金比

 

95-01

2002

95-01

2002

95-01

2002

95-01

2002

95-01

2002

95-01

2002

大型企业

37.7

38.9

22.3

18.4

40.0

43.7

60.0

56.3

62.8

67.3

35.8

29.6

中型企业

51.1

47.7

18.6

16.1

30.3

36.2

69.7

63.8

73.3

.74.7

38.0

30.8

小型企业

52.5

49.1

14.5

11.4

33.0

39.5

67.0

60.5

78.4

81.2

30.5

22.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3,表中95-01列示的是7年的均值,而2002列示的是2002年的数值。其中1995-1996统计口径是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7-2002是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2、地区调查数据

12003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曾对中国四川省内3个城市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状况做过一项典型调查。样本为成都、绵阳、乐山三地按照超额随机抽样方法产生的601家中小企业,其中小企业461家,中型企业132家,行业分布为制造业234家,服务业79家,商业44家,建筑业26家,其他26家。调查截止时间为20021231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2002年四川省3城市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结构         单位:%

 

内部

银行

亲友

商业信用

其他

创业投资基金

股权

融资租赁

固定资产投资

小型企业

83.3

6.0

6.2

1.6

0.4

0.4

 

 

中型企业

77.7

9.7

2.2

3.7

2.5

 

3.0

 

平均

82.2

6.63

5.94

2.06

0.93

0.9

1.0

0.57

流动资金

 

内部

银行

亲友

商业信用

其他

非正规融资

小型企业

80.4

7.2

5.7

3.1

1.4

0.2

中型企业

70.9

17.7

2.1

4.3

2.2

0.9

平均

78.1

9.65

5.07

3.25

1.57

0.85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

2)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对辖区内浙江、福建两省300户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3]:到20029月底,1.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58%,且企业规模越大,银行贷款占比越高。2.约11%的企业有过内部集资,约8%的企业利用过民间借贷,其中资产规模低于500万的小企业,职工集资与民间借贷资金占16%3.短期资金40%源于供应商或合资、合作伙伴的商业信用。4.企业资本金主要来自内部集资与非正规民间借贷,其中内部集资占25%,民间借贷占14%,其余来自业主及主要创业者的内部自筹资金。

3)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对辖区内的赣鄂湘35市共178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3]20011月至20028月,在国有及改制后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的净增资金来源中:1.各种借款占48%,其中向银行借款占借款总额的94%,在企业全部债务中,银行贷款占55%2.外部权益性融资仅占17%,依靠利润补充资本金占5%3.内部集资困难,仅占2%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判断

借助上述的全国总体数据及地区调查数据,可以大致勾勒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状况。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

性融资比重过高,外源性融资比重过低。

2、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考虑中小企业1.存活的变

数大、风险大。2.实物资产少,且一般流动性差,负债能力极为有限。3.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导致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的成本高。4.中小企业诚信度低等四个特点,因此主要只对它们提供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很少对它们提供长期信贷。

3、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把江浙一带和中西部地区相比较,非正规金融的作用发挥程度的差异极大。

4、中小企业资产规模的大小是决定其能否获得银行借贷以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

5、最大的障碍在于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无力提供必要的抵押品,简言之就是担保问题。鉴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动产几乎是实际操作中唯一被银行等贷款机构认可的抵押物,但我国目前仍然实行土地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导致很多私有企业并不拥有可用做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或房屋建筑。

 

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

(一)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

我国银行可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来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如:开办小额抵押贷款、存单质押贷款、法人按揭贷款、个私小型技改贷款、贸易融资、商业承兑汇票保贴、商业承兑汇票保证等多种信贷业务,扩大中小企业贷款的选择范围,解决他们贷款难的实际困难。1998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并两次调整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实行中小企业浮动利率,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4]这些正是针对中小企业改善金融服务的具体措施

(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极具潜力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各地区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方面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技术创新基金,并通过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投入等方式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2.充分发挥典当、融资租赁等融资工具作用。到2003年底,我国典当行已发展到1000多家,资本金60多亿[4],为中小企业通过典当融资带来便利。同时,融资租赁规模也不断扩大,浙江等省的融资租赁业务规模2003年已经超700亿[4]3. 大力吸收民间资本。应建立区域性的民营中、小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使民间融资从地下转到地上,从而合法化;改造信用社为股份信用组织,完全由民间资本自由组成,政府要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规范操作,使中小企业融资能够顺畅运行。

(三)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机制

目前,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担保机构的市场定位。担保公司一般愿意将业务定位于大型企业的大额担保业务,这样风险小、成本低;还有一部分担保公司定位于为个人贷款业务,是由于此类贷款稳定,风险分散,收益较高。恰恰忽略了中小企业这一市场。2.担保机构的风险厌恶属性。一方面,目前的担保机构基金来源少,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且贷款倍数较高;另一方面,对担保机构又缺乏统一有效的业务监管,因此防范风险的任务相当艰巨。3.基金与银行运作方面存在巨大的分歧,阻碍了担保基金业务的发展,继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例如,担保基金提出与银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条件,而银行的经营则必须首先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这就是一个明显的矛盾。

因此,有关部门可尝试成立一些专门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政策性公司,或给予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一定补贴,以此来鼓励它们为中小企业担保的行为,同时出台更加具体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来鼓励担保机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2001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2] 方烨:“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快速发展机遇.《经济参考》[N]. 2004.11.15

[3] 纪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体系完善”.[D]..中国人民大学2003博士学位论文.

[4] 张志刚:“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及解决途径金融时报[N].2004.11.30.

[5] Francesca Pissarides,1999:Is lack of funds the main obstacle to growth.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J].14. 519-539.

―――――――――――――――――――――――――――――――――――――――

作者简介:

刘震: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  

联系地址:武汉市武汉科技大学125信箱  430081     

联系电话:027-62906554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