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讀書會】死是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存在與時間》是海德格爾化十年之久閉門造車弄出來了,它獨一無二,開闢了歐洲20世紀思維方式的新紀元。一方面,違背他老師胡塞爾的傳統,另一方面,他獨創性地提出了以存在主義為核心的解釋世界的方式。 上面這句話實際上和黑格爾的絕對精神是一個邏輯。只不過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好像沒有那麽主觀而已。 保羅.利科戳穿了它。Chamheiquen #勤蘊哲學#
-
-
【三更半夜】 《沒事偷著樂》到這部電影都是與樹有關,這樹在人類的生命中有什麼意義。 《沒事偷著樂》是說屋內有棵樹,意思是人住的空間狹小。這部電影說是人像棵樹。 按照人類學的手法,把樹哥描述成村頭一棵樹,意欲描述那些村裏的光棍,就像回村的青年看到樹哥在村頭站著/閑逛一樣的存在。 #勤蘊哲學# ~~Chamheiquen
-
-
【讀書會】 作者以宿命論咒羅馬帝國。 實際上,羅馬帝國的輝煌正是沒有建立在暴力基礎上。 羅馬共和。 在羅馬的歷史上,或者說那個年代的世界裏,共和勝過了希臘民主。 假如只有空間和時間? 那麽,羅馬帝國的歷史時長充分說明共和的人類價值。 從荷蘭的資本主義,英國的工業革命,…,到今天,互聯網/元宇宙,新的共和應該到來。 天下大同。 三段論。 #勤蘊哲學# ?
-
-
【午後奶茶】家園哲學 所謂家園, 一方面是指想家; 另一方面在異鄉, 構成命運共同體。 沒有剝離就沒有家, 在家呈現的是家園, 離家開闢人生道路。 家是基地,是出發的原點。 家園現象,遮蔽家的本質。 家國情懷,塑造完整人格。 《家園》拍攝歷時15年,480小時的素材,浪漫的法國人像現象一樣,告訴我們,家園是人類共同的家。 ~~Chamheiquen #勤蘊哲學#
-
-
【讀書會】 柏拉圖和《理想國》。 宗教長期佔據理想,乃至理想都是個新鮮事物。 柏拉圖有理想,尋找智者(即理性),首先回撤到愛智者,就像興趣是登堂入室的第一步,門檻。 社會心理學所謂的個人幸福,僅僅是一個噱頭,咬文嚼字的把戲。幸福本身沒有意義,頂多幸福感。 ~~Chamheiquen#勤蘊哲學#
-
-
#勤蘊哲學#【讀書會】 宗教為什麼成為個人權利的法律來源?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又為什麼成為經典? 無非就是:心上無事也。 ~~Chamheiquen
-
-
#勤蘊哲學#【正午時分】精神空氣 文化。 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始終不懂。 文化是一種行為藝術,經由思想轉換成精神圖騰。 說“圖騰”好像有點誇張?像交易一樣,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驚險一跳。 由於它的時空性,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反過來,空氣/文化成就了目前人類的一切。 ~~Chamheiqu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