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对于这个叫魏莱的男人而言,人才大市场已经彻底地消失了,宝安北路也消失了。
对于这个叫魏莱的男人才而言,那是一个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的地方。那个让他平生第一次被盗的地方,那个让他的人格尊严丧失殆尽的地方,在那个卖太阳的地方,他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几百份简历散发出去了,大多丢进了人家的垃圾桶,原来以为自己就是什么狗屁人才,是人家心目中的太阳,以为有他妈的什么人来热情地雇佣这个宝贝似的人才。结果,令人失望。所以,魏莱决定,今生今世,再也不会去那个地方。甚至那条闹哄哄的宝安北路。
魏莱决定到深圳的一些金融机构去看一看,现场观摩,到现场去找机会。
在路边小店吃了早餐,他径直来到华强北振华路和振兴路一带,魏莱早就听说那是深圳市的金融商贸中心区,深圳的曼哈顿,资本集中的地方,也一定是充满大机会的地方,他深信自己的直觉和判断。
魏莱来到一家期货公司,了解他两年没有光顾的期货。这才是他的爱好,他的专业,也是他的相对优势,在这个行业,他完全有可能创造出自己的现金流。去看一看,还可以顺便请教深圳的期货专家。
魏莱进入这家期货经纪公司的交易大厅。
“哥们,你说说看,这期货是啥玩意?最近听说一哥们在橡胶期货上赚了一大把,半年不到,翻了七八倍!”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在跟一个经纪人或者经理谈话。
“行情好,赚七八倍不难。我们这里有半年赚二十多倍的!你怎么也对期货感兴趣了?”
“我就不能对期货感兴趣?!这股票阉拉巴叽的,象太监一样,掉了阳气,真他妈没劲。听说期货挺火的,期货牛B,把咱胃口也吊起来了!”
“股票难做,T+1,又是单边市。可是,在期货市场上实行T+0回转交易,买帐买跌都行!你要是有本事,一天可以做50次交易!”经纪人向客户介绍期货与股票的不同。
“我只听说有些狮子在一天之内可以交配50次。还没有听说一笔钱在一天之内可以做50次交易的。”客户的幽默中充满男人性饥饿性变态时难以避免的黄色的粗鲁。
“只要你看得准,一天岂止是做50次交易,还可以做更多!”
“别他妈的扯远了,这期货是怎么赚钱赔钱的?说简单点!”客户说。
“简单讲,期货就是买空卖空,看你的预测和操盘水平。”
“我这个人就是敢整,看不看得准,你帮忙,咱们这么着,我拿钱,不多,二百万,你哥们有经验,你来整,整亏了,百分之四十以内我担当,百分之四十以上你赔,赚了钱一半对一半,哥们干不干?”
“感谢老兄的信任,不过,期货市场风险还是挺大的,我想你还是多了解一下期货以后,咱们再谈吧。”
“怎么婆婆妈妈的?象个太监,关键时刻就殃逑了!什么了解不了解的。刚才听你一说,我觉得,这炒期货就跟他妈的炒豆子似的,要抓紧时间,尽快参与市场。在干中学!不实际去炒,光听别人讲,或者看书,绝对成不了专家。这事,就这么整,我说了算,不信,可以立个字据。”
“也好,既然大哥这么信任,我就同意,咱们还真得签个协议。”
“你把协议整出来,我们明天就签。”
“我准备准备。”
“后天我把钱打到你们公司帐上,你就用心帮我整,整好了,咱们哥们也好好潇洒潇洒。整的不好,就当我交学费了。一句话,我对你有信心!”
那人和经纪人走了。
魏莱在期货公司盯了半天的行情。他发现市场异常活跃,比他离开期货行业时的那段时间活跃不知多少倍,他不禁热血沸腾。再也坐不住了!
这里的深圳人跟吃了伟哥似的。牛B轰轰的。二百万,二百万。逼着人家帮他炒期货。有这等好事。
我怎么不早点来这种地方?
中午。
魏莱回到宾馆。
他仔细研究花四十块钱买来的宝贝废纸。这些图显然是刚丢的,一个星期以前的走势还在图上有反映,是什么人丢的?管他什么人丢的,又不是破案,管得了那么多吗?我买来了,现在就是我的工具。
他看了又看,直到对这些图烂熟于心。
有了这些宝贝走势图,他已经忘记了小偷给他造成的损失所带来的不愉快,他觉得这是在他的命运出现转机之前小偷代表命运之神向他索要的一种代价,这是机会佣金,经济学家有一个词机会成本,他现在借用了这个词的躯壳。得到了走势图,失去了一千元,两件事扯平了。魏莱很会为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寻找平衡的支点,他知足了。
床上摆满杂志,报纸和花花绿绿的传单。
报纸上有各种各样的官方新闻和花边新闻,伊拉克,美国总统的坐机,前总统的情人,以巴问题,人体炸弹,歌星穿什么裤子出场演出,吸毒有多大的毒瘾,农民交不了摊派而被乡干部毒打,管项目招投标的人民公仆拿点回扣贪污受贿,博导院士住进了别墅。对于饥饿的魏莱来说,这些统统的是奢侈的新闻,魏莱没有阅读的雅兴。现在,他最感兴趣的是眼前这些招聘广告,这是他的机会。
花花绿绿的广告,魏莱看得眼花缭乱。
广告太多,魏莱觉得符合自己条件的职位却不多。
在看完一大堆报纸之后,魏莱翻到了那本杂志,那本半公开免费派送的《正在招聘》杂志,那本印刷得很一般的差点被他随手丢掉的三流杂志。
突然,一则奇特的广告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他的眼球被一则奇特的招聘广告吸引住了。语言的滥用,狂泻。
深圳创富操盘手工作室
一个交易竞赛广告:给你100万元。一年之内,你能给我多少回报?
给我100万元?他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接着往下读。
给你们三个人每人100万元,分别交易股票、外汇和期货。
条件:12个月时间,最多只准做12次交易(由操盘手自主交易,完全不受主办者影响)。
一人100万元,30%止损,达到或者超过30%,无条件停止交易(公司有交易总监极其助手负责监督交易全过程)。
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交易协议,由国家认可的公正机构公正。
定期在完美交易网站上公布竞赛进展 www.perfecttrading.com 或www.pt.com
待遇:10万元的基本报酬,税收自理。
要求:300%的投资回报率。
对第一名:赢利达到300万元以上者,奖励赢利的70%;有赢利但未达到300万元者,奖励30%。
对第二名:赢利达到300万元以上 奖励赢利的50%;有赢利但未达到300万元,奖励20%。
对第三名:赢利达到300万元以上 奖励赢利的30%;有赢利但未达到300万元,奖励10%。
如果出现亏损,则没有奖励。如果亏损超过30%,则用基本报酬补足。超额亏损超过薪水部分,不再追究。
报名截止日期:12月25日。
“今天不是12月25日吗?”魏莱问自己。
快,这也许就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魏莱告戒自己:不能就这样回去。这也许就是最后一搏,还有两个小时,好好利用这两个多小时与命运最后一搏。
三流杂志上的广告你也相信?
相信一次又有何妨?!
魏莱自问自答。
天助我也!
不能犹豫了,不能怀疑了,赶快行动!
魏莱从那一卷图中挑出十多张,重新卷好,拿在手上,再带一份简历。然后,飞奔下楼。
魏莱在街边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华强北。他不断地告诉自己,还有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就是120多分钟,两个小时可以做很多事情,航天飞机可以绕地球飞行一周;飞得最快的波音飞机可以从深圳飞到北京;世界上最优秀的长跑选手几乎可以跑完马拉松全程。
不用慌。我要最大限度地最有效地利用这宝贵的两个小时,让它成为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两个小时。
魏莱心想,要是没有随手接下那本三流的招聘杂志,要是没有拦下那辆出租车,要是犹豫了那么一下,耽误哪怕是五分钟。要是缺乏那么一点勇气。我就没有机会去争取这个机会了。
在去应聘的出租车上,魏莱关于金钱与他之间联系的那个隐秘的知识的记忆模块被找到,被打开,开始启动,然后高速运动,高速整合,高速生成新的知识和新的观念。
潜意识,心理暗示,隐喻,心理编程,急中生智,人逢喜事精神爽。
此时此刻,魏莱又兴奋、又紧张,象一个新郎倌一样。
他要争取那个百万元的交易机会,争取娶回那个可爱的新娘。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魏莱想起了那个财源滚滚的提示:魏莱,未来,威廉,比尔,财源滚滚。成功心理的自我强化。
魏莱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化名字。他姓魏,因为他父亲姓魏,因为他父亲的父亲也姓魏,因为他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当然也姓魏。他的名字嘛是单名“莱”,是一个地名,山东有一个蓬莱,还有一个莱州,他爷爷的爷爷的上一代曾在那里居住生活繁衍,生他的时候,他的父亲为了纪念这个,就给他取名叫魏莱,而且,魏莱与未来完全同音,非常好记,所以,他就叫了这个名字,魏莱。
一切就是这么简单。魏莱这个名字跟金钱扯到一块被符号化,是在他上大学之后。
魏莱为什么与财源滚滚联系在一起的呢?
这件事还要从魏莱上大学说起,魏莱考上了大学,进了大学当然要上英语课,现在大家不仅要上英语课,还要通级,那时侯还没有通级这个说法。偏偏给他上英语课的老师是一个老外,那时大家都习惯叫他们“鬼佬”。说老外也不老,三十多岁的样子。
这老外第一天给魏莱他们上课,什么也没干,没有给大家讲什么学习英语的伟大意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什么的,更没有说学习英语是为了世界和平或者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
这鬼佬花了一整堂课,就干了一件事:给所有来听课的中国学生取一个英文名字。这对于一本正经的中国老师来说,在当时简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取洋名,一大半学生早就有了,于是就纷纷告诉老师。不用他再另外取名了,登记一下就成。这登记制,比现在公司上市的速度快几万倍。
My name is Joe.
My name is Frank.
My name is Cristina..
My name is Dianna.
还有叫Anna、Philip、Tysen、Napolean、Charles、Kennedy、Dunken、Polo、Paul、George、Bush、Gore、Karl、Sharon、Sue、Susanna,Mc Donald、Piccaso、Coco、Jordan、Joe、Ryan、Timothy、Jack、Churchill……。
总之,当今世界,所有的名门望族,政客名流,影视体育明星,都可以在魏莱的同学中找到。
鬼佬一一对照,然后一一记下来,记在他的备课本上,也记在他的心里。
鬼佬一定没想到,他的学生竟然全部是英语世界的名门望族!
没有洋名的同学只有少数几个,魏莱就是其中之一。不用说,这些没有洋名的同学英文程度肯定不怎么样。
当鬼佬问到魏莱的时候,其他同学基本上都为自己取好了英文名字,贴好了英文商标。魏莱第一次感到自己土气。为了证明自己的知识,于是,他随口报了一个名字Walras。那是他所知道的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名字,他相信他的同学大多没有听说过。
一个同学马上接话:“什么?娃儿拉屎,这个名字多难听!改一个,改一个。娃儿拉屎,随地大小便,不讲卫生。”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连平常最一本正经的女同学也吃吃地笑了。
只有那个鬼佬和魏莱没有笑。鬼佬没有笑,是因为他根本没有听懂那句话中的所包含的黑色幽默的精华。魏莱没有笑,则是觉得说这话的人在鄙视他,而且太狂妄无知。
于是,他大声说:“Walras不是娃儿拉屎,是一个著名经济学家的名字!”
“娃儿拉屎就是娃儿拉屎,跟经济学家有什么关系,经济学家要用娃儿拉的屎提高粮食产量?”另外一个同学说。
又是一阵大笑。
老外看他们说的起劲,就叫他们保持安静。
同学们安静了,不再说话,不再交头接耳。
老外盯着魏莱,口中念念有词。
“Weilai, Weilai, Weilai, O.K, Very good, How about William?”
“William, a very famous and nice name in English.”
“这个名字非常好听,而且也很好记。”
老外问同学们:“Can you tell me the famous people who’s name was William.”
“William Shakespear.”
“William Clinton.”
“Empore William.”
叫William的人太多了,名人中就有很多很多。
“英国有William Shakespear; 美国有William Clinton; 德国有两个William皇帝。”
“哎,不是叫比尔·克林顿吗?怎么叫William Clinton?”
“无知!Bill是William的略写,或者叫昵称。”
“叫Bill多好听。”
“Bill可是现金钞票的意思。”
“还有帐单的意思呢!”
“现金钞票。”
“Bill就意味着cash flow,现金流。”
“现金流,就是广东人说的财源滚滚。还是叫William好。”那个首先发现娃儿拉屎就是Walras的男同学说。
“这是一句很中听的话。”
所谓好名一半运。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因为要取一个英文名字,因为Walras的谐音是“娃儿拉屎”,不好听,就改名叫William,因为Bill是William的简写。因为Bill又是帐单,也有钞票的意思,所以就成了财源滚滚。因为财源滚滚,所以,魏莱迟早有一天会有滚滚财源!不叫Walras, 叫William,结果,跟莎士比亚,克林顿和威廉皇帝联系在一起,然后,又和现钞搭上了,成了财源滚滚的代名词。总之,简单地说,魏莱就是财源滚滚。
魏莱有了两个英文名字William(Bill),或者Williams(Bills)。一个多么美丽的意识流。一个善意的意识流(至少魏莱一直是这么认为的),这堂英文课对他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冲击,当时的感觉尤其是这样。后来,对魏莱竟然形成了强烈的心理暗示。将来某一天,即使他会忘记所有的教科书和那些教条,也会牢记这堂英语课。
我,魏莱,终将有一天会财源滚滚!这可是大家说的。从此,他就产生了巨大无比的自信心。
可是,回到现实生活中,他却发现,生活依然是很艰难的。到处流浪,没有住处,没有现金,经常为金钱发愁。
老外的改名,那个关于“娃儿拉屎”的玩笑,还有同学们的良好祝愿,都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当时的刺激和兴奋历历在目,甚至可以用手触摸到。
属于他的滚滚财源在什么地方呢?他经常这样问自己。这是一个梦想。
作者的几句废话:
屈指算来,在期货行业已经“鬼混”了12年+。经纪人,高管,客户,什么都做过,亏过,赚过,高兴过,失望过,几乎是九死一生。朋友们都说,你居然在这个不是正常人干的行业里“鬼混”了这么长的时间,都快成精怪了。
平生有记事的坏习惯,因此,记载了这个行业所发生的一些小事。听到的、看到的,自己的、别人的,客户的、经纪人的,……
一鳞半爪,断断续续,几乎全是期货人的故事。
在搬家的时候,正准备把这些东西扔了算了,无意中被帮我搬家的朋友发现,这位文学爱好者看了半天,居然看中了这些素材,提醒我说:这些故事串起来就是一部“小说”。
一语提醒梦中人。居然就没有丢掉这些东西。居然就听信这话。于是,花了些许功夫,居然把这些八竿子搭不着的事情“串”起来了。还居然把这东西弄完了,之后,自己都根本不相信这玩意是什么“小说”。
2004年12月30日总算把这些东西整理完了。
这玩意得起个名字,想了半天加几个小时,没有想出什么好名字。朋友说:“想个啥,就叫《期货男人》。”
俺说:“中!就叫《期货男人》。”
其实,是不是“小说”又有什么关系呢,就当是在期货这个行业发生的某些“故事”吧。干“fiction”这等营生,好在是行伍出身,没有科班人的那种压力。什么布局谋篇,语法问题,等等,就不要过分计较了。故事就是故事,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好了,想通了,就斗胆把这不伦不类的东西张贴在本人的专栏,任由诸位评说。看完了,觉得还马马虎虎,笑一笑;觉得不好,批评批评。倒是希望网上各位大侠笔下留情,在下感激不尽。拜托拜托。
这玩意一共有23万多字,52个单元。诸位如有兴趣,笨人提前给各位打个招呼,得慢慢地看,要有足够的耐心。
《期货男人》刚刚张贴出来,就有反馈了。
因为有反馈,所以,这里写的废话,每次都会有一点小小的新东西。这应该叫互动。希望良性的多一些。
真诚希望。
声明三点:
第一,本文故事全系虚构,请不必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二,这玩意,有时间的话,还会作适当的修改,现在的这个只能算是半成品。
第三,作者不反对转载,但是,转载时必须注明出处并按照国家有关法条办事。否则,转载者应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期货男人》作者:郑友林 2005年1月15日星期六 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