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初在价值中国注册以来,我在不知不觉中,就“爱”上了她。现在每天我一开电脑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登陆个人主页,看看自己的文章有没有被点评,有没有博客们的留言,然后酝酿构思今天准备写什么文章。基本上放弃了以前玩“中国游戏”的时间(自己回归正途,对此,我也要对价值中国表示感激)。
价值中国博客网执行主编李初升先后撰文提醒作者们要保证文章的质量(如《专业化是价值中国网的核心竞争力》、《价值中国网的文章应当坚持什么?》)拜读后,一方面我转载的文章数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写文章时也用心了很多,质量有明显提高。比如上星期,本人发表了5篇原创文章于价值中国网上,便有3篇入选“本周推荐”,并且都进了前10名。
尽管网站说:“读者、作者、网站各占20%:40%:40%的权重”,但我琢磨了一下,还真弄不懂是怎么回事。比如这个星期,我的《公平与平等的比较辨析》一文,由于搜狐“财经网载”转载之故,点击率很快上升到850次。但另一篇文章《与一个企业家的对话》,在点击次数还只有37次时,由于被网站的其他作者朋友投了一票(我估计应该只有一票),排序马上就超过《公平与平等的比较辨析》一文近10位之多。弄不明白,(37次点击+1位作者投票)>850次点击,作者投票的影响力怎么这么大啊?
其次,李初升先生反复强调文章质量问题,强调“专业化”,强调“内容为王”。不过,在制度设计方面,似乎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因为根据“股份期权协议”,作者们的股份数,只跟数量有关,与质量似乎没太大的关系。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与漏洞。原因在于“激励机制是重要的”,“制度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我想,价值中国如果真要提升文章的价值,不妨考虑一下“优质优价”,比如进入“每周推荐”的文章,每篇再乘以一个系数(比方说3,具体数字需斟酌),入选“一月热门文章”的,乘以系数比如说5,每周或每月处于倒数之列的,要么删除(当然要提前通知作者,以便让作者备份留底),要么扣点分数,这样可更好地提醒作者发布高质量的文章,如此等等。因为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出来,难度系数要大很多。倘若单靠自觉,我对其效果表示怀疑。
以上建议,供价值中国网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