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辽宁在东北振兴中的投资主体地位


 
 
 

试论辽宁在东北振兴中的投资主体地位

刘斌1 刘超1 崔素杰2
(1.   大连海事大学商学院,116026
2.中国大连国际合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6025)
摘  要:本文从辽宁的投资环境、宏观指标以及可持续发展瓶颈三方面论述了辽宁在东北振兴中的投资主体地位。研究表明以下三点决定了辽宁投资发展的动力:①我国开放的贸易环境②外商直接投资③多元化的大连投资政。
关键词:投资  尼斯系数  贸易
1  前言
在东北三省的对外贸易额统计数字中,辽宁省占有绝对的贸易优势;在辽宁省的对外贸易中,大连的贸易又独占鳌头。大连在东北三省的对外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表1  东北三省95~02年对外贸易额统计[1](单位:万美元)
年份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进出口
出口额
进口额
进出口
出口额
进口额
进出口
出口额
进口额
2002
2342633
1205989
1136644
407432
186810
220622
468766
241239
227526
2001
2103885
1074832
1029053
350243
152980
197263
410227
217600
192627
2000
2006747
1058947
947800
298532
148693
149839
399259
242393
156866
1999
1463378
812791
650587
255331
121712
133619
302483
153926
148521
1998
1376320
762505
613815
220598
110715
109883
319045
199316
119729
1997
1476852
810721
666131
246995
142925
104070
440225
332020
108205
1996
1357209
730015
627194
247595
108102
139493
431766
302572
129194
1995
1313547
707844
605703
268649
112417
176232
457910
295487
162423
辽宁是我国东北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地带。拥有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和丹东港等重要港口,是东北经济区的门户,区位优势明显,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布局密集,产业关联密切,工业门类齐全,综合生产配套能力强,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等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表2  1995-2002年东北及大连GDP[1](亿元)
年份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大连
2002
5458.2
2243
3901.5
1406.1
2001
5033.1
2032.5
3561
1235.64
2000
4669.1
1821.2
3253
1110.77
1999
4171.69
1669.56
2897.41
1003.08
1998
3881.7
1557.8
2798.9
926.27
1997
3582.5
1446.9
2708.5
829.72
1996
3157.65
1337.16
2402.58
733.07
1995
2793.37
1129.2
2014.53
645.1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发展均居东北经济区之首。应该看到,在东北经济区内,辽宁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是与港口对经济的牵动功能密切相连的。港口在发挥运输枢纽功能的过程,同时促进、吸引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腹地有序地积聚和扩散并与市场连接成一个系统,从而牵动腹地经济发展。
表3  辽宁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单位:万吨)
年份
大连
丹东
锦州
营口
2003
12602
708
1707
4009
2002
10851
606
1404
3127
2001
10047
542
1110
2520
2000
9084
486
1006
2268
1999
8505
375
723
1945
1998
7515
231
561
1758
1997
7044
220
504
1605
1996
6427
206
438
1493
1995
6417
134
218
1156
       表4  辽宁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万TEU)
年份
大连
丹东
锦州
营口
2003
167
6.81
7.17
40
2002
135.2
5.12
4.72
30.2
2001
121.7
4.49
1.73
21.1
2000
100
4.3
0.77
15.7
1999
73.6
2.59
0.8
10.1
1998
52.57
1.04
0.31
5.1
1997
45.34
0.46
0.14
4.1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3
表5  外商直接投资[1] (万美元)
年份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2002
341168
24468
35511
2001
251612
33766
34114
2000
204446
33701
30086
1999
106173
30120
31828
1998
219054
40917
52639
1997
220470
40227
73485
1996
173782
45155
56691
1995
142461
40802
51686
       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的过程中,大连的区域优势和经济地位决定了大连的中心地位和对内地的辐射功能。加入WTO 要求我国从基于自由裁量的治理体系转向基于规则的治理体系,这不仅要求大连了解我国的投资环境,更重要的是了解自身的投资环境。
2  大连投资环境范围
大连投资环境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政治的稳定性以及国家外贸、外资的宏观政策对大连的影响,国家对大连的投融资取向,这一取向通常通过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财政、货币、汇率政策表现出来。二是大连投资政策的有效性。大连投资政策的有效性涉及大连投资市场进入与退出、劳动关系、劳动市场灵活性、金融与税收的效率与透明度的问题。
我国的第四次修改宪法为大连投资所有制多元化提供了法律保证。随着民营化、国际化企业的进入和增加,大连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都将加快和提高。世界银行(2003)对大连投资环境的调查得出两点结论:大连私营企业比大连国营企业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投资率;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都具有更高的生产率、销售额[2]。大连私营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可能更公平,更有可能使资源流向生产率最佳的企业。在整个东北,效率低下的企业不仅占有了资源而且扭曲了企业之间的竞争。
最近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Easterly,1999)表明,投资数量并未拉动经济的有效增长[3]。陈淮(2004)认为,东北的投资总量不小,但对经济的增长贡献不大[4]。这一出人意料的结论说明东北的公共和私人投资未能产生应有的投资效益。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扭曲的经济制度和运行不良的投资环境所为。我们研究投资的目的是关注大连投资环境能创造出一个使大连具有更强竞争力和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以带动东北经济的发展。下列三点决定了大连投资发展的动力:①我国开放的贸易环境②外商直接投资③多元化的大连投资政策。
3  大连投资环境宏观指标
规模大的企业倾向于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增长率与投资率;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销售和劳动增长率以及投资率都要高于一般的企业。刘斌(2002)认为企业成立的时间越短,其绩效越优良,效果越显著[5]。相信我们的上述发现对大连的投资有一定的政策含义,即大连及东北的各地政府应当鼓励企业扩张、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鼓励新企业进入到市场中。大连投资环境指标根据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国研中心的分析主要包括:①基础设施②国内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③技能和技术禀赋④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⑤国际一体化⑥私人部门参与⑦非正常的支付⑧税收负担⑨司法效率⑩金融状况。按照上述10大投资指标分析,大连、阜新、长春、哈尔滨东北典型四市的综合指标处于国内中下游的水平。
事实上,当一国政府建立了一个公平竞争的企业投资环境并能提供足够的资源建立一个公共产品充足的经济环境时,市场导向将得到提倡,市场效率将得到提高,一国的经济将得以平稳发展。
4  大连的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瓶颈
尼斯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投资质量的标准。尼斯系数包括:
企业销售增长率为43%,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为0.62,劳动增长率为13.5%,投资率为19.4%,民营化比例为42%,国外所有权为21%,技术工人在工人中的比例为15%,大约有48%的工人在过去的一年中接受过培训。冗员的比例只有1%,但是非终身制工人的比例达58%。由于基础设施问题(断电、运输损失)导致的销售损失大约为2%。每四个企业中有三个可以获得银行贷款,并且企业19%的生产资料都是通过贸易信用获得的。用于监管者(政府主管机构)非正式支付的款项只占了销售收入的0.01%。企业达到尼斯系数标准的产品有75%外销。平均实际销售税率为4.65%。法庭解决一桩案件的时间平均在6个月左右。
表6  东三省主要城市尼斯系数[2]
城市
实际
TFP
所有者投资
环境变量
国内
私有化
国外
参与
进入与
退出
技能
与技术
劳动力
市场
金融
状况
基础
设施
非正常
支付
法庭判
决时间
有效
税率
本溪
–0.32
1.02
3.00
11.48
44.48
12.69
6.21
11.04
0.07
0.00
0.72
13.32
大连
0.18
0.37
2.20
14.17
16.50
17.39
2.94
27.59
0.00
0.00
0.00
21.4
长春
0.04
0.37
3.70
13.88
12.12
9.45
12.23
31.08
0.00
0.00
2.34
18.90
哈尔滨
-0.50
0.70
3.80
15.49
19.09
10.68
9.33
23.5
0.49
0.00
7.90
13.54
通过上述比较,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出大连与尼斯系数存在的差距。其主要问题:①技能与技术(24%);②国外参与(15%);③进入与退出壁垒(14%);④国内私有产权(14%);⑤税收负担(15%)。
尽管危机与挑战层出不穷,但主要有两点。一是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大连经历了13%以上的高增长,出口一直是带动大连经济增长的引擎。目前,大连GDP 中大约有20%是由出口带来的[5]。要维持出口贸易和吞吐量如此高的增长率是具有相当的挑战。另外一个是创造大连的就业机会。我国的实际城市失业率是5%~10%,农村失业率达到15%。创造就业机会成为大连公共政策的优先目标。
表7  投资环境因素[2]
城市
基础
设施
进入
退出
劳动力市
场灵活性
技能
技术
国际一
体化
私有
部门
非正式
支付
法院审
理时间
税率
金融
状况
本溪
A
C
B
C
B-
B
B
A
C
C
大连
A+
B
A
B
B+
B-
A
A+
B
B
长春
A
A
B
B+
B+
B
B+
B+
B
B
哈尔滨
B+
B-
B
B
B
B
B-
C
B-
B-
受上述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瓶颈的影响,大连应在以下领域实行改革:降低和消除市场准入和退出壁垒,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让劳动力市场运作畅通;让技术和工人进入那些技能和技术可以带来更高产出率的企业;鼓励外国投资者参与竞争、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和民营化、扩大税基,降低税赋。这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大的市场,从而使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得以奏效。
 
图1  进入退出堡垒得分[2]
5  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的讨论,我们给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5.1  统一市场与全球一体化
东北仍然是一个缺乏一体化的区域市场,这将阻碍经济的发展。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原材料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的企业,阻碍高值低价的企业在本地区的经营。这些保护主义将会阻碍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现,降低大连和东北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制定政策以降低地方的保护程度,消灭地区保护主义以建立一个流动性的区域市场,减少区域间的不平等,允许资本和有较高技能的劳动力流向投资回报更高的地方。
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国的贸易量与GDP 的比例增加了一倍(在1999 年已达到了GDP 的41%), 1990-1999 年间GDP 的平均增长速度为8%,而发达国家仅以2%的速度增长,上海和广州的企业从融入国际经济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收益。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运用产权、技术合作等方式,使国外合作者参与其企业投资发展。广州和上海的重要优势就在于其经济中有较高的外资参与水平。中外企业合资企业往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效率。招商引资并不意味着牺牲地方企业的利益来以优待外资企业,而是需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内资和外资享受平等待遇。
图2  国际一体化指数[2]
5.2  所有制多元化与民营化
随着所有制多元化与民营化企业在大连的增加,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高都加快了速度。所有制多元化与民营化有更大的激励进行创新和对市场信号作出反应。投资环境的调查表明,与国有企业相比,私营企业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投资率。私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有可能公平,使资源流向生产率最优的企业。然而,东北的国有企业因能优先获得金融资源并得到政府救援,即使效率低下也仍然能继续运营。国内私有企业比例最高的领头人是温州,它的私有产权比例为82%,郑州企业所有权私有的比例占52%。大连的民营化程度明显低于温州。天津、广州和北京和上海的国际化程度也明显高出大连。
图3  国内私人所有权[2]
5.3  知识与技能
技能和技术是影响经济绩效提高的最重要投资环境因素之一。跨国研究的证据也表明,教育对收入水平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市场经济国家。因此,东北尤其是大连政府应制定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技能和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从本质上讲,技术水平的提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含有更多技术的资本品,另一个是有熟练工人和技能能够使用这些技术。资本品的问题比较容易通过大规模投资得到解决,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一个漫长的投资过程。从效率的观点讲,如果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潜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就意味着效率的损失。不管从公平的角度还是从效率的方面讲,由于政府投资教育的资源有限,鼓励创办私立学校和其它培训中心,彻底开放教育市场。
5.4  人力资源市场改革与金融创新
       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公司在使用劳动力时有灵活性,能够灵活地雇佣和解雇员工,公司的业绩会得到很大地提高。我国依然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金计划只在城市中实行,且个人帐户不能随人流动,很明显,大连应该深化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建立一个全覆盖的保障体系。所有的公司都应该实行普遍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和其它社会保险。这些帐户可以在东北和全国范围内转移,以增加和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一个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使人力资源得到更有效地配置;个人可以选择报酬最高的公司。这样,国营企业裁员也变得相对容易,下岗职工也有更大的灵活性选择在公共部门工作还是在民营企业工作。
东北的金融机构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资本持续地流向亏损的国营企业,而民营企业,即使其资本边际生产率较高、创造就业的潜力高于国营企业,它们也仍然只能依赖其它的融资渠道。这种资金配置方式降低了大连经济增长率,因为资源没有被导向能够创造最大价值的地方,同时它还阻碍了新兴企业进入市场,从而减少了就业机会。获得融资同高销售增长率、高投资率以及高企业生产率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3
[2]世界银行投资发展报告,2004
[3]Easterly, W., 1999. "When Is Fiscal Adjustment an Illusion?," Papers 2109, World Bank - country Economics Department
[4] 陈淮,振兴东北论坛,2004
[5]刘斌,辽宁港航企业资本运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