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苗棣

1951年9月19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1982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自1982年秋任北京广播学院语言文学部教师,1987年任讲师,1993年任广播电视文学系教师,1994年任副教授,1999年任教授。

俄罗斯:莫斯科




还在上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的高中部有几个同学被极有幸地选派到法国留学——那是1965年呀!大概因为经费有限,他们是乘火车去的,虽然慢,却可以穿过几乎整个欧亚大陆,第一次着地的地方就是莫斯科。经过之后他们给母校写了信,信就在全校广播中宣读了。因为那时苏联已经修了,路过莫斯科当然要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但同学们毕竟只在那里呆了很短的时间,所以只是指出了两点:一是苏联青年有的在大街上公然接吻——不是修正主义是什么?二是传说中的红场其实一点也不宏伟,地面还是石头拼的,比起我们的广场差得远了!也许当时太难听到亲历者的国外经历,这件事我至今不忘。

这次终于到了莫斯科,“莅临”红场,知道母校的...

Read more

《记者生涯》,一本好书


某网站令推荐一本好的传记,还要与专业相关,就选了这本:

沃尔特·克朗凯特自传《记者生涯——目击世界60年》

胡凝、刘昕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版

 

推介:

老一代美国人没有不知道沃尔特·克朗凯特的。作为美国电视新闻的代表人物,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主持着CBS晚间新闻节目,向美国和全世界传达着来自各方的信息,成为美国大众最信任的人。去年7月17日,当他以92岁高龄离开人世时,《华盛顿邮报》主笔库尔兹评价说:“再没有一个主持人,一个新闻记者,能拥有这样的公信力了。”

他在80高龄时写下了这本自传,不但讲述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和60年的社会变迁,同时阐明自己的电视...

Read more

我最喜欢的国外十大自然景观:第九,阿尔卑斯山


第九,阿尔卑斯山

 




第一次去瑞士,看到远近的山坡上,草都剪的平平整整,地毯一般,真是很奇怪。觉得这个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自然风光是不是也被高度发展了,少了一点自然。后来在不同的季节,好几次到过瑞士、奥地利和德国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才知道在这座欧洲第一大山里,景色和情调多种多样,并不全是整齐划一。

即使在夏天,登上铁达士峰或少女峰这样的高山,仍然是冰雪世界,气温却不算太低,穿着T恤在这里滑雪算是别具一格。但如果真想滑个痛快,还是要冬天来。达沃斯是个雪窝子,三天两头雪个不停,那周围的山坡上,上百条索道、几百条滑道,足够你折腾。

而那些躲在深山中的大小湖泊,又没...

Read more

[转载]世界杯到了派彩期


原文地址:世界杯到了派彩期作者:张恩超

    
     8年前,我给南方都市报写体育专栏,曾经说:一切足球比赛都是假球。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测,要不无法解释为什么有那么多冷门发生。那次我被骂得很惨,因为玷污了很多人对足球的感情。很多人对足球之所以充满热爱,除了喜欢的球星的缘故,大概还有那句“足球是圆的”的鼓惑,不确定性一直是足球最大的魅力。
     但实际上,很多事情用足球是圆的是解释不通的。博彩业有句话叫:大热必死。一个球队的实力是放在那里的,跟多少人追捧它看好...

Read more

我最喜欢的国外十大自然景观:第十,印度后水地区


有过几次出国旅行的经验之后,和朋友们谈起来,总会问: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地方?其实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本来各处自有各处的好,而且旅行感受的常常是一种心情,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你的感觉,要确定哪个地方最喜欢,一时还真想不出来。不如梳理一下,按照当下流行的“十大”排列法,与大家分享。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只是我去过的地方,只是我自己的主观感受,一孔之见,大家不必和我争论。

 

第十,印度后水地区



后水地区在印度西南角的喀拉拉邦,虽然离海极近却并不是海滨,而是一大片河湖港汊纵横交错的内陆谈水区,大概就因为这个原因而称为“后水”。

喀拉拉邦是印度社会发展最均衡的地区,工业不算发达,...

Read more

[转载]CRY:论广电总急封杀非诚勿扰


广电总急又要重拳整治非诚勿扰等婚恋节目的低俗之风了。我觉得有点狗咬狗的意思。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非诚勿扰》没有让我变低俗。因为我比它还低俗,你是在怀疑我找苍井空的种子的能力吗?《非诚勿扰》之于我,就是一个仅供与同事扯淡的话题而已,它没法让我变得低俗。如果我被电视变低俗或变高尚了,我自己都会自卑的。

 

2、真相不是一档《非诚勿扰》才爆出来的,它的播出,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一点屁的影响都没有。中国好多事就是做得说不得,社会的拜金主义、物质主义本来就是那样了,不是一档电视节目才说出的真相。“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

Read more

亡国之君(92)


(第二十章:4)

  在各式各样的朱三太子中,有一个看起来比较像是真的。那是清朝的定远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在康熙18年(1679)年在湖南抓获的。当时清军在对吴三桂的战争中已经取得了巨大优势,吴三桂在前一年仓促登基后死了,部将逃散的逃散,降清的降清。岳乐统兵在湘中一带,抓到了几个趁着乱世招兵买马的草头王,为首的是历来倡教作乱的白莲教支派无为教的首领,姚文明和戴必显。两人招供出参加活动的还有一个还俗的和尚,自称是崇祯帝的太子。岳乐乃派兵到新化县的一个寺庙里把那还俗和尚捉拿归案。据后来他书转述的口供来看,那人自称叫朱慈灿,说是12岁遭难逃出京城,在南京被福王监禁过,后出狱为民,先在河南随朽木...

Read more

亡国之君(82)


(第十八章:2)

  这另一位辅臣就是首席大学士周延儒。四月初,清军在山东等地饱掠一番之后准备回师关外,再一次路经京师附近。尽管皇帝和朝臣都知道清兵这次抵近京城大概只是过路,却还是不免紧张起来。一向精明的周延儒深知清兵带着大批俘获的人口辎重,肯定无心再战,主持这次京师防卫的军务决不会吃什么大亏,而且只要把清兵安安稳稳地送出长城以外,就可收到驱除敌寇,捍卫朝廷的大功。他同样深知,皇帝正为吴受命后拖拖拉拉不肯离京而恼怒,很需要在辅臣中有一个勇于任事的榜样。为此,他在四月初四日自请出京督师御敌。在明代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首辅亲自统兵作战的先例,崇祯帝对于周延儒这一别出心裁的申请果然非常满意...

Read more

亡国之君(83)


(第十八章:3)

  在崇祯帝执政的最后一两年里,他一直处在对朝臣的刻毒怨恨和对自己怀疑、自责两种情绪中。两种情绪交替在他身上起作用,就表现为一时对朝臣痛下毒手,一时态度又相当温和谦虚。这种双重人格交替呈现的情况不但使得群臣总是摸不着头脑,因而更无实心侍奉这位喜怒无常的君主,也加深了他本人的心理苦痛。刻毒的报复引起进一步的自责,自责刺伤了自尊心,又导致更刻毒的报复。恶性循环,他的心中永无宁日。

  像以往几次一样,第三次下诏罪己之后,他心中的忿怨又化作了一股痛击朝臣的激情。正巧有人为他发难,六月里,有个叫雷縯祚的山东武德兵备佥事疏劾蓟辽督师范志完畏缩纵敌、纵兵淫掠,附带着攻击兵部主...

Read more

亡国之君(84)


(第十八章:4)

  恶气出罢,还是要回到险恶的时局中来。处治过两起大案之后,崇祯帝的心中渐渐平静,又想起了自己君临天下的责任。在九月和十月,他几次发表上谕,再次宣布今后要浣衣减膳,以示节俭,与臣民共度艰难。当然也不能只是他自己节检,他同时敕令天下不论官绅士民都要节省,并严禁官绅用黄蓝绢盖,士子用红紫衣履,庶民百姓用锦绣丝苎、金玉珠翠衣饰。

  在国家面临危亡的时候倡导勤俭,即便是身体力行,大概也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这毕竟体现了他的一种努力,希望能从这些细微处感动自己的臣民,也感动冥冥中的昊天上帝。上帝却不那么容易被感动,这年秋冬之际,中原的战局又进一步恶化了。

  吴被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