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的创新与发展 ---浅析中国政府实行的“少取、多与、放活”政策的实招
韦祖国
前几天,自电视上看到、听到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中国政府在农村实行“少取、多与、放活”、“工业返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抓住战略机遇期,促进小城镇的建设发展”的政策,中国政府解决农村问题的大政方针已经渐渐浮出水面、明朗并确定了,我非常激动,好像我又一次感觉到了中国政府新一代领导决策层爱民、亲民、富民的政策取向,落实这些大政方针的日子不会太远了,美好的向往即将发生在我们普通老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朋友身边……
中央的农村政策是系统的,方向已明确:引导农民自主创造财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的农村改革目标也应明确:不但有方向、长期目标,还要有五年规划目标,甚至分解出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也应跟上。做事成功的关键,就是对系统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没有目标、没有考核体系,如何进行指挥、控制、纠偏等措施。我想载人航天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太空中都会及时纠偏,将航天器引导向预定的方向轨道,在地球上的中国国内,中国的农村问题这一繁杂的系统工程中,方向明确,渐进目标明确,目标的实现还会远吗? 是否可将目标按年度分解到村、乡、县,让每一级县、乡、村党政一把手,都准确知道自己的年度目标,让辖区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确实分享到中国中央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的情义,让每一个老百姓都知道中央的富民政策,让老百姓知道村官、乡官、县官今年他们将干什么,让老百姓体会到村官、乡官、县官是为他们服务的(不是讨租、催债的),让老百姓体会到“红军”又回到了他们身边……
中国农村政策的纠偏问题,理论上不会比太空中更难掌握,因为有人的参与管理,执行政策波动的发生,也许是必然的事情,但围绕有目标的中央政策波动的振幅,是可以通过考核体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书呆子、闭门造车的胡言乱语,也许有人会这样认为,我想,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至少这是可以参考的一种建议吧。
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落实到现在,中国的农村政策已经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受益较多……当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增收模式,已接近达到极限……最近一段时间,当政策落实到县、乡这一级政策已经发生波动,到村这一级政府也许已经变调……中央花了钱,通过一系列传到途径,到具体的农民身上,也许所剩无几,甚至抵免了别的收费……也许相当一段时间内政府的威信在下降……一个后知后觉的爱国热血青年,怎能不感慨万千、热血沸腾呢……一个爱家、爱企业、爱国、爱人类的热血青年怎么能驻笔观望呢?
我想说一下,中国的农村问题这一系统工程中的农村教育问题。我是农村教育的受益者,不妨回顾一下,建国后我国的教育体制的演变,毛泽东时代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中华民族的潜能空前得到释放,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取向,也许在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中占主导地位,当时中央财力如此奇缺情况下,公平教育的教育体制在华夏大地诞生了……1978年邓小平主导的恢复高考制度,为选拔和培养中国的人才资源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李岚清副总理实施的扩招政策,已让更多的青少年能享受到高等教育,在中央政策引导下的中国高校扩招热情空前高涨,甚至连学生宿舍公寓都引向了校园应有的边界之外……,这些政策的目标是英明的,方向明确,但政策执行中的纠偏措施一定要跟上,使教育实践的波动,始终控制在带方向的中轴线附近,波动的拐点是政府控制的关键点,在此点政府必须作出灵敏的反应……也许这“带方向的中轴线”,就是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提到的“时间箭头”在教育中的一种拓扑形式;经济学家网站2005年10月18日发表的《有别于萨缪尔森的三点不同论述》中提到的“人类的方向”的含义,可能也许是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提到的“时间箭头”问题,是“时间箭头”在人类经济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拓扑形式,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类似时间箭头,需要我们不断找出这些时间箭头……民谣说得好: “不要光拉车,不看路”,这看路的含义就是寻找行动的时间箭头吧。也许中国政府实行的“少取、多与、放活”的政策,不仅仅是适合于农村,也许是一个更广义的时间箭头问题,同样适用于企业问题。年度测评时,只要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收、中央财政增收,中央的“少取、多与、放活”政策的落实,也许才落在合理的范围内。
回到中国农村教育的现实中……2005年10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农业部部长韩俊探访录中,已暗含中国政府即将实施……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工程,阳光普照首先要照到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我想说得是,对义务教育,中央政府不但要有普惠制,还要有普惠制经费10%---20%的特困特惠制,这样部分特困学校的资金困难才可能解决,也许普惠制、特惠制的动态平衡管理,适用于更广阔的领域,如缩小差距的扶贫管理、最低收入保障、农村脱贫问题等。也许教育问题,只有纳入了各级政府党政一把手的重要政绩量化考核指标之一,才能稳妥、较快实现目标,才能在祖国农村每一个角落巩固“尊师重教、知识改变命运”良性教育环境,为中华民族人力资源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慢慢进行良性的量变积累……
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中国的农村问题这一系统工程中,中国农村的创新发展问题。有人说:教育、道路、水利是农村三大问题,现在看来这三大问题基本在阳光财政中解决了,也许“信息”问题应是瓶颈,现在可能相当大的部分农村人口,还不知道2006年全国即将免除除烟草税的全部农业税,说明“信息”通畅还是一个大问题,不光有政策信息、市场信息还要有创业信息的引导,尽管电视、广播业空前普及,但农村信息死角的问题可能比较普遍,如何有效解决值得进一步探讨。
目前看,中国农村创新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在国家健全的法制体系中、好的政策激励引导机制下,如何发挥广大农民朋友的巨大潜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引导强化农民朋友自主创业之路是当务之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优秀士兵,同样,不想当农民企业家的农民,不算好农民。我们清楚,中国农村的创新发展,也许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法制、引导机制、政策、公共设施等建起后,就看农民朋友自己如何唱戏了,由纯农业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家庭作坊转移,农村发展带头人会自农村的创新发展实践中脱颖而出的,华西村模式也许是广大农村过渡的方向,政府不能代替农民来选择,也许就是说的这个问题。
总之,在中央明确的政策和目标的引导下,在全社会关注、理解、支持下,中国农村的创新发展已经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广大农民朋友的巨大潜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农民增收、农村的巨大市场潜力的出现还会遥远吗?
妻在看孩子玩拉力器的时候,顺口说出一句: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也许这是克服困难的一个普适原则吧,困难还会永远是困难吗?
2005年10月24日晨
作者笔名:韦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