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国情”决定我国消费增长后劲充足 | |
| |
中国消费者报 姚家祥 【2005-04-15 09:41:53】 | |
今年以来投资逐渐冷却,但消费没有相应热起来,经济界很多人士对此深表担忧。笔者认为大可不必。我国消费持续增长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是由消费内在运动方式、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消费国情”所决定的。 消费和生产是无止境的。随着经济的增长,便会出现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出现明显不同的消费层次等级,既有基本消费需求和补充需求(可称为第一类消费需求),也有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和边际需求(可称为第二类消费需求)。第一类消费需求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想继续在某一个水平上工作和生活所必须满足的需求。第二类消费需求体现为大多数较高级食品、饮料、衣服和居住设备,最精美的文化,闲暇生活和服务,私人汽车及其他消费品和服务。由第一类消费需求上升到第二类消费需求有一个积累过程,这决定了消费本身就是一个缓慢的增长过程。 从我国社会环境的特殊“消费国情”看,我国经济体系中不完善因素的逐渐改变,将成为今后长时期内消费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 首先,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决定了我国消费持续增长具有较大的空间。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后工业社会消费的稳定和提高主要依赖于第三产业的持续扩张。我国第三产业的经济比重较小,2004年仅占国民经济的33.6%,与世界平均水平(64%以上)和发达国家(其中美国为76%)的差距十分悬殊,并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但换个角度看,我国服务类消费的规模、种类和质量都处于一个缓慢发展和健全的过程中,这必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拉动我国消费的增长。 其次,我国社会保障等深层次的体制改革正在陆续到位,将加速推动消费增长。目前,我国经济领域内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不能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如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和养老保险不到位,使得城乡居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居民储蓄意愿强烈。另一方面,社会公共投入没有跟上,一系列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体制改革较为集中和简单,加大了居民的消费成本。如教育体制改革后,政府对教育的社会公共投入没有跟上,使教育产业化不适当地扩大到义务教育领域,加大了基础教育的成本支出;医疗体制改革后,政府对医疗的社会公共投入也没跟上,使医疗产业化扩大到基本医疗领域,医疗保健服务价格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伴随着这个发展过程,我国消费增长的动力也会日益强劲。 最后,我国消费市场秩序还有待大力整顿,消费瓶颈抑制了消费需求。随着相关环境的改善,消费增长会从量变走向质变。 目前影响消费环境的因素较多,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问题屡禁不止;大城市消费瓶颈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交通堵塞、电力和水资源紧张、公共消费设施不配套等;以虚假广告为代表的虚假宣传引诱消费者上当;价格欺诈仍广泛存在,一些新兴消费领域如商品房、医疗、汽车、电信等价格问题越来越突出,价格缺乏标准和透明度,价格欺诈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公用事业单位和垄断行业经营者,利用其优势地位,采用合同、声明、通知或告示等形式,单方面设定消费者义务,强制消费者接受商品和服务项目;流通体系不畅、信息不对称等也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安全消费的良好环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随着一系列消费瓶颈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的消费增长将会在量变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其后劲应该十分充足,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作者为中共石首市委党校副研究员) |
“消费国情”决定我国消费增长后劲充足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