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春元

.

故宫档案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古建筑专家单士元(之二)


 

故宫活了74年的国宝级大师(之二)

初进故宫博物院,单士元在文献馆工作,仅仅整理清代军机处档案这一工作就持续了八年之久,与此同时继续在沙滩北京大学学习,专攻明清史和金石学。那段时间单士元听课的时候去学校,没课的时候在故宫工作。并参阅史料写出了《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年表》,填补了刚问世不久的《清史稿 表》中的遗漏部分,以此作为研究生毕业论文,得到导师的褒奖。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经单士元手整理的档案不计其数,而这段时期所发表的学术著作也奠定了他作为档案专家,清史专家的地位。

在单士元就读于北京大学研究生期间,一位教西洋 史教授在课堂讲授踏出国门的留学感受,和...

Read more

办个不播广告的电视频道好有气魄


办个不播广告的电视频道好有气魄

 

重庆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人红火,重庆有个好领导,不信东风唤不回。自从薄熙来入渝以来,重庆市政风人气总能令人耳目一新。打黑除恶胆子大,认得准,下手狠,大得人心,大快人心。有这样的父母官主政一方,老百姓才称得上乐享太平。

昨日,市长黄奇帆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正式提出要把重庆卫视打造成第一个不播商业广告的电视频道,这让在商业与公益的撕扯中苦撑局面的电视业窥见了突围的希望,也令我们这些在电视台工作了20多年,始终处在内容生产与利益拼搏之中辛苦觅食的电视人仿佛看见了不含添加剂的馒头,兴奋异常。在电视业商业化模式已成定局的今天提出这样大胆的...

Read more

向康熙大帝学点啥?


向康熙大帝学点啥?

 

“维稳”恐怕是当下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敏感词,我想只要是出于全体民众的公意,竟可以大大方方的去说说也无妨。说“维稳”,实际是对执政者的执政能力的考验,进而对突发事件预估风险能力的考量、判断、与行动。“维稳”原不在普通百姓生活认知的视野里,但又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随便翻翻书就可以跟历史君王学几招。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方孝孺的这句士大夫牢骚话,不但为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还殃及族人招致满门抄斩的残忍结局,龙颜大怒的康熙皇帝由此掀起了历史上最腥风血雨、骇人听闻的文字狱,也为自己的历史评价染上了污点。后来推行的“海禁”政策也被后人批评延缓了历史...

Read more

九年被搁置,生命打空转


九年被搁置,生命打空转

 

 

收拾一个胆敢挑战我权威的人唯一的好办法就是:不理你、臊着你。让你的生命空转,时间越长越好,让你最好的年华无谓的流失殆尽。这是一些官员对于胆敢挑战自己权威的人的内心独白和淫威利器。

这也是我对福建龙岩市人大干部江进祥九年不上班,照拿工资,成就史上“最牛公务员”事件另一种解读。现在的网络鱼龙混杂、妖言惑众、百家齐放、各领风骚,新闻背后有新闻;事实背后有事实,谁权高位重、谁财大气粗谁就更能掌握事实风向。今天,又看到龙岩官方要求江进祥15日内限期上班的严厉通告,未见江本人的正面答复,想必这史上最牛的的公务员也许牛不了几日了吧?毕竟民永...

Read more

不死的崔健,滚动的元旦(蛋)


不死的崔健,滚动的元旦(蛋)

 

20101231,在怒吼的朔风中向财富的黄金十年说再见,我们到工体看崔健去;刺骨的寒风真他妈冷,冻死的是躯壳,不死的是灵魂,我们到工体看崔健去;这个日子我们象缩头乌龟,城市变得猥琐和憋屈,我们到工体看崔健去;三个60后,带着两个90后一个2000后去工体看崔健去。

崔健一上来就说:前几天我们刚在深圳过完了红旗下的剩蛋(圣诞),今天又在北京和大家一起过滚动的元旦。有人说:这叫滚蛋!崔健执拗的说:是滚动的蛋,这个蛋滚了20多年,越滚越坚硬,但不如石头坚硬,但他是生命,希望有一天我们破壳而出变成一只飞翔的鸟。20年前我就说,中国...

Read more

给力新华社和央视芮成钢


给力新华社和央视芮成钢

 

    这几天,新闻界有几件事让人觉得新鲜,如沐春风。用一个当下网上时髦的说法那就是我们的新闻同仁特别“给力”。

    给力一: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在评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时破天荒的用了一次网上IN语“给力”;

    给力二:是新华社逆“潮流”而动质疑2010广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狂揽19金捍卫金牌大国荣誉;

    给力三:央视记者芮成钢问题直指奥巴马,使头号帝国的总统露出了仓促和尴尬。

  &n...

Read more

由一个错字联想到网络监督


由一个错字联想到网络监督

 

前一篇博文“谁造成了梁启超的英年早逝”中,引用了费慰梅女士对于梁任公死因的独家说法,在录入原文时,将“同侪”(chai音拆)错打成“同济”,这是两个读音、注解完全不同的字。于是,遭到了几位网友搂头盖脸的板砖,实不相瞒之前我确实不知这个字的读音,因此造成了贻笑方家的窘迫,反映了本人学养不扎实遮掩不住的马脚。知之为知之吗,闻过则喜,不矫饰、不辩解,立即修正。

通过这件事让我想到自己的知识半生不熟、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太多,水泡发的东西太多,使劲一拧剩下的干货不多,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想来惭愧。网络的公平、开放、共享的优势显示了强大的鉴别...

Read more

谁造成了梁启超的英年早逝


谁造成了梁启超的英年早逝

 

   周日,写了篇小文纪念刚刚谢世的梁从诫先生,文中提到了梁启超先生的意外英年早逝,一些网友颇感兴趣,追问缘由,今天查了一下资料,在费慰梅(费正清夫人)女士的著作中,算是讲的比较清楚,原来这是80多年前的一次恶性医疗事故,特转录于此,以食读者。

梁思成曾撰文写道:父亲的病已经十分严重,这一点似乎还没有被全家人认识到,他一辈子都很健康,历来都是家里无可争辩的主人,负责做出一些重要的决定。正因为他意识道全家都依靠他,他就向他们隐瞒了1928年早春他发现尿中有血的事实。但他自己是认识到这其中的危险的。他去进行检查的北京德国医生告诉他...

Read more

梁氏三代的空山绝响


梁氏三代的空山绝响

 

1028下午,梁从诫先生终因不能抗拒一次意外交通事故造成的拖累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我与从诫先生相识于2004年的夏天,有幸跟随先生创立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前往内蒙古的额尔古纳进行了一次野外湿地考察,在那一周的时间里,亲耳聆听,亲眼所见了从诫先生对自然的慈厚善心和纯净朴实的长者风范,甚为先生独立人格、行事磊落折服,义无反顾的加入了先生发起的“自然之友”组织,决意成为一名自然保护主义者。

正是这样一次短暂的相识与相交,竟改变了我的精神方向,此后的几年,我开始持续的关注显赫的梁氏家族,从从诫先生的晚年转型保护人类家园的体悟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