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亚太首席经济师谢国忠表示,中国出口旺盛期已结束,明年出口增长率将低迷至15%甚至个位数。
高盛证券此前也预测大陆明年出口增长不过20%。
谢国忠在最新大陆经济研究报告中指出,从2001年到现在,中国的出口繁荣已持续了四年,此间年均出口增长率达30%。全球经济的强劲、欧洲向中国的生产转移、石油出口国家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日本的复苏都在支撑着这场历史以来最大的出口繁荣。
所有这些曾拉动出口繁荣的因素,现在看来已经到顶了。中国出口领域的赢利在2005年大大降低。出口表现终于要和基础的赢利能力同步了。
本轮出口繁荣程度的确很惊人。中国的出口从2001年的2670亿美元(4485亿6000万新元)一路上升,到2005年预期出口额将达7620亿美元,四年内出口增长额达4950亿美元,大致相当于日本2005年全年的预期总出口额。
这段期间,中国出口增长速度是全球贸易增速的三倍,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市场份额从4.6%上升到了7.5%。
美国海关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增量,占中国出口增长总量的29%;日本海关数据显示,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增量,占中国出口增长总量的11%;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欧洲从中国的进口增量,占中国出口增长总量的24%。
中国的出口在人民币汇率7月微调之前,就已显现疲态。许多出口行业那时已开始表现出利润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成本挤压。原材料价格和最低工资的上涨,挤压了制鞋业、玩具业等轻工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在资讯产业(IT)/电子业,价格竞争也带来了严重的利润问题。
另一个原因是生产转移已达到饱和。中国可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IT产品制造地。由于知识产权方面的顾虑,一些领先的IT公司越来越不愿向中国进一步转移生产。
因此,就提升中国市场占有率而言,生产转移因素今后发挥的作用将远没有以前那么重要。
欧洲轻工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可能也已经到顶。今后这种转移还会在相当范围内继续,但我们相信其步伐相对以前会放缓。
除了成本和制造业转移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全球经济周期也在冷却。预测明年全球增长将放缓10%,这意味着全球贸易可能放缓20%。
报告指出,预测明年中国出口增长率为15%,是2005年预期出口增长率的二分之一。然而风险仍在下行。2006年中国出口增长率甚至可能降到单位数。
报告还指出,出口下滑将降低房地产投机。出口和房地产拉动了中国当前的繁荣。房地产的繁荣是由于资本流入和出口带来大量流动资金。由于上海和香港、台湾的紧密联系,大量港台资本流入上海房地产市场。但美国利率的迅速提高,使流动资金的来源减少。上海房地产市场因此进入调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