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政治三元悖论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政治三元悖论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经济上的三元悖论问题。而在政治领域,也存在一个开放经济的三难选择。

诺迪克(Rodrik) 指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世界政治中也能发现一种“三难选择”, 诺迪克将之称为“世界经济的政治三难选择”(political trilemma of the world economy) 。在这种三难选择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民族国家(nation - state) 和大众政治(mass politics)[1] 。如图3-1-2

 

                        E:世界经济一体化

                        

 

 

 

N:民族国家                  P:大众政治

                   3-1-2  政治的三难选择

这里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能够充分自由流动, 各国政府对跨国界的经济交往基本上不加干预和阻碍;民族国家是指一国政府能够独立自主地制定和贯彻其法律和政策;所谓大众政治并不一定要求直接选举和多党竞争,重要的是相同利益的社会成员能够动员起来,组成各种利益集团,而政策制定者也必须对利益集团的呼声做出回应。“世界经济的政治三难选择”意味着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民族国家和大众政治这三个目标。一般来说,一国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目标, 而忍痛放弃第三个目标。如果我们想要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 那么, 要么我们选择民族国家, 但这时民族国家所面临的政策选择空间是相当有限的;要么我们选择大众政治, 但我们必须将民族国家的一部分权力让渡给国际机构和国际规则。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民族国家和大众政治,而放弃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2]。也就是说,图3-1-2图示中的三个变量:

E+M+P      (3.1.3)

在开放经济体系之下,由于经济的一体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更多国家选择的是:

 E+N………………………(3.1.4)

 E+P………………………(3.1.5)

即保留民族国家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而放弃大众政治。或者保留世界经济一体化而放弃民族国家。在这一背景下,如果选择E+N而放弃P,一国的经济政策带来较大的变化:其一, 各国间的政策越来越趋同,比如都力争实行小政府、低税率、放松市场管制、私有化、降低关税、资本项目自由化、更灵活的劳工福利条例等等。表现在金融领域,就是金融主体的一体化,或者说宏观层面的一体化;其二一国的政策选择空间大大缩小,或者即一旦游戏规则必须按照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制定,社会集团影响经济政策的能力就不得不受到限制。

如果选择E+P,而放弃N,则民族国家的一部分权力将让渡给国际机构和国际规则。这种体制根据其范围大小可以被称为区域联邦主义和全球联邦主义(global federalism) 。区域联邦主义类似于欧元区,全球联邦主义的要义是建立全球、国家、地方等各级管辖权, 分别提供不同层次的公共产品。

分析一体化进程中的政治三元悖论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深刻理解世界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一国经济政策独立性的下降趋势,以及这一下降趋势中的必然性。

 



[1] 大众政治意识的崛起与发展,代表了当今现代化民主国家的一个方向,也是未来现代化民主法制社会的价值趋向。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它追求的是公平的、大众化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决策,它看重的是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广泛参与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的积极作用。

[2] 参见何帆:《全球化的政治三难选择》,《国际经济评论》,20007-8期,第32-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