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康熙大帝学点啥?
“维稳”恐怕是当下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敏感词,我想只要是出于全体民众的公意,竟可以大大方方的去说说也无妨。说“维稳”,实际是对执政者的执政能力的考验,进而对突发事件预估风险能力的考量、判断、与行动。“维稳”原不在普通百姓生活认知的视野里,但又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随便翻翻书就可以跟历史君王学几招。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方孝孺的这句士大夫牢骚话,不但为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还殃及族人招致满门抄斩的残忍结局,龙颜大怒的康熙皇帝由此掀起了历史上最腥风血雨、骇人听闻的文字狱,也为自己的历史评价染上了污点。后来推行的“海禁”政策也被后人批评延缓了历史进程,阻滞了中国与现代资本主义的交流与会合,是招致中国近现代全面落后于世界的祸源之一。但仅此两点丝毫也没有损伤康熙大帝辉煌的历史地位,每当国家面临民族危亡,领土完整,外族欺凌的时候都会想到他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大一统江山所提供的历史经验和历史贡献。
我是喜欢乱翻书的,好在今天的社会不会引来杀身之祸,使我们这样的雌黄之徒可以口无遮拦,任意评说。
这几日的非洲大陆可以说是纷乱异常,前有埃及穆巴拉克的被迫辞职,军人监管国家政权,后有利比亚的骚乱正在蔓延,非洲强人卡扎菲四处灭火,狼狈不堪,政权也是岌岌可危。仅就处理危机的能力看可见一般,这两位与我泱泱大国300年前的领导者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
仔细看看这些国家的民主成果好像还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前门赶走了强盗,后门又迎来了豺狼,最终却苦了绝大多数的老百姓,一些老百姓不明就里的跟着政客们裹乱,最后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还是普通百姓。百姓仅仅是政客们口袋里的扑克牌,高兴了拿出来玩玩,输赢与你全无干系。这也许就是当下非洲民主政治的本质。
大国政治更是世界利益格局的主宰,美国不希望埃及乱,因为沙特、埃及是他控制中东地区利益的两大支柱、欧洲不希望埃及乱,他们欣赏穆巴拉克的主动离职,愿意提供政治庇护,又不希望泛伊斯兰运动的兴起。中国也不希望非洲乱,这会影响中国多年培养的友好关系,进而影响中国正在逐步推进中的经济成果。还是那句老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百姓为鱼肉,政客是刀俎。
历史可鉴,大国求稳,谈到“维稳”这一点上,现如今的各国领袖们都应该学学康熙皇帝在维护国家稳定与统一上的雄韬大略,深谋远虑。15岁的少年康熙登基前可谓孤儿寡母,内忧外患,庞大的帝国摇摇欲坠。在他以果敢的勇气,周详的布局剿灭权臣鳌拜的阴谋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气魄登上中国政治历史的大舞台,从此成就了一生君王的丰功伟志,也将庞大而脆弱的帝国带向了幅员辽阔,稳定统一的康乾盛世。让我们回味一下他为国家统一推行的“维稳”措施。
1, 1661年,派郑成功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 粉碎噶尔丹分裂分裂活动。游牧在伊犁河流域的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自称可汗,向康熙帝提出对北方统治权的要求。1690年,在沙俄支持下,噶尔丹悍然进军内蒙古,康熙帝亲自带兵在乌兰布通打败噶尔丹的军队。1696年,康熙帝再次亲征,清军在昭莫多大败噶尔丹。清朝控制了漠北蒙古,进而控制了天山南北;3,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居住在新疆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大和卓和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定,取得了彻底胜利,清政府重新统一新疆地区;4,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初年,顺治帝接见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个喇嘛教首领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清政府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5,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这也是中国与外族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1685年、1686年,康熙帝组织的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沙俄的战争,均获胜利,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包括库页岛属中国。
康熙大帝这一桩桩令人欢欣鼓舞的兴邦举措至今还在历史的幽深处熠熠生辉。回望历史,可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那就是这座名园”——这是法国文豪雨果笔下的圆明园。
圆明园不仅是中国的皇家花园,也声名远播至异域,在当时的欧洲可以说是名闻遐迩。法国的枫丹白露、英国的白金汉宫也自愧不如。
有如此安逸的享乐宫殿,大清国的皇子皇孙们并不感到危机悄然进入,大清国的国力依然繁盛,影响依旧远播,但不同的是,他们更倾向于关起门来自我欣赏。
于是,最绚丽的繁华后危机四伏,看似烈火烹油的大清朝正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变局而不自知。从此后,无比富庶又与世隔绝的大清被西方列强用枪炮轰开了大门,一个肥硕又孱弱的老大帝国赤裸裸地呈现在贪婪的入侵者面前。国家变成了世界的屠宰场。
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因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清晰镜鉴,谨防乱中取胜、浑水摸鱼、幸灾乐祸的政治投机者的煽动与蛊惑,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是百姓生活的福祉,也是国家健康平稳发展的前提,更是基本生存权的庇佑。离开了这一点幸福将无从谈及。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悲天悯人的百姓离苦叹息犹在耳边: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