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袁清溪

我关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国家大事,希望国家富强昌盛。

决策得失与科学决策


  决策是一个领导者或领导集体的重要职能,好的决策能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错误的决策不仅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会葬送事业和前途,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说,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然而,历朝历代都有过这样那样的决策失误,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其实并非如此,只要决策多一些调查研究,多参考一些相关因素,多考虑一些相关各方,就少一些决策失误。如果我们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多方面地考察论证,就会保证决策不失误,甚至能够使决策成为历史杰作。

   一、决策失误的历史教训

   有史以来,各种决策失误不计其数,每一次决策失误都会造成巨大损失。特别是在信息化以前的年代,由...

Read more

袁世凯曾干过的几件人事


  袁世凯曾干过的几件人事

  

   一、 袁世凯是中国共和体制的主要缔造者

   实际上我们不得不承认,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形势似乎是一片大好。但革命派内部成员复杂,许多旧官僚和立宪党人也混迹其中,各持观望态度,争权夺利。而清廷仍牢牢控制着东北三省、直隶、山东、河南,且起用袁世凯之后迅速反扑,11月2日攻下汉口,使革命势力受挫。此时的形势,如果要拼个你死我活的话,恐怕是胜负难料。假如清军胜利的话,中国的共和进程至少还要再拖后一二十年。即使革命军胜利,也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无论哪种结果,广大黎民百姓都会遭受重大灾难。在这个关...

Read more

从**区化工产业看产业集群化发展


从**区化工产业看产业集群化发展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已经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化工产业的基础上,推进集群化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经验。该区的化工产业起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历经40年的发展,从仅有一家国有化肥企业到拥有90家化工企业,从业人员达4000多人,拥有七大类产品,占有国内外广阔市场,远销欧、亚、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产值和营业收入达20多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3.67%,税金达4524.7万元,已成为该区具有强大支撑作用的区域特色产业之一。透过*...

Read more

因势利导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



因势利导是做好群众性工作的关键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配合,特别是那些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和发动群众,并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工作就很难顺利展开。那么,县这一级地方党委和政府,作为群众性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如何使广大群众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呢?从某县在今年以来开展的三项群众性工作(退耕还林、环境卫生大整治和居民小区封闭)的实践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那就是因势利导。
  一、顺势而为是做好群众性工作的基本前提,可使工作事半功倍
何谓“势”,《孙子·势篇》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这里说...

Read more

中国历史人物智慧赏析(管仲篇之十)


 军民团结一家亲才能战无不胜

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这是管仲在《管子》兵法篇里的一段话。意思是:养兵以道,则人民和睦;养兵以德,则人民团结。和睦团结就行动协调,协调就能一致,普遍地协调一致,那就谁也不能伤害了。

这段话讲得是军与民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还是狼与羊的关系事关国家的安全和安定。任何军队与人民都应当是鱼与水的关系。因为军队是由军人构成,每一个军人都是来自于人民群众,所以我们的军队叫“人民军”,我们的战士叫“子弟兵”。同时,军队的给养离不开人民群众,军队的天职...

Read more

中国历史人物智慧赏析(管仲篇之九)


 执政者以身作则是有效施政的前提

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这是管仲在《管子》法法篇里的第一段话。意思是:不以法推行法度,则国事没有常规;法度不用法的手段推行,则政令不能贯彻。君主发令而不能贯彻,是因为政令没有成为强制性的法律;成为强制性的法律而不能贯彻,是因为起草政令不慎重;慎重而不能贯彻,是因为赏罚太轻;赏罚重而不能贯彻,是因为赏罚还不信实;信实而不能贯彻,是因为君主不以身作则。所以说:禁律能够管柬君主自身,政令就...

Read more

中国历史人物智慧赏析(管仲篇之八)


 治国理政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安民

通之以道,畜之以惠,亲之以仁,养之以义,报之以德,结之以信,接之以礼,和之以乐,期之以事,攻之以官,发之以力,威之以诚。这是管仲在《管子》幼官篇里的一段话。意思是:用道理开导人们,用恩惠笼络人们,用仁爱团结人们,用道义培养人们,用施德对待人们,用信用结交人们,用礼节接待人们,用音乐和悦人们,从工作上考核人们,从言论上考察人们,用强力推动人们,用戒律威服人们。这样做便可以达到:“一举而上下得终,再举而民无不从,三举而地辟散成,四举而农佚粟十,五举而务轻金九,六举而絜知事变,七举而外内为用,八举而胜行威立,九举而帝事成形 。&rdquo...

Read more

中国历史人物智慧赏析(管仲篇之七)


 为政者不可因情施政义气用事

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经既饬,君乃有国。喜无以赏,怒无以杀。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骤令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祸乃始牙。这是管仲在《管子》版法篇里的一段话。意思是:凡国君临政视事,首先要端正他的心志;其次,是不违背风来雨到的天时;第三,是使远近高下的人们都得到很好的治理。这三个根本问题都解决了,国君便可以保有其国家。不可因个人喜悦而行赏,不可因个人恼怒而擅杀。如果是因喜而赏,因怒而杀,人民就会生怨,政令就会废弛。政令多次行不通,人民就有外心;有外心的结了党,祸乱就开始萌芽。

管仲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得民心...

Read more

中国历史人物智慧赏析(管仲篇之六)


 为政者不能没有权威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诛,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是必立,非必废,有功必赏,有罪必诛,若是安治矣,未也,是何也?曰:形势器械未具,犹之不治也。形势器械具四者备,治矣。这是管仲在《管子》七法篇里的开头一段话。意思是:正确的主张不能用,错误的主张不能废,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罚;像这样而能治理好人民的,从来没有过。正确的坚决采用,错误的坚决废止,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这就可以治理好了吗?还不能。为什么?因为,不具有军事力量和军事器械,仍然不能治理好。有了军事力量和军事器械以后,再具备上述四项,那就可以治理好了。

管仲是一位杰...

Read more

中国历史人物智慧赏析(管仲篇之五)


 为政者须善于分利于民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善分民也。圣人不能分民,则犹百姓也,于己不足,安得名圣。是故有事则用,无事则归之于民,唯圣人为善讬(tuō)业于民。民之生也,辟则愚,闭则类,上为一。下为二。这是管仲在《管子》乘马篇里的一段话。意思是: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善于分利于民。圣人不擅长分利于民,就同普通百姓一样了。自己总是贪而不足,怎么能算是圣人呢?所以,国家有事就取用于民,无事就藏富于民,只有圣人才善于把产业寄托于人民。人的本性,越是开导教化就越是纯朴善良懂规矩,越是堵塞就越是粗陋顽固不懂情理。上面提供一个,下面就会回敬两个。

这段话讲的意思,虽然很浅显,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