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丹俊

林童
原名刘丹俊,1963年生,四川邻水人。曾在宜宾学院、鲁迅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求学。“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代表诗人、评论家。
“方言写作”倡导者。
诗集《美之殇》《破碎的偶像》,评论集《文化诗学:第三条道路》,评传《泰戈尔,你属于谁》,长篇小说《雪崩》《少年足球队》《北京SARS》等多部;编著有《九人诗选》(合编)、《百年中国新诗流派作品金库》(合编)曾主编民刊《时代作家》《第三条道路》报。诗入选《中间代诗全集》。现居北京。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QQ:894275129
方言写作的方向:
1、大家之言:通向大家之路;
2、普通话以外的话:即独立的写作倾向和个性化的写作;
3、圣灵的恩赐:在圣灵感动下的话语,即通向人性与神性的写作;
4、真、善、美、爱。

在抒情与陈述之间转换


在抒情与陈述之间转换

 

林童

 

如果是写印象式的诗歌评论,对作者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助于从作者自身的角度进入到他的诗歌之中,往往更多的时候是在讨论作者的生活或作者的写作状况。作者与诗歌既可以相得益彰,也可能相互冲淡。如果是面对着的只是诗歌,而对作者一无了解的情况呢?那就只能谈诗了。

我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当我面对着苏若兮的诗时,我就只能说出我读她诗的感受。我只知道她和女诗人梅依然正准备提倡“粉红主义”写作。何为粉红主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诗歌写作方向,我还没有看到理论上的阐述,也不好妄加揣测。

苏若兮的诗有极强的画面感,也有...

Read more

梅依然与粉红主义


梅依然与粉红主义

 

林童

 

70年代出生的女诗人——梅依然——曾告诉我说,她和一群女诗人提倡“粉红主义”写作,因她的理论能力有限,让我写一篇理论性文章。说实话,虽然其后她开通了粉红主义论坛,但由于我今年的写作已全面转向了叙述类,诗歌或评论几乎很少写了,所以我对“粉红主义”只起了道义上的支持,专门从理论的角度写文章,一直没有动笔,实则我也不知道究竟该从何处入手。如果纯粹的空对空来谈,大体属于无的放矢,除了表面的热闹,未必就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建树,搞不好还会谬种流传,...

Read more

《举着火炬探索幽暗的人》


《举着火炬探索幽暗的人》

——鹿苹诗集《流浪筑墙》印象

林童

 

一、鹿苹诗歌的背景

第一次听汪文勤说起鹿苹的时候,我并没有因为她是著名诗人痖弦的女儿就另眼相看,因为我往往对文学世家持某种怀疑的态度。在谈到鹿苹的诗《胖》时,因是汪文勤没有尝试过的形式,她觉得很有意思。但我一下就想到了荒诞主义诗人小云的类型学诗歌,倒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想,台 湾诗人也在荒诞啊。

当我读到汪文勤拿来的鹿苹诗集《流浪筑墙》时,才发现荒诞并不是她的常规写法,而是她在求变化。

70年在台北出生的鹿苹,她的诗歌与她的专业密切相关。她在法国巴黎学的是视觉传播学,后又在加...

Read more

在爱中永生


在爱中永生

 

林童

 

阿毛的三部长篇小说构成了一个隐喻:爱。它们是《欲望》,《谁带我回家》,《在爱中永生》,三者之间的情感逻辑非常明显。但我并不是要讨论她的小说,而是她的诗歌。我不知道为什么,在我写阅读笔记时,首先就确立了这篇文章的标题——在爱中永生,然后很从容地读她的诗。或许这就是灵感,我的判断是有效的。

真正接触到阿毛的诗,是在2004年夏天的余怒家里,有一期《诗歌月刊》很热闹地讨论她的诗《当哥哥有了外遇》。加上格式,我们三人分别表达了各自的看法。我不是认为这首诗本身写得不好,而是对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颇有微辞。即使不从爱情...

Read more

旅途的灯盏照亮爱情的废墟


旅途的灯盏照亮爱情的废墟

 

林童

 

根据王韵华的说法:他的夫人是“南阳作家群”中的重要作家,专事写作,自己又从事行政工作,就没必要再往创作之道上靠了。他认为:“写诗纯粹是个人的精神行为,自娱自乐可以,一旦夹杂着功利就亵渎了诗,就出卖了自己的灵魂。”这实际上是王韵华的诗观。正是这两个原因,虽然写诗的年头不少,但不愿发表,作为诗人的文学身份长期处于被遮蔽的状态。这种状况直到2002年在西峡召开第一届“伏牛山金秋诗会”时才有所改变。记得在讨论网络诗歌的时候,轮到王韵华发言,仍一再推辞。大家也...

Read more

“第三条道路”诗学与文本的构建


“第三条道路”诗学与文本的构建

--------沧桑PK林童

 

 

一、我希望每一个诗人都能成为一种模式

 

沧桑:作为“第三条道路”诗歌写作群体中的代表作家,你不仅在诗歌的理论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也有不少的诗歌佳作问世。在此,你是否能首先概括一下你对“第三条道路”诗歌写作的认识呢?

 

林童我听到过很多关于“第三条道路写作”的观点,比如“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不要的诗人,就加...

Read more

余华批判:虚伪而注水地活着


余华批判:虚伪而注水地活着

 

 

 

也许那天的事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199510月,我在鲁迅文学院进修,刚写完一部长篇小说,有时间串门。在杨拓那里,第一次读到余华的小说。他很喜爱余华的小说,虽然从不写小说,但他差不多把余华当成了偶像,当然不是现在所说的“呕吐的对象”。直到现在,这位曾当过俄罗斯倒爷、漂在北京的诗人,仍然认为——余华和莫言是当代最优秀的两位小说家。

听到余华的名字,却是在他写小说之时。

可能是读了中国当代最早的先锋作家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和徐星的《无主题变...

Read more

梦中的行走与返回童年的梦


梦中的行走与返回童年的梦

——有关《虚土》的阅读笔记

 

以散文名世的作家刘亮程,在《十月》杂志推出了长篇小说《虚土》,我没有到过新疆,对新疆的了解,仅限于文字图片。通过小说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也算是一种比较便捷的方法,于是我就对《虚土》产生了兴趣。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小说,其散文化的特征非常明显。既然如此,我这篇评论文字,也就用不着完全按照评论的样子,而是我在读它时的读书笔记。

一、梦中的行走

如果按照传统小说的方法来读《虚土》,会让人觉得有进入了诸葛亮的八阵图的感觉。虽然“我”——刘二...

Read more

《北斗行》(长诗)


《北斗行》(组诗)

——诗人必须关注自身及人类的命运

 

一、天枢之歌

——到哪里去寻找

意志的钥匙

 

天空是一只保险柜

层层机关是赫准斯托斯的功绩

  安装了报警器

  安装了荧光屏

到哪里去寻找

开启的钥匙

 

我知道有人登上过月球

那只是在天门前的广场上

我知道宇宙飞船上过天

但宇航员来不及呼救

被太阳燃烧了羽毛

虽然九个太阳不再升起

 

仍不满在地面的收获

毕竟牺牲也悲壮且崇高

掠过地球刹那的辉煌

足令天文学家研究一个世...

Read more

《破碎的偶像》(长诗)


《破碎的偶像》

林童

一、瓷器

瓷器用泥作胚胎

再用土窑反复锻炼

一定要加田里的水

它不仅能生长五谷

据说:女娲就是这样造人的

我的理解是,用同样的方法

女娲造出了人

模仿者造出的是瓷器

 

瓷器的另一个名字叫中国

一是时间长

二是人口多

也是世界大款

但只能轻拿轻放

一碰就碎了

二、光明与灰尘

疯狂毁坏着最杰出的头脑,早已不再新鲜

一粒尘土让你看到了死亡晃动的头颅

更多的尘土像小学生

挥动着小旗帜,不停地喊着——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在老师的带领下,老师在校长的督促下

街道两旁没有树时,他们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