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大众文化和文化理论。 着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思想的踪迹》等论著多种,曾受北京大学派遣在日本东京大学任教。 最近一直在进行对于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学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在全球化产生深刻影响的中国内部的文化分化的研究。二是对于当下文化中的认同问题的研究。

生活世界有更多想象空间


  个人生活领域放大,人们对公共领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发生改变,这是中国社会很重要的一个转型。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追求生活确定性为什么会变成更高的价值选择,未来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被影响?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

  “终极解决”不存在

  《南风窗》:过去两年中,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向“生活世界”转向的趋势,与几年前相比,人们对公共舆论和公共参与的热情似乎在降低。你是怎么看待的?

  张颐武:我很早就提出了这种看法。这几年经济社会转型比较深刻,方方面面的利益重新调整,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个人和社...

Read more

文明提升需从娃娃抓起


  最近这些年,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的举止和行为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和热议的焦点,也始终是公众注意的对象。而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海外出行和国际交流也快速增长,也引发了相对较多的国际的议论。这些问题似乎一面是社会的焦虑所在,在一个越来越具有中等收入者意识和生活方向的社会,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已经被社会所高度厌弃。但另一方面,这种几乎“人人喊打”的行为却似乎就是难以迅速消除。这些问题如不排队乱挤、大声喧哗、乱扔垃圾、公共场合展现不甚得体的举止等等,看起来并不是大问题,但就是难以消除,让人侧目,也引发了持续的议论。一些认为中国人“素质低”的说法也常...

Read more

公共讨论要避免和当下现实“脱节”


  最近,一场演出激发了诸多讨论,演出是否具体涉及违规等问题当然需要厘清。但讨论却上升到一个已经过去,在改革开放之后已经有了历史的判断和人们的相对一致的共识的时代能否回来,社会是否面临巨大危险的问题。这场演出里面的一首歌似乎触动了当年熟悉这首歌和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敏感神经,不同的意见由此在互联网上产生了很多争议。

  其实这样的问题的提法曾经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过,那时曾经有能够让人回想起那个时代的“现代京剧”的演唱让经历过那个时代,承担过很多痛苦的人们对此有所批评,提出对于那个时代回来的警觉。这在当时也成为了一个引起关注的公共议题。应该说这在当时是有其现实的意...

Read more

读一些难读的书是必要的


 北大教授张颐武:读一些难读的书是必要的

 

来源:北京晨报

 

今年以来,严肃出版呈现繁荣,如《21世纪资本论》等,登上国外畅销榜不久,汉译本便已推出,堪称接轨。

 

遗憾的是,一些“高大上”之作市场反响却并不突出。

 

好书没人买,滥书遍天下,该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下严肃出版社会普及严重不足,公众缺乏通识基础,令好的出版物无法聚合人气,只能变成“小众阅读”。虽然当下各种读书会、演讲会正在填补这一空间,但公众教育,专业的出版机构岂能无责?...

Read more

2012:电影的新挑战


  当下中国电影面临的临界点有两个现象值得高度关注,正是在这两个方向上的改变导致了新的局面。

  一是好莱坞电影在2012年上半年的全面的优势的展开引人注目。二是中国电影本身的发展面临着原有的主导电影业的“大片”体系的转型。这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人们看到,全球化的进程的进一步的深化对于中国社会仍然具有高度的影响力,电影市场的开放实际上是全球化影响和各方利益平衡的必然结果。电影市场越来越开放是必然的趋势。这一点几乎从1994年以大片分成的方式引进美国外国电影时就已经明确了。政策的必然的发展使得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的开放已经成为现实。这是在19...

Read more

汉字“整形”,精英文化遇民间挑战?


  44个普普通通的方块字,这几日成了舆论追光灯下的“明星”。事情缘起于教育部还在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其中,有44个字的写法略有调整。

  看到新汉字表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取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睁大眼睛细细比照,这才发现了44个汉字的“变脸”奥秘。比如“琵、琶、琴、瑟”4个字,左上的“王”的末笔,原来是横形,在新字表中,横变形,像“球”中的“王”字旁一样往上提了。其他40个汉字,调整幅度也大致如此。

  如此微小的调整,有...

Read more

“后小资”的文化形态


  “后小资”,其实是九十年代以来我们所指称的小资的延续和扩张。他们有相当的文化水平,通过互联网已经见多识广却又并不是“高雅”的文艺青年,同时又有在现实中成长不足的苦闷和压抑感,也有朦胧的期望和随时变化的情绪和感觉,有和当年的“小资”相似的情绪和趣味,却远远比当年的小资人数众多。他们是社会中似乎让人感到尚且无足轻重的“小字辈”和“小人物”,却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需要让社会知道。这些想法在社会上和职场中往往会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甚至相当幼稚和受到轻视。他们也还仅仅是社...

Read more

旅游大爆发凸显“中产化”降临


  这个十一长假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各地旅游的大爆炸般的拥挤。由于高速公路费免除,使得出游的人数暴涨。这既造成了公路拥堵,景点拥挤,各种服务业乱涨价等混乱状况,也引发了全球媒体的关切和议论。以往到长假期间也都出现过拥堵拥挤的情况,这次的情况有所不同,一是这里的情况时全国性的。原来局部的拥堵或景点拥挤变成了各个地方的普遍的情况,二是由自驾游引发的高速公路的大拥堵比景点的拥挤混乱更加引人注目。这似乎是近年来一直出现的旅游业的问题的总爆发。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旅游设施不足,对于高速公路的免交过路费的状况估计不足等等原因。但其实可以看出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其实有了新的格局,这次的旅游的大爆...

Read more

国民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最近,“国民教育”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国民教育”其实有两个既相关又有差异的内涵。首先,国民教育是指我们在现代教育体制中的基础教育。据《辞海》:“一般指政府所办的小学和中学,也可包括幼儿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其实在人们的约定俗成的使用中,也还包含大学教育。这是指教育的体制和架构而言的。其次,它也是现代国家对于自己的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同和国情的教育。这是指的教育内容而言的。两个不同的含义有重合之处,因为在基础教育中就包含着对于国家认同的教育,而国家认同和国情了解的教育也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最近关于&...

Read more

我们仍缺少“第三世界视野”


  西非地区今年以来一直为霍乱所困扰。在塞拉利昂和几内亚,霍乱在迅速蔓延,已经造成了250人到300人死亡,感染者更高达13000人。这当然是严重的疫情,但似乎并没有吸引国际媒体的充分关注,在中国的微博等舆论空间中也没有多少人关切。但与此相对照的,是美国的西尼罗河病毒的的造成1千多人染病和41人死亡却得到了更广泛的报道和传播。在微博中关注的人也似乎不少。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媒体和网络的传播力无远弗届,什么事情都可以成为媒体和公众的关切的对象。而传染病的疫情更是会引发世界各地人们的关切。这两地的疫情几乎同时发生,而西非的疫情显然更加严重,两者当然都应该受到全球公众的关切,但对于疫情的报道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