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教育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近日,这个很普通的词汇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中国局部地区成为热门话题,关键在于对国民教育的理解,尤指对国民教育内容的理解。
以往我们对于国民教育的内容很少明确化,比较多地关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等分科设置。对于每一分科的内容,以及国民教育的整体目标缺乏清晰界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有关。
国民教育的内容首先关系到对本国历史、传统的认定。这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来说都不是问题,充分肯定本国的历史和传统,是每个国家国民教育的必然。对于中国来说,过去这方面也不是问题,但是到了近代以后,西方中心论占据了主流,全...
作者文章归档:刘仰

文化繁荣与网络书店
中国政府最近提出要繁荣文化事业,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是,决定是一个概念,具体落实细节千差万别。文化有不同的内涵,繁荣哪一种文化,在“要繁荣”的大原则下,具体的政策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这里不说繁荣文化的政策,只简单说说网络书店对于“文化繁荣”的影响。
网络书店伴随技术进步而出现,从销售手段来说,网络书店的确有比实体书店方便的地方。比方说我以前不开车,买书一次买得多,很重,坐车拿回家有点辛苦。现在,网上下个订单,不用多长时间,人家就给你送来了,的确方便很多。然而,网络书店的出现导致很多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体书...
食品安全:民主与独裁
2011年即将过去,时间过得真快,不禁暗生感慨。这一年值得总结的事情不少,比方说食品安全。这一年里,关于食品安全有不少报道,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塑化剂、雀巢砷超标、假血燕等等,罐装食品、速冻食品、连锁饭店、小餐馆、大酒店,菜市场都涉及,食品安全的话题屡屡出现在人们面前。就事论事,每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都可以找到各自特殊的理由,每一个被报道的问题,真相与报道之间可能也有出入,中国这么大,每天总有此类事情发生,连着天天报可能也报不完。但不可否认的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确比过去严重了。就我来说,我小时候基本上就没有遇到过此类问题。所以,食品安全为什么会成问题,应该说说这个问题。
...
民众要什么?政府做什么?
这次到贵州感触比较多,再发一篇。与湄潭相邻有一个县叫做余庆,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以前也算作贫困地区。但近十多年来,余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外地来参观的专家说:“这哪里是农村,完全是中国式的欧洲”。虽然我很不喜欢拿欧洲做中国的样板,但是,专家的此番言论也可看出余庆县的大概。余庆的名字来自于清朝皇帝,取自“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古话。这个县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人口28万多。目前全县农村每百人拥有35部通讯工具,机动车普及率19%,电视普及率95%,95%的人喝上了卫生的自来水,农村合作医疗参保97%以上。雨天只要不下地,走到哪里鞋...
转基因主粮化:中国可能成为世界孤岛
一位住在美国的华人告诉我,如果转基因在中国主粮化,她将很难再爱这个国家,所有生活在中国的亲戚朋友,在她眼里都将被视为生活于永无止境的苦海之中。她的说法也许感情色彩太重,但是,这确实关系到转基因主粮必将涉及的政治、社会问题。农业部官员和转基因专家只看几个单项数据,对于转基因主粮化的政治和社会代价,他们几乎没有考虑过。
我认为在国际政治中,有一个前提是很清楚的,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百姓都反对转基因食物。不管农业部官员和支持转基因的专家们如何罗列已经种植转基因的国家,他们也只能罗列到20多个国家,不到全世界国家总数的10%,其中不乏滥竽充数。而且,这些国家没有一个把主粮变成转基因作物...
中国周边的电影
与世界相比,中国电影的起源并不晚。1895年底,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向人们售票,并用投影的方式放映了连续的胶片影像,这被视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一年后,1896年,欧洲的电影就来到了上海、香港放映。从时间上说,这一年,电影也来到日本、印度、菲律宾等中国周边国家。从制作上说,亚洲国家中,日本自己制作电影最早,大约从1899年起,日本就开始制作纪实短片。中国最早的电影出现于1905年,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的一个片段。印度自己拍摄电影,时间与中国相差不多。此后不久,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泰国、菲律宾、韩国等国家,都有了各自的电影。
一百多年来,电影作为一种源自西...
中国为何出汉奸?
任何事情都是两方面的。中国人为何恨汉奸?因为中国有汉奸。如果没汉奸,自然也没人恨汉奸。中国人为何非常痛恨汉奸?因为汉奸还不少。这大概也算中国特色。与世界上其他很多民族相比,类似汉奸之类的人物,中国是比较多的,或者说是比较严重的,至少也是历史非常悠久的。秦桧当汉奸的时候,现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还不存在呢。与之相对应,中国人也比其他很多国家、民族的人们更加痛恨汉奸。所以,有必要说说中国历史上汉奸的特殊性。
先说汉奸现象所体现的好的一面。之所以有汉奸,一定是因为有外部敌人。之所以长期都有外部敌人,是因为中国长期都太富裕了、太馋人了,所以总是被他人觊觎、侵占、抢劫。阿拉斯加很早就有人住,...
副市长考察60国与三公经费
一位老朋友一直关心我的博客,可能觉得我博客上最近的文章不过瘾,便发邮件给我,问:为何不多说说当今中国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比方说“三公经费”问题?今天正好有机会说说这个话题。任何问题都有两个层次,即现象和本质。无数的现象很多时候本质都一样,因此,我经常只说本质,懒得针对层出不穷的现象一一应对。但有时候,如果不将大千世界变化多端的现象与本质挂钩,网络时代的碎片化,也的确不利于人们理解。因此,有时候只能不厌其烦。
这几日有一条消息,说是某地级市副市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话:“我去过60多个国家,深深懂得规划先行对于城市发展的至关重要性。&rdquo...
反转反衙门
时不常要写一篇反对转基因的文章,免得大家忘了这件事。当然,写反对转基因的文章还有另外一个“小私心”。现在有一种左派、右派的划分,不管我是否认可,也被划入左派。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关系,左派就是中国衙门的人,右派就是拥护美国“普世价值”的民主斗士。因此,本人经常写反对转基因的文章,一个额外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发展转基因是中国衙门里的事,本人一贯反对转基因,所以,本人不是衙门里的人。借用一个词,反对转基因的才是真正的“民主斗士”。
这个问题与我经常发表的另外一个观点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本人一贯反对“崇洋媚外...
毛泽东比蒋介石高明的一个事例
毛泽东和蒋介石是老对手,两人有许多不同。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较量并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对于中国命运的大抉择。蒋介石最终只能呆在一个小岛上终老,说明在一些最根本的重大问题上,他的判断和行为方式不如毛泽东。本文对此不做全面展开,只举一例,即——与美国的关系。
在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中,与美国的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蒋介石对此极为重视。蒋介石曾经与前苏联、德国、意大利走得比较近,他最喜爱的一件大氅就是墨索里尼送的,但是,他最终还是投靠到美国的麾下。蒋介石的团队中,有很多留学美国的人才,而且在蒋介石的政权中长期占据高位。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不仅以风度和言辞打动了美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