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富强

一生耻作媚俗物 独上高楼揽明月、形影两相吊

中国经济增长何以告别制度无序性


  经济增长速度与制度优劣程度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对应联系,这可以从世界列强的崛起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证明,并产生了无序式经济增长的一般特征。在当前中国社会,无序式经济增长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依靠粗放式投入,二是收入分配基于势力型博弈。无序式经济增长的“无序”是一种相对无序,经济增长速度与制度有序程度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无序式经济增长往往会受到自然的和社会的资源的制约,从而也潜伏着增长中断的危机。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就面临着一个从粗放到集约、从无序到无序的转变过程,这也是一个社会制度逐渐完善的过程。

  基于自然主义和肯定...

Read more

能源领域放宽民资准入应作相应的制度设计


  近日国务院将放宽能源等资源垄断性领域的民资准入作为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学界的呼吁和期待。所持的理由有二:一是民间资本效率高于国有资本,二是政府不应与民争利。固然,在能源等资源垄断性领域引入民间资本有利于产权的多元化,有利于相互竞争和监督,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壮大和宏观经济的增长。事实上,引入民资后并不会自然地产生上述的好结果,这里可以对上述两大理由作一反思,并通过反思来推动相关制度的设计和完善。

  只有资源垄断型国企无效率吗?

  在资源配置上。一些学者往往认为,公共资源必然是无效率,资源垄断型国企的必然出路是私有化。这主要基于如下理由:...

Read more

为何应该女性当政?(下)


      女性为何可以且更应该成为政府行政者

--法理社会中的女性角色

 

五、中国历史上女性临政的著名案例

上面我们剖析了法理型社会中女性从政的优势和意义,实际上,女性从政不仅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突出,而且在古代社会中也做得非常不错:尽管女性临政的人次或时间比男性少得多,但总体上看,她们临政时期所取得的政绩要远高于男性。古今中外历史上都不乏这样的例子,如大英帝国的伊丽莎白一世使得英国成为世界的领先者,维多利亚女皇则造就了“日不落帝国”;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大扩张了俄罗斯版图,并曾宣言:假如我能够活到二...

Read more

当前个税体系的调整方向:基于收入再分配正义的思维


本文即将刊发在《学术研究》,请勿转载

     

当前个税体系的调整方向:基于收入再分配正义的思维D

内容提要:收入初始分配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并没有体现每个人的应得权利,这为收入再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收入再分配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因贡献与收入不相称的补偿正义和因自然不平等的纠正正义。相应地,这也为税收为何要介入收入再分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为税收如何介入收入再分配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从而对当前个税体系的调整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般地,当前中国个税体系调整的基本方向应该是:逐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免征额,降低中产阶层的税赋,扩大高收入阶...

Read more

为何应该女性当政?(上)


     

女性为何可以且更应该成为政府行政者

--法理社会中的女性角色

 

一、前言

迄今人类展现的是父系社会,其中,男性控制了社会资源,从而也就控制了公共权力,而女性则处于从属和依附的地位。古希腊大儒亚里士多德就说:“自然界总是力求创造男人,它只是在力不从心或是偶然场合才造出女人。”启蒙运动先驱卢梭也说:“妇女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听命于男人。因此妇女自幼年时起就应该学会容忍,甚至不公平也要容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女性往往被视为智力低下者,它无法理性地思考问题,而容易会受情绪...

Read more

“利己”和“利他”如何划界?流行的观点(下)


 

本文发表于《改革与战略》2010年

 

11.利己和利他的划界标准:几种流行观点的审视

  

四、基于生命延续的自我保存说

上面分析了人的本能冲动,这种本能冲动是基于人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最根本的方面是维持生命和自我保全的冲动;正如斯宾诺莎所说,“假如我们不先欲求活着,就不能欲求被赐福,就不能欲求正当地生活”。[1]事实上,马斯洛就强调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的需求,然而再依次出现更高级的需求。同样,弗洛伊德考察了人类性本能的冲动,认为人受两种意向的支配——自我保存和种族保存,即求生的与繁殖的生...

Read more

为何父母爱子女往往甚于子女爱父母


   

为何父母爱子女往往甚于子女爱父母

--不对称的利他主义和量上不等的互惠之解释

 

一、前言

一群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推行者往往热衷于用经济人框架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例如,波斯纳就写道:“在一个褒奖婚前童贞和婚姻贞操的社会中,强奸的主要危害就是对这些美好的东西的毁灭,而婚内强奸就不会产生这种影响”;因此,“丈夫对其妻子实施强奸对妻子造成的损害的性质是有点难以理解的。如果她遭到殴打或威胁,那么这些当然是实在的伤害,但它们是由普通殴打和威胁引起的。尤其是由于童贞和贞操的美德并没有遭到危害,她与一个已与她在以前进行...

Read more

人性如何形成?有何特征


本文发表于《改革与战略》2010年

   

10.社会互动中的塑造:真实世界中的人性之形成

    一、前言

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就是自利假设,其基础是性恶论;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西方经济学从最大化的个体理性来考察一切社会问题。但是,基于这一“恶棍”假设之上,西方社会在建立越来越精密的防范措施(如法制、产权)的同时,却越来越严重地凸现了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相冲突的“囚徒困境”。究其原因,经济人假设本身就与现实存在很大的脱节,以致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主流经济学越来越成为象牙塔中的思维...

Read more

我们如何决定生育?


     

家庭人口生产的“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分析

--基于抚养成本、家庭结构和社会发展的三维视角

 

一、前言

一般地,家庭组织有这样几种主要功能:生育(人口生产)、经济(物质生产)、情爱(精神生产)和保障(社会整合);其中,生育是家庭组织最初也是最直接的功能,家庭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惟一社会单位。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生育的需求,很多古代社会都出现了抢亲制,如《易经》中所云:“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1]并且,在抢亲制的基础上出现了族外婚姻:氏族禁止族内通婚,须到其他...

Read more

用经济人模型分析利他行为有何问题?


  9.利他主义行为的经济人模型化分析及其问题

  内容提要:为了解释越来越多的利他行为和合作现象,现代经济学试图通过放宽经济人的外延来将之纳入传统的经济人分析框架。但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扩大化偏好依然是外生的、不变的,它依然把丰富多样的人类行为抽象为平面单一结构,从而依然没有克服经济人分析的内在缺陷。经济人模式化分析的主要表现为:1.忽视人类行为的历史性,而仅以现在和将来考量行为方式;2.仅仅是一个理性计算问题,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行为和下意识反应;3.基于近视的行为功利主义,仅仅反映本能反应的动物性一面;4.基于原子论个人主义,行为动机是着眼于效用最大化的个人;5.无法解释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