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丹俊

林童
原名刘丹俊,1963年生,四川邻水人。曾在宜宾学院、鲁迅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求学。“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代表诗人、评论家。
“方言写作”倡导者。
诗集《美之殇》《破碎的偶像》,评论集《文化诗学:第三条道路》,评传《泰戈尔,你属于谁》,长篇小说《雪崩》《少年足球队》《北京SARS》等多部;编著有《九人诗选》(合编)、《百年中国新诗流派作品金库》(合编)曾主编民刊《时代作家》《第三条道路》报。诗入选《中间代诗全集》。现居北京。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QQ:894275129
方言写作的方向:
1、大家之言:通向大家之路;
2、普通话以外的话:即独立的写作倾向和个性化的写作;
3、圣灵的恩赐:在圣灵感动下的话语,即通向人性与神性的写作;
4、真、善、美、爱。

诗歌地理与诗人的命运


诗歌地理与诗人的命运

 

林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选择徐志摩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头,大约是基于这些原因。这是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诗歌,能背诵的人很多;“新月派”在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上的贡献,无人能敌,《再别康桥》算得上典范之作;康桥不仅是徐志摩的诗歌命运,他在《吸烟与文化》中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更重要是,这也是他人生命运的写照。我想,如果不是诗神的灵驻扎在诗人的心里,并引起灵魂的共振...

Read more

诗之痛:与杨然谈顾城


诗之痛:与杨然谈顾城》

 

我现在似乎明白,顾城之死,不仅在我和杨然,应该在很多诗人的心中都留下了阴影。杨然在读了董辑批评诗刊社“青春诗会”的文章《什么是诗歌,什么又是垃圾》之后,忍不住有话要说,也写了一篇长文《在<什么是诗歌,什么又是垃圾>中作客 》。董辑的文章早已读过,虽有感触,但不想说什么。在我读了杨然文章中涉及到顾城之后,触动了某一根神经,也想讲一讲尘封中关于顾城的故事。

知道杨然,差不多有二十年了,他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诗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星星》发文讨论中学语文诗歌教材的选择。我曾经当过中学语文教师,初中高中都上过,深知中学...

Read more

时间与死亡:任洪渊汉诗的英雄之旅


时间与死亡:任洪渊汉诗的英雄之旅

林童

 

 

第一次接触到任洪渊的诗,是在十年前。那时正在鲁院学习,不少写诗的同学谈起任洪渊与众不同的诗和他那狂放不羁的性格。我又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也将《女娲的语言》借来观赏。在我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看出了他这一路诗风将在中国诗坛必然落寞的身影。由于离正式开始文学批评活动还有相当长的年限,也就没有注意到他的诗学。

我和任洪渊见过一次,2004年夏天的一个周六,在法国文化参赞的家里,那时树才准备搞中法诗歌交流。虽是初次见面,但他那四川人的牛脾气也可见一斑。他先是对我和朋友编的《百年中国新诗流派作品金库》的一条标准提出了异议,...

Read more

中间代诗人访谈系列之林童篇


中间代诗人访谈系列之林童篇

 

 

时间:2005523

地点:北京·海淀VS北京·通州

形式:网络

 

 

安琪(以下简称安):中午好,林童,这是我第一次在白天做访谈,通常情况我不习惯阳光下白晃晃的感觉,好像黑夜更能激发我的灵感和想像力,你有这种感受吗?

林童(以下简称林):我既习惯于阳光,也习惯于月光,什么光没有也行。关键取决于我的心情。

 

安:你能控制得了你的心情吗?

林:我是一个善于自制的人,哪怕情绪波动很大,一旦有事可做时,就会把情绪放到一边,而认真做事。

&nb...

Read more

在选择与行动中创造


在选择与行动中创造

——
论《春秋初霸郑庄公》

林童



一、描述与叙事:历史与小说的相互关系

我并不打算详细讨论历史与小说的相互关系问题。严格说来,应该是历史与历史小说的相互关系。它们的共生关系,在我看来,这基本上算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不应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但是,我们常常看到有关历史题材的评论文章,通常指责小说,特别是影视,违反了历史的真实,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对于这种批评,我曾在有关文章里作过论述。

这次重提这个话题,皆因夏子华先生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春秋初霸郑庄公》而引起,虽然我把它作了这篇文章的引言,但并不表明我会纠缠于...

Read more

中间代的研究视野与期待视野


中间代的研究视野与期待视野

林童

 

一、命名,科学或逻辑

还在20035月,由安琪、远村、黄礼孩主编的《中间代诗全集》正处于编辑出版过程之中,我就讲道:争论“中间代”命名是否科学或符不符合逻辑没有丝毫意义,应当从断代史的角度或诗学的角度加以研究。几年过去了,命名者安琪利用在《诗歌月刊下半月》当编辑的便利,准备做一期“中间代”专辑时,得到了同是“中间代诗人、主编老巢的支持。但是,不少文章还停留在这一命名的科学性与逻辑性的讨论之中,观点与立论鲜有超过前几年的论述,不能不说是一件尴尬的事。这种科学逻辑之论实在无聊...

Read more

爱与乡愁:汪文勤诗歌的史记


爱与乡愁:汪文勤诗歌的史记



林童



    在天才满天飞舞的网络时代,没有特色的诗人比比皆是。我一向认为,特色是诗人最重要的标志。如果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诗人,长期处于受遮蔽的状态,这对于提升诗人的品质和挖掘诗人的潜力都是不利的。20岁左右时,汪文勤已是新疆诗歌界一颗闪耀的新星。虽然她在1996年就出版了《汪文勤诗选》,当我输入“汪文勤”在网上搜索的时候,却发现有关的信息很少,差不多都是在她与“第三条道路写作”发生关联之后。这种低调的作风,虽然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创作与名利,...

Read more

谈留洋与“海归”


谈留洋与海归
--------
林童访谈录

问题一:最近一段时期,有关邓小平的生平往事因为他的百年诞辰而再次被热闹地提起。作为四川老乡,您怎样评价这位世纪伟人?
林童: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你是想我从四川老乡的角度来谈邓小平吧。如果从地域性的角度来说,我们不仅仅是四川人,而是还喝过同一条河——渠江——的水呢!说来很有意思,邓小平出身于广安,我生在邻水,两县以华蓥山为界。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到一句俗语,用来形容关系近的,叫邻水过广安——界挨界。广安原属于南充地区,邻水属于达县地区,后来成...

Read more

《流派,独立精神,相异性,网络及其他》


《流派,独立精神,相异性,网络及其他》

——我所理解的第三条道路

 

一、先行说明

由于时间、精神状态及对成都诗会的认识偏差,原本准备的发言稿没有写出,只列了个发言提纲。对于第三条道路,我并非无话可说。为了发言的方便,我便提议,52日下午的会议,我不再作为主持人,由凸凹和胡亮主持,因为主持人的发言不能太过于个性化,且下午的会议,主要讨论第三条道路。我在“中国诗歌流派论坛”上的发言,大致与提纲相符,只是发言根据现场的情况有所变化,更注重现场感一些。

我在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将发言提纲与发言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并...

Read more

一生都永远被柔情所伤


一生都永远被柔情所伤

林童

“一生都永远被柔情所伤”,这是汪安平诗集《爱的牵挂》中《春天已遥远》中的诗句,我直接拿来用作这篇序言的标题,它并不完全指向这部诗集的内容,或者诗人的爱情生活,我更愿意看作是汪安平一生中诗歌与心灵的关系。

虽然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2009年春节期间。没几天就要立春了,虽说还在冬天里,但不是“春天已遥远”,而是春天正在临近。所以我愿意换一种角度或思维来看待时间、人生、情感、诗歌诸方面的问题.因为正是在1996年春节期间,我对安平有了近距离的观察。

我们是1995年鲁迅文学院的同学。我是因诗歌而进鲁院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