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工理论诠释专业博客的价值
林永青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对专业博客潜在价值做了阐释,并精辟地概括了“价值中国”的优势(专业化、实名制和股权开放制度)。笔者非常赞同林先生的观点,在此,笔者从专业分工的角度来阐明博客的价值。
第一,竞争和劳动分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市场竞争在分配资源时,能将社会福利最大化,并且指出了劳动分工对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具有进步作用,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竞争和劳动分工是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博客是与网络有关的一系列技术发展和网络公司在竞争中积极开展制度创新的必然产物。
第二,市场竞争和企业制度可以使效益最大化。美国经济的现实告诉人们,市场加上公司制度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和劳动分工的潜力。而经济理论已经揭示如果有规模经济,就会有市场的失败,因而需要政府干预。由此可见,生产率和劳动分工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技术进步不应该是外生的,而应该是这个关系演进的结果,递增报酬是这个关系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卷入市场的产品种类和数量增加;市场一体化程度提高;新企业不断涌现;劳动生产力提高;市场不断扩大;收入的增加;人均资本占有规模的增加;都是劳动分工不断加深的各个侧面。在价值中国引入博客期权制度之后,众多的博客自然会优先选择加入价值中国网站,成为注册博客。随着注册博客数量的不断增多,价值中国的核心竞争优势会越来越明显。价值中国的制度创新使之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恶性竞争。从而也为它最大限度地利用规模经济和劳动分工的潜力创造了条件。
第三,分工具有自我演进的特点。市场依赖于购买力,即实际收入,而收入依赖于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劳动分工的发展。所以,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劳动分工依赖于劳动分工的水平。听起来好象是在玩文字游戏,实际上这个命题具有深刻的经济意义,它表明客观经济社会中存在着某种良性循环机制,即正反馈效应,能够使劳动分工自我繁衍,分工的程度和分工的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原理可以用来解释网站专业信息的“内容深化”问题。网站信奉“ 内容为王”(Content is the King)价值中国作为专业博客网站,在经济金融类专业网站必须追求第一的目标。内容为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质,指创作出质量高、受欢迎的内容产品;二是量,指网站必须拥有大量优秀的内容,并且能够激励博客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这就要求价值中国网站在制度创新方面针对内容深化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进行诱导和激励。
第四,需求和供给、以及投资从不同侧面影响到分工。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所有的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作为消费者,他要求别的生产者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作为生产者,他们又被别的消费者要求提供同样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换句话说,每个人的需求实际上是由其供给决定的。作为投资者,每个人的投资者决策都会影响到某些行业的发展。市场依赖于购买力,即实际收入,而收入依赖于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劳动分工的发展。关于这一点,博客的角色是典型的“三位一体”——知识的生产者、消费者,也是网站的投资者(通过期权方式界定的“股东”)。
第五,分工的发达和技术进步,使财产所有权越来越容易受到侵犯,或使保护财产免受侵犯的费用越来越高。在分工处于不发达状态时,没有商品和货币,侵犯财产权往往要抢劫或者偷盗实物,侵犯者要冒很大的直接风险;随着分工明细和货币的使用,扒手就没有必要抢劫或者偷盗实物,只需要偷现金就行了。然而,这种偷窃还是公开的抢劫,仍然具有风险。随着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互联网上各种交易创新活动,使得侵犯他人财产权的行为更加隐蔽,更加难以防范。因此,随着分工的发达,要保护财产权不受侵犯,需要大大提高保护财产的效率,否则,保护财产的费用太高会使这种保护得不偿失。这里主要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作为一个优秀的知识型、学习型和互动型很强的网站,必须既保护所有博客的知识产权,又保护外部作者的知识产权。即博客在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同时,又高度尊重其他作者的作品的知识产权。只有这样,网站才能在广大作者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第六,分工的正反馈效应得之于制度演化和创新。杨小凯教授指出制度变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制度改变的方向是节约交易成本。他还指出,积累的资金既可用于购置设备改进生产技术,也可用于支付交易费用,试探新的制度安排。当社会进入到一种制度,其中分工利益的增量大于交易费用的增量时,分工有正反馈作用,于是发生经济起飞。这种解释显然超越了传统微观经济学的范围,它强调了现存的制度不是外在且事先给定的,而是节约交易费用扩大分工利益的发展过程中制度深化达到的某一阶段。这个问题与上面的问题属于同一性质。只有当网站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之后,才有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
第七,现代人的分工不再是自发的或被动的,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和追求。我认为,在现代社会,分工不再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而是一种追求,一种必需做出的选择。博客的工作与其说是一种自然分工,还不如说是一种选择,但是,仅有这种选择的“分工”还是不够的。要做到“卓越”,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于是自然引出“专业化”问题和“学习曲线”问题。在专业化的大方向之下,人们持续不断地付出体力、脑力和全部精力,持续地投入专注,继承和发扬了一种伟大的精神——专业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是提高效率的关键。200多年以来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便是如此:分工使得每个人可以积累专业知识,知识再物化为“资本”形态进入生产过程,从而使成本沿着“学习曲线”迅速下降;成本下降通过竞争机制表现为价格下降,而下降的价格提高了单位劳动收入的购买力;购买力增长进一步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张,市场扩张又导致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这个动态的过程就是经济发展与国民财富增长的过程。
第八,关于专业化。我认为,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创新。有些人,通过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创新,获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有些国家,通过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创新,获得了国际贸易上的比较优势,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比如瑞士的钟表;意大利的制鞋;法国的时装;德国的汽车制造,日本的电子产品等等。这种专业化的成果不是一朝一夕获得的,而是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持续不断努力而达成的。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作为知识个体的博客,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关键在于了解分工原理并把握专业化趋势,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的切入点——研究的专题,在选定切入点之后,“聚焦”于自己的目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这个目标,快速地学习,逐渐建立自己的相对优势。价值中国作为一个发表、交流和学习吸收的平台,是博客与博客之间,博客与读者之间互动的平台。每一个参与这个知识性网站建设的博客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尽快使自己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业人员。通过发表、交流和批评,实现自我完善,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或所谓“正反馈效应”,最终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写于2005年5月,2005年6月5日修改)
参考文献:
林永青,知识就是财富——“价值中国网”向博客作者赠送股份期权 www.chinavalue.net
丁伟,价值中国:博客股权革命 南方周末《名牌》杂志采访 www.chinavalue.net
郑杏果,只有变化是不变的——访创融国际资本公司CEO林永青 www.chinavalue.net
亚当·斯密,《国富论》商务印书馆1988年
杨小凯,《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
郑友林,从分工到专业化 2005-5-28 www.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