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凯

.

全忠:我的同龄人


全忠:成全机构董事长

 

偶然发现,我和刘凯原来是同龄人,而且有颇多相似之处。


刘凯比我大一岁,他属羊,我属猴,所以他安静些,一直在北京待着。我喜欢折腾,从山西到天津又到深圳再到上海。我和他都是中文系毕业,只不过他在北京读的书,我在天津入的校。我和他做的事都跟房地产有关,他做地产媒体,我做地产策划。


2004年的时候,我们这两条互不相识的平行线总算在深圳有了一次相交。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刘凯,虽然之前对他的名字和文笔早有耳闻。


契机来自于深圳的万科“17英里”这个项目。当时我的公司和王德源的尚美佳机构一起为这个项目做策划和推广服务,当时在项目的传播过程中需要一篇有高度有力度...

Read more

王德源:伪江湖中也有真情仇


王德源:深圳尚美佳机构董事长

 

初见刘凯,是在“非典”前期,正好摊上为北京五环外一个别墅项目做策划,文人的“臭味相投”使得我俩一见如故。


那个案子经我、刘凯及当时项目负责人王冲几次三番一通胡侃,弄出个“万万树”的案名,以别于当时楼盘命名的豪风与洋风。现在听来也挺受用,实际当时是取自北京天安门城楼再熟不过的政治口号后缀语“万岁万岁万万岁”,该项目的广告主标也定为“万树万树万万树!”发展商是政府干部出身,如此敏感的口号自然是赞叹一番后束之高阁,刘凯老兄则自顾自地以“万万树要革别墅的命”为题论出一篇流光溢彩的重头文章,经数家网站转载后令“万万树”名声大噪。


从那以后,才知道刘...

Read more

李春平:为了不该忘却的纪念


李春平:北京蓝石顾问公司总经理

 

当好友刘凯说他的一本记述中国地产十年一些事件片段和行业故事的书籍即将出版时,我立刻就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了!


实际上,我一直认为刘凯多年来对这个行业进行的冷静观察、敏锐思考和辛勤笔耕,现在应该是将这一切呈现出来,让更多的同业和社会的人士们共享他的“诉求”的时候了,更重要的是,不管在熟悉刘凯的人们眼中,他是多么的富有同情心和善意温和,都不妨碍他同时具有定义一个时代的豪情和推动一个行业创新发展的雄心!


我虽时常妄以地产思想者和策划人自居,然而在与刘凯先生的交流当中,则常有惺惺相惜之感,在我眼中的刘凯,不仅是一位传媒界的“名记”,更是一个产概念...

Read more

喻颖正:所信的道已经守住了


喻颖正:决策资源集团董事长

 

说起和刘凯兄的相识相知,恰是以中国有史以来最为磅礴的居住革命为背景。


回到我们初逢的2000年,怎么也想不到七年后,中国最文雅的两个开发商差点儿掐架,为了争夺东莞塘厦大坪村35万多平方米的土地。总价26.8亿元,容积率0.5,楼面地价1.5243万元。呼吁楼市有泡沫的王石,没有阻止他的属下再创泡沫新高峰。而在1998年,万科全年营业额22.69亿元,纯利2.02亿元,算下来不够买上村儿里的一块地。同样是那一年,合生创展在香港主板上市,筹集6.4亿港币。到了2007年,“阳光100”的易小迪带着12个亿去福建泉州拍地,空手而归。


“两岸猿声啼...

Read more

梁蓓:激情燃烧的岁月,还将持续


梁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注册商业房地产投资师协会中国管理中心主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房地产,一个宏大的话题,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不断升级的选择,是一个城市历史足迹的烙印,是一个民族文明水准的写照,是一个区域文化品位与艺术造诣的固化,更是变腐朽为神奇的智慧产物,它自然也是推动经济结构性变化的有力工具。


房地产的魅力让人们向往、奔忙、痴狂。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时尚,无一不体现着它的凝重与辉煌。


有个北京出生的刘凯老弟,虽就读于中文,却就业于地产,这个选择足以证明中国过去十几...

Read more

沈威风:地产边缘回望的深情中年


沈威风:财经作家

 

中国地产和理性之脱离关系,似乎由来已久。这个由精研力学、美学和土木工程的建筑师们在电脑上精心绘制草图,由成千上万进城的农民工冒着被拖欠工资的风险添砖加瓦,集合了上下游厂商,汇集了包括媒体、广告公司、策划公司、中介公司和无数售楼小姐的甜言蜜语的钢筋水泥混合泥土的庞然大物,在中国却仿佛一向与理性无关。


也许你不记得小时候能撒开丫子奔跑的大院;不记得从平房搬进父母单位分的第一套楼房时候的兴奋;不记得头一次听说商品房这个名词并对高达数万的价格咋舌的情景,但是,你一定记得在中国房地产历史上振聋发聩的一封电报:“人傻、钱多、速来。”


这句话因其简短、好记和一针见...

Read more

钟彬:江湖之后的后调控时代


钟彬: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全国房地产设计联盟秘书长

 

从1998~2007年的地产十年。刘凯是参与者、记录者、见证者、创造者。刘凯为我们勾勒了地产十年的江湖景象,从楼到市,从事到人的喧嚣、精彩。热情的投入、从容的观察、独立的价值、别样的历史。


如果说,刘凯记录的十年是地产江湖的十年,那么从2007年开启的,却是后调控的时代。江湖的十年,少些规则,多的是创造;后调控时代,少的是故事,多的是原则。恍然间,创造了中国房地产辉煌的十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起跑的十年,纵横自由、风云际会、英雄辈出,地产秀场已经俨然成为中国媒体聚焦的主场。


转型,已经悄然到来。


我们...

Read more

陈陈:怀念那个江湖


陈陈: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

 

我对地产十年的评价:1995年入行,2005年暂时退出地产江湖,刚好十年!这十年历经江湖风风雨雨,从打工到自营,从代理到展览,从展览到建筑,从建筑到广告,从广告到开发,从开发到媒体。十年一个轮回,发现自己已经老了,已经是叔叔啦,真是不想那么快成为“大爷”啊!


当你发现你的学生都已经是老师了,你该怎样选择?


地产是个造星的行业,登山王石、思想冯仑、鸡蛋小潘、粮票老任、苹果宝全、MOMA张雷、棕榈泉曾伟,需要每个地产人瞻前顾后,看看自己为这个行业留下的轨迹:有辛酸、有眼泪、有辉煌、有没落。总之,地产十年给我们赋予的是责任!

结论:中国地...

Read more

陆新之:地产2.0时代的出版物


陆新之:财经书籍出版人、商业观察家,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的营商环境和公司案例

 

2007年的夏天,在房价如汹涌潮水一再扬升的这个炎夏,刘凯君的《开盘》付梓之际,三十余篇序言,端的是一场事先张扬的地产2.0行为艺术。


“开盘先开会,卖楼先卖书。”这两句半通不通的归纳,倒也非常切合时下地产行当之中的营销思路。既然是刘凯君前后十年的力作和盘托出,那么,就必须辅之以一场轰轰烈烈的业界事件。


因此,也就有了这样一本三十余篇序言的前无来者的地产文本。


一本书会有多少篇序言?


在地产1.0时代,应该是两三篇,多不过四五篇。老手、专家上阵吆喝。或者是一些不太有关系的名人在纸上站台。

...

Read more

33人作序 地产界热捧《开盘》


    国内资深地产媒体人刘凯近日推出新书《开盘-----地产十年风云实录》,以其品评地产百态的犀利杂文,留存地产十年历史镜像,揭示“开盘”背后隐秘的地产江湖,同时呈现中国主流地产界获取社会价值认同的艰辛历程,被书评人称为不可多得的地产财经读本和产业忧患备忘录。

 

  33位地产界名家应邀为刘凯新书作序,序作中不乏立意高远、见解深刻的思想性美文,不仅使《开盘》成为史上最多序作的财经文集,亦使其成为集中展现目前地产界精英观点、百家争鸣式的地产思想文库。33篇崭新序作与精心收录的七十余篇过往作品,既构成狂飙突进、十年一瞬的产业宏大叙事,也不掩“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