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楚寒

楚寒,生于江苏,教师,研究助理,专栏作家,撰稿人。作品有随笔、散文、杂文、政论、时评、诗歌、学术论文、儿童文学、文学评论、短篇小说等,在多家媒体上开设专栏,或担任主笔、特约撰稿人,著有散文集评论集等。评论类作品写作理念:独立性思考、常识性言说、批判性思维、建设性观点。

百年忧思(八、九)


百年忧思(八)

接上页

       百年中国历史的主题无疑是“走向现代化”,或者可直接说成是,在西方主导的现代世界里,如何面向西方现代文化?二十世纪初的改革派面对“西方文明能否行之于中国”的诘难,显得愤惋,却又思路清晰。沈家本在一九0五年所上的一份奏折即为例证:

        “海禁大开后之中国,万难固守祖宗成法而不变。以一中国而与环球之国抗,优劣之势,不言自明。取人之长,以补吾之短。...

Read more

百年忧思(七)


百年忧思(七)

接上页

        在中国这个“人类学的实验室”里,二十世纪的进程几乎就是一部不断进行错误实验的历史。令人扼腕的是,实验的对象并非没有生命的无机物,而是亿万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国民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和尊严。

        实验的失败带来的也不仅仅是浪费了几根试管,而是百年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民不堪命。可就在这片浸透了血泪的近千万平方公里大地的土壤里,竟意外地开出了两朵奇葩。上海学者朱学勤说,&ldquo...

Read more

百年忧思(六)


百年忧思(六)

 

接上页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在西风东渐的情势下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西文化冲突由此萌生。所以诸如“中体西用”、“全盘西化”、“中西互补”的思想文化争论,至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吧。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争论是“普世价值之争”,以及莫衷一是的“中...

Read more

百年忧思(五)


百年忧思(五)

接上页

 

       我知道,我的心酸在于我一直以为历史的走向是进步的,以为人类文明总会不断地往前推进。譬如康有为所看到的二十世纪初叶的欧洲,在经历了十九世纪的百年辉煌之后,它代表了“进步”和文明:“欧洲大国,岁入数千万万; …于是器物宫室之精奇,礼乐歌舞之文妙,盖突出大地万国数千年之所无,…工艺之精美,政律之修明,此新世之文明乎,诚我国所未逮矣!”。

      ...

Read more

百年忧思(四)


百年忧思(四)

接上页

       所以有识之士为促使中国转向现代社会上书进言的传统也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而对“中国的路向何处去”这一问题的追问,如果说一百年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你信吗?

       一九0五年,一场关于中国前途路径选择的论战在旅日的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之间爆发,这是一场关于中国未来命运的论战。双方以各自的机关刊物《民报》和《新民丛报》为阵地你论我驳,闪烁着观点和思想的刀光剑影和浓浓的火药味,呛人的硝烟同时飘洋过海弥...

Read more

百年忧思(三)


百年忧思(三)

(接上页)

 

        一百年前的晚清思想界出现了文化启蒙思潮,为其后一九一0年代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做了个漂亮的历史铺垫。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波澜此后一直在中国的大地上荡漾,至今余音缭绕。

       二00五年是五四运动八十六周年,北京有几位曾担任过高级别官员的退休老人的一纸共同宣言引起了海内外的瞩目。这一年的五月四日,他们联名发表题为《发扬“五四”精神,把民主革命进...

Read more

百年忧思(二)


接上页

一百多年前,现代民间报业在晚清中国破土而出,成为一批报人抨击时弊的舆论阵地。那时候的报纸现已消失在故纸堆和历史的烟尘里,但其中雷霆精锐的文字在一百年之后依然时时触动着我,譬如章士钊。
他说报人要追求公理,融入公民意识觉醒的历史潮流。一九0三年获聘《苏报》主笔后没几天,章氏就写道:“不为国民,即为奴隶,而奴隶非生而为奴隶者也,盖感受三千年奴隶之历史,熏染数十载奴隶之风俗,只领无数辈奴隶之教育……演成根性。”
       那么,奴隶是怎样炼成的呢?一九一四年他...

Read more

楚寒古体诗三首


祭远庙杂诗
█楚寒
 勿弃巫庐辨忠奸,
 忘却前尘忆诗篇。
 六朝遗事何处觅,
 四目远眺一怆然。
作于公元二零一零年六月四日
 
短歌行,飞渡疆塞百忧归
█楚寒
刘琨登城奏胡笳,祖逖鸡鸣起舞酣。
晓色行殿满堂惊,誓将敌项城头悬。
波瀚饮马功名立,暮辞妻子戍疆边。
博山吐香多奇节,不图封侯露心肝。
士贤千杯送我行,驱马死别不与还。
无奈君上听谄词,壮志难酬空有叹。
罪问庙堂多奸佞,抱憾平生哭向天!
 作于民国九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七月泛舟. 望江月感怀诗两首
 █楚...

Read more

百年忧思(一)


  百年忧思(一)

  ●楚寒

  

  一

  一百年前的世界。

  走过气象万千的十九世纪,时光来到二十世纪。这个新世纪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会是怎样的前景呢?二十世纪头几年的欧洲,在来自中国的政治流亡者康有为的眼睛里,是这样的一幅景况:

  “罗马今为意新建国之都城,仅四十余年。楼阁仅高三四层,皆新净。道路以小石为砖铺之,甚洁,无奈波里之倾侧。人民衣服亦稍洁,乞丐亦少‧‧‧

  自华忒(瓦特)之后,机器日新;汽船铁路之交通,电、光、化、重之日出;于是器物宫室之精奇,礼乐歌舞之妙,盖突出大地万国数...

Read more

不死鸟归去


  二零零九年八月十八日,从韩国首尔传来前总统、韩国民主运动的灵魂人物金大中与世长辞的消息。这一消息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了世界,尤其在亚洲地区民众的内心深处翻起了无尽的思绪。对于我这个当年从媒体上亲眼见证了韩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民主化转型的人来说,金大中的离世更让我对他本人和那段历史感伤追怀。这位老人一生奋斗勇往直前九死不悔,如今,方才与这个世界作彻底的告别,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电影《阿飞正传》里头那句反复出现的台词:“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儿一辈子只可以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时候。”

  在韩国政治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