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和效率的再次较量
王玉斌
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伴随着印度洋海啸对东南亚和南亚的强烈震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提出了“杀富不能济贫”论,在经济理论界和多种媒体刮起了一阵急剧的“旋风。” (12月27日《华夏日报》)
少量的穷人,不太多的富人,中间是庞大的中产阶层,这种“橄榄型” 的社会结构是多少政府要员、经济学家多年的企求。五千年来,华夏民族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磨难,忍受着一阵阵的苦痛,终于迈开了向这一目标奋进的脚步。
正如厉以宁教授所论述的: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庞大的中产者队伍的支撑;而中产者队伍的壮大,主要应该依靠较低收入者逐步致富。
城镇中的普通家庭,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花去了他们太多的收入;乡野中的普通农户,为了京城写字楼内一个高层白领半个月的收入,从年初忙到年末,从日出忙到日暮。谁不想为以后尚不确定的生活加入“保险” ,谁敢动用自己零碎的存款去参与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较低收入者加入中产者队伍,人们作了多年但仍要继续作下去的梦。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要靠人民军队去防守;共和国的大厦要靠人民政府来支撑。偏僻山村有太多辍学的心灵企盼政府的温暖去慰藉;西海固地区有太多龟裂的土地渴望政府的甘霖去滋润。人民政府凭借什么来担当这样的重任, 惟一的希望就是那纳税人总想尽力逃避的税收。
富人生怕失去边际效用非常低的零星资本,起劲地鼓吹效率;穷人渴望得到本不属于自己的一小块“蛋糕” ,拼命地支持平等。人们似乎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为自己的些许利益进行着旷日持久的争斗。
人民政府,每一个倡导人性化的人民政府,都会支持从“钻石大王”那几十万元的婚宴中取出一小块面包去滋补流落街头的幼童; 决策顾问, 每一个有良知的政府决策顾问, 都会鼓动政府从演义明星那一次十多万元的出场费中征得一部分税收去弥补想要跳楼的母亲其女儿学费的不足。
“一小块面包” 不会影响到“钻石大王” 在商界的征程;一部分税收不会影响到演义明星的长期富有。
政府应该讨论的并不是个人所得税该不该少收,政府应该关注的是奥肯提到的那只“漏桶” 。
愿下岗工人多一些赖以生存的资本;愿民工兄弟少一些低三下四的哀求。愿富人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愿穷人从脱贫的路上早日起步。愿社会消融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隔阂,让穷人和富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心贴着心,手拉着手。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