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暴后政府的理性行为


  
2004年中国审计署采取的一系列大胆的审计行为将中国现任政府的无效率部分地暴露出来。尽管普通百姓并没有机会看到最终的审计报告,但网络新闻中的若干头条还是将各党、政部门的不合法、违规使用资金的额度不完全地报导出来。使以前国人对该领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转变成“管中窥豹”的状态。大家将审计局局长李金华选为2004中国首位经济人物,显示了认真的审计行为是多么深入民心。


但世人的要求显然还不满足于知道这些表层的数据,他们中的大多数倾向于“政府赶紧将违规、犯法的部门负责人绳之以法”。应该说,这些想法只能表明大家看了太多的古装电视剧或现代廉正电视剧以及弘扬主旋律的电影。实际上,在中国,对任何一个在这方面违规的官员都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立案,更谈不上法办了。


2005年1月7日,美国华尔街周刊登载一条消息,审计局又查出中国4大资产管理公司存在严重的违法使用资金的行为。从总额看,这些公司的病症似乎还没有那么严重,4大公司违法使用资金合计8.45亿美元。违法行为有38宗,但与其业绩相比,这些行为与其近年业绩相比,简直太刺眼了。自从1999年开始,这4大公司对于处理巨大的国有资产坏帐方面速度堪与乌龟媲美。


结合去年暴露的若干部门的违规事件,可以不负责任地得出一个粗浅的结论,国务院旗下还算干净的部门仅剩下“门口的两个石狮子”了,放眼望去,黑名单的名字多得让人晃眼。不光是部门,就连国资委帐下几个王牌公司也难以幸免,三大石油公司中的两个(中石化、中海油)、两大电信公司(中国网通、联通)等8个公司总共滥用了16亿人民币。


国务院面对的前景是什么?这些部门、公司与中国政府高层、社会民众的要求离之甚远。中国政府必须既纠正这些工作的错误、违法行为,又必须维持这些机关、部门、公司的正常运转。2004年末,中国党、政部门经历一次大规模的换血活动。但这些换血活动与审计结果之间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审计出有问题的干部被替换了。我们只能将这次的干部调换看作是政权交接的结果。2005年初,国资委属下几个大公司总裁由于年纪原因被撤换,与审计的结果也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虽然这些官员离任的时候也将接受审计,但这种审计对每个人都适用,并不带有特别的针对性。所以,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2004年的审计活动并没有带来幻想中电视剧式的到处抓人的场景,而是表面看上去没什么动静。


晚清,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初到广州查处鸦片之害,刚到广州,即接到线报,广州府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参与鸦片买卖、吸食活动、贪污、走私……,并附有详细的名册。林则徐沉思半晌,将名册付之一炬,随行广州官员即刻跪下,共同表示将与林则徐共同扫除鸦片之祸,此后,虎门硝烟才得以实施。从此例看,林则徐并非不厌恶这些违法行为,也不是没有权利将这些不合格的官员法办。但他面临的两难是,如果将这些官员法办,将无法得到整个广州官场的支持,自己和整个朝廷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迅速组建另一套人马替换他们。所以,只能表现为既往不咎。虽然林则徐与广州官员合作的效果不错,但清朝仍然在战争中失败。


中国新一任政府宛如刚入广州府的林则徐。上任之初,经历SARS,虽然在最终处理这场可怕的公共危机方面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其面临的局面却并不比林则徐更好,从审计的结果看,广州官府的成员素质也不比当今大部分政府官员低,他们至多算半斤八两。在面对一个千创百孔的行政系统时,只能择可用者用之,对犯错者勉励之,对最不容赦者法办以警他者。虽然在中国大地上并没有伴随着审计风暴响起预期中的阵阵警笛声,但并不能因此而说审计没有效果,它至少可以让那些已经犯错,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大的苦衷是政府几乎找不到足够多的接替人员,培养一个合格的高级政府官员需要的资源何止10年8年的时间以及成千上万的资金)不能接受应有惩罚的官员在下一期中将表现出更好的业绩,或少犯这样的错误。


民众大部分力图求得自己的痛快,每个民众都想中国再次爆发革命式的活动,像罗伯斯比尔在法国发起的疯狂的运动那样。但必须认识到,杀死官员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每个民众也要真的扪心自问,如果我当了官员,真的就能做的比他们好吗?质问是容易的,在最高政府面临两难而选择渐进式的改进时,不要太过心急。治理国家不是编剧本、写小说。审计局不是什么替老百姓申冤甚至寻找谈资的机构,他找出问题,同时也在为政府提出难题。把一块完整的布撕成稀巴烂很容易,但将这些碎片重新拼和就太难了。请给政府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