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两年中国房价增长过快,房地产业存不存在“泡沫”成为了争论的焦点,让政府、开发商、老百姓都莫衷一是。房地产“泡沫”在中国是个新名词,要分析中国房地产业的“泡沫”问题,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泡沫”,中国的房地产 “泡沫”又是什么。
对于“泡沫”的解释,西方经济理论普遍认为:“泡沫”是虚拟资本过度增长的经济现象。从解释学的观点来看,这种定义明显存在含糊的成分,所以西方有名的《新帕尔格雷克经济学大辞典》明确指出,“理 论界尚未达成对泡沫状态的一致同意的定义”。1636年在荷兰发生的“郁金香”事件以及1719-1720年在英国发生的“南海泡沫”是经济“泡沫”最好的注脚。
房地产“泡沫”是什么,首先我认为应该从以上解释中提出两个关键词来分析:虚拟资本,过度增长。房地产是实体,由土地和房屋以及附加其上的权利组成,供求不平衡带来价格变化是实体经济的结果,不是虚拟部分,所以不是“泡沫”;其虚拟资本部分,是其价值预期。过度增长显然是指预期的过度增长。那么,多少预期是合理的,自然就是正常增长,多少预期是不合理的,就是过度增长。对未来的预期不一定十分正确,对价值就形成低估或高估,高估就是所谓的“泡沫”,应该说幅度不大的“泡沫”对于经济是没有很大影响的,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的一些合理判断,而带来的房地产价格合理增值预期,更不能笼统的叫做“泡沫”。应该说,一些政府部门认为中国只有部分城市存在 “泡沫”的观点是没有问题的。我认为即使是部分城市,其存在的“泡沫”仍然不足以构成房价快速上涨的根本理由,真正的房价快速上涨取决于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化,是价格机制在起着实实在在的作用。
从房地产估价的角度来看,房地产的价格是房地产未来受益的现值。如果预期收益较大,则房地产价格必然很高。说的通俗些,房地产价格就象一个水库里的水,表面上是有些泡沫,但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泡沫,而是水闸(市场机制)。价格的崩盘,不是“泡沫”的破碎,是市场机制的崩溃,对于远远超过“泡沫”的破碎国民经济的损害。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目前水闸形成的根本原因,如果国家需要并且有能力维持这个水位落差,这个落差完全能够永远持续下去(这个落差既可能代表房价高,也可能代表房价低于正常水平)。但是无论是水闸失修、冲击过大还是水位过高(社会经济波动和价格过高),都将导致闸门的损毁。现在中国房地产研究的重点不在整个水库,而仅仅关心一点点的“泡沫”,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认识目前中国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一定要看问题的根本。目前有关房地产业的文章很多,极大的提高了中国房地产研究水平,但通过现象看现象的文章也比较多。在论述房地产“泡沫”有一些很精彩的文章,但有人把什么问题都往“泡沫” 上一推了之,一个不确定的房地产“泡沫”概念“解决”了房地产业所有的问题,模糊了行业对房地产业发展问题的准确判断,研究的深入也就无从谈起,不利于中国房地产研究的健康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规范和调控,中国房地产业出现了可喜的变化,但在新的一年里,面对中国入世三年带来的全面国际化,房地产业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大量国外投机者将以先进的资本手段进入中国房地产业,通过造成经济波动谋取暴利,考验中国经济的承受能力,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提高对价格机制的控制能力,未来房地产业的平稳发展取决于政府在宏观调控中能否准确判断,给自己留下充裕的调控空间,热闹的“泡沫”论该休息一段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