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胡景北老师二三事及其经济思想


谈胡景北老师二三事及其经济思想
叶行昆
 
  不久前,笔者在“价值中国”盗用了胡景北老师的两篇关于私有制思想的文章,但是反响不大,这倒是令人玩味的事;也不由得引发了一些感想。
一.     考试与吃饭:在我修博士生必修课时,有幸听了胡老师与朱保华老师共同开设的“西方经济学”。由于慧根不行,悟性太差,对于二位老师的学问、教诲似懂非懂,不知所云。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期末考题好像是关于“经济增长模型”什么的,我立马傻眼,只好犹如“瞎猫捉死老鼠”一般,胡言乱语;结果得了个80分,实在有点受宠若惊,汗颜不已。考试方式是,任课老师出几道题,由考生自选一题。当胡老师收到我的卷子时,看着我发黄的试纸,不无幽默地说,“怪不得是学经济思想史的,连试卷都是发黄的。”考试完毕,接到通知:吃饭!哇!正中下怀。饭局,乃人生一大快事也。酒过半巡,我悄悄地对同坐说:“如何埋单?”答曰:“老师请客!”我顿时谔然。读了半辈子的书,竟有如此好事?便将信将疑地请教胡老师。答曰:“在国外,博士生选你的课,你就是博导;成了你们的博导,我才有饭吃。是你们选了我的课,给我吃了饭;所以今天我要请你们吃饭”。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二.     挂牌与院长:胡老师毕业于中国的北大、南开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完成于德国;可谓是土鳖与海归的混血儿。取中西文化之所长,汲东西智慧之精髓;在当代学人中不可多得。在上海财大任教时,“愤世嫉俗”,“恨私心有所不尽”;竟然在“经济学消息报”上以十万年薪挂牌抛售,是否有否“俱乐部”摘牌,吾辈不得而知;但一时传为美谈,却是事实。后来荣登财大经济学院长,可不一会儿就卸任了。可能是胡老师是专才,而非通才;是人才,而非奴才。行政管理,官场游戏非其所长吧。依我浅见,胡老师是位有睿智的学者,而非不学有术的政客(politician)。上海财大经济学院有两位老师(也是前后两任院长)的奇峰对峙:程恩富老师主国有经济(曾有《国有经济主导论》一书赠笔者。),胡景北老师挺私有经济。前者创办了“海派经济学论坛”(hp.shufe.edu.cn),后者打造了“三好坞”(www.sanhaowu.net)。两位老师各持己见,各有千秋,;形成了上海财大特有的一道风景线,令我们这帮学生大跌眼镜。(笔者有幸都修过这俩位老师的课,获益匪浅,倘若谓之终身收受益,亦不为过。先哲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不无道理。)程老师曾被请进中南海作演讲,现任财大“马列经济研究室”主任,风光依旧;而胡老师则离开财大,云游他方。求学时的此时此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成了过眼云烟。抚今追昔,真令人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感。
三.     经济思想:一位从事于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其有否经济思想。仅仅致力于教学与研究,而没有自己的经济思想,一定是个教书匠。而胡老师不仅书教得好,而且有思想;尤其是私有制思想。经济上的私有制,政治上的多党制,文化上的多元制,是形成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市场进经济与私有制之关系,胡老师有真知灼见。诺思说过:“技术引进,硬制度的模仿;都不难。而意识形态,信仰系统的转变就不大容易了”(大意如此)。笔者以为,我国开始进入市场经济至今已有年头了,光为了挣钱,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全部;而意识形态,信仰体统,价值取向等仍处于初级阶段,甚至于是处于尚未被启蒙的原始阶段。仔细读读胡景北老师的文章,好好领略他的经济思想,会有所启迪的。
 
本文首发于:“价值中国”
2005-3-28
写于“面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