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股方式 因时而动
--2006年G股新指数推出后股市即将出现新变化
清康熙初年,三藩做乱之兆已萌,康熙于民间简拔汉人周培公时,问其用兵之法,周答道:“战无常例,兵无成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后庶几可以用兵。知变则胜,守常则败。”
股市也如此:应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股市,而不应墨守成规,知变才能胜,所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一.每次大行情的龙头板块都与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
90年代初的开发浦东,才造就了94年的浦东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对家用电器更新换代的需求,才造就了96,97年的绩优股行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化,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才造就了98年的资产重组行情;99年,2000年国内国际网络通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也造就了网络股,科技股的大行情。这样细细一想,就会发现有了前因才有后果。
然事物是不停发展的,如果曾经在绩优股、科技股行情,赚了大钱,就认为只要是绩优股、科技股就要捂,这无异于刻舟求剑;如果在所谓绩优股、科技股上亏了大钱,(特别是近二年内,投资此类股损失较大 )也认为只要是绩优股、科技股永不可碰,又类乎因嗌废食。以上二者都犯了片面经验主义的毛病。在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选股方式,时机的选择与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2006年1月1日后因G股新指数的施行将给市场带来新的变化。
第一,G股新指数将成为一轮中级行情的导火索。现今的市场已处典型的大底部区域。人气已极度低迷,成交量屡创底量,但又有脉冲间隙性放量。从技术上来分析,上证指数有由失败的大头肩底形态向大双底形态演变的趋势,但不管是头肩底还是双底,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过一波数折的波动及右底构造时主力对股价的刻意打压后,即使再乐观的股民,短期内也不敢对未来行情抱持奢望。在沉寂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G股新指数将烂起这黑夜中的星星之火。
第二,投资理念将再次深入人心。从今年下半年起来的行情,因为某些主力选择了问题股低价超跌股作为了龙头,缺乏连续性及持续性,得不到基金及一些券商盟友的支持,所以走出了失败的头肩底形态。而新的上证180指数目前的市盈率仅18倍,比通常计算的上证综指(.SSEC)24倍的市盈率明显降低。随着股改的进展,G股市盈率更是大幅降低,达到了11倍左右,按业绩及成长性来排定股价的投资理念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三,G股将成为大资金建仓的首选,会大大激活整个股市。96年刚刚试行深圳成份指数、上证30指数时,其成份股在当时低迷的市况下毅然担负起龙头的责任,一马当先,冲关夺隘,其连续涨升的过程对当今的主力也很有借鉴意义,并不是依靠某个主力控盘拉升,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庄股的几乎全部陨落,也为现今各大主力新获利模式提出思考。国外成熟股市中,政策法令对操纵股价的行为惩罚也比较严格,国内随着证券法规的逐步完善,对凭自身资金实力操纵股价行为的处罚也将越来越严厉,而对拥有大资金的机构来讲,通过价值发现而获得收益的新股市获利模式也将越来越值得重视。
第四,将大大延长行情的运行周期。在中国证券史上的几轮大行情真正的发展段一般都不太长,98年5.18仅三天,99年5.19真正火爆也不过一个多月,2000年2.14行情也不过1月左右,而在96年却有一波从96年5月至12月的超级牛市,深成份指数从900多点涨至4000多点,直到管理层发出了所谓“12道金牌”才暂时止住了牛步,其中价值发现及新成份指数的作用不可小视。而现在管理层又多次发出鼓励做多的“金牌”,市场却毫不领情依然疲惫不已,只是时候未到罢了。火候一到,行情必到。
第五,选股板块思路的转变。蓝筹股、高成长性科技股的春天将再次来到。此类股票沉寂多时,自2000年上半年见顶回落,调整幅度巨大,已经孕育了充分的做多能量。蓝筹股因盘子一般较大,可以说已沉于历史的底部,结合股改的进行,市场资金如能在赚钱效应的示范下回流,将使蓝筹股慢慢向上启动。股票运行有其加速度的效应,对市值较大的个股尤其如此,启动时所需的资金也较大,但启动后按其惯性效应,延续性也会较好。可以参考96年四川长虹,深发展的运动过程。
古人道:时势易矣,变法宜也!我们在股市中的思维也要随着股市的发展而转变,因势利导,水可无形也可有形,因势而已。守则死,变则通,通则顺也!
--2006年G股新指数推出后股市即将出现新变化
清康熙初年,三藩做乱之兆已萌,康熙于民间简拔汉人周培公时,问其用兵之法,周答道:“战无常例,兵无成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后庶几可以用兵。知变则胜,守常则败。”
股市也如此:应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股市,而不应墨守成规,知变才能胜,所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一.每次大行情的龙头板块都与当时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
90年代初的开发浦东,才造就了94年的浦东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对家用电器更新换代的需求,才造就了96,97年的绩优股行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化,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才造就了98年的资产重组行情;99年,2000年国内国际网络通讯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也造就了网络股,科技股的大行情。这样细细一想,就会发现有了前因才有后果。
然事物是不停发展的,如果曾经在绩优股、科技股行情,赚了大钱,就认为只要是绩优股、科技股就要捂,这无异于刻舟求剑;如果在所谓绩优股、科技股上亏了大钱,(特别是近二年内,投资此类股损失较大 )也认为只要是绩优股、科技股永不可碰,又类乎因嗌废食。以上二者都犯了片面经验主义的毛病。在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选股方式,时机的选择与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2006年1月1日后因G股新指数的施行将给市场带来新的变化。
第一,G股新指数将成为一轮中级行情的导火索。现今的市场已处典型的大底部区域。人气已极度低迷,成交量屡创底量,但又有脉冲间隙性放量。从技术上来分析,上证指数有由失败的大头肩底形态向大双底形态演变的趋势,但不管是头肩底还是双底,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过一波数折的波动及右底构造时主力对股价的刻意打压后,即使再乐观的股民,短期内也不敢对未来行情抱持奢望。在沉寂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G股新指数将烂起这黑夜中的星星之火。
第二,投资理念将再次深入人心。从今年下半年起来的行情,因为某些主力选择了问题股低价超跌股作为了龙头,缺乏连续性及持续性,得不到基金及一些券商盟友的支持,所以走出了失败的头肩底形态。而新的上证180指数目前的市盈率仅18倍,比通常计算的上证综指(.SSEC)24倍的市盈率明显降低。随着股改的进展,G股市盈率更是大幅降低,达到了11倍左右,按业绩及成长性来排定股价的投资理念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三,G股将成为大资金建仓的首选,会大大激活整个股市。96年刚刚试行深圳成份指数、上证30指数时,其成份股在当时低迷的市况下毅然担负起龙头的责任,一马当先,冲关夺隘,其连续涨升的过程对当今的主力也很有借鉴意义,并不是依靠某个主力控盘拉升,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庄股的几乎全部陨落,也为现今各大主力新获利模式提出思考。国外成熟股市中,政策法令对操纵股价的行为惩罚也比较严格,国内随着证券法规的逐步完善,对凭自身资金实力操纵股价行为的处罚也将越来越严厉,而对拥有大资金的机构来讲,通过价值发现而获得收益的新股市获利模式也将越来越值得重视。
第四,将大大延长行情的运行周期。在中国证券史上的几轮大行情真正的发展段一般都不太长,98年5.18仅三天,99年5.19真正火爆也不过一个多月,2000年2.14行情也不过1月左右,而在96年却有一波从96年5月至12月的超级牛市,深成份指数从900多点涨至4000多点,直到管理层发出了所谓“12道金牌”才暂时止住了牛步,其中价值发现及新成份指数的作用不可小视。而现在管理层又多次发出鼓励做多的“金牌”,市场却毫不领情依然疲惫不已,只是时候未到罢了。火候一到,行情必到。
第五,选股板块思路的转变。蓝筹股、高成长性科技股的春天将再次来到。此类股票沉寂多时,自2000年上半年见顶回落,调整幅度巨大,已经孕育了充分的做多能量。蓝筹股因盘子一般较大,可以说已沉于历史的底部,结合股改的进行,市场资金如能在赚钱效应的示范下回流,将使蓝筹股慢慢向上启动。股票运行有其加速度的效应,对市值较大的个股尤其如此,启动时所需的资金也较大,但启动后按其惯性效应,延续性也会较好。可以参考96年四川长虹,深发展的运动过程。
古人道:时势易矣,变法宜也!我们在股市中的思维也要随着股市的发展而转变,因势利导,水可无形也可有形,因势而已。守则死,变则通,通则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