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艳茜

编辑出版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延河》文学月刊

接力——陕北行12天之七


 

这是几张多么朝气蓬勃的面孔。从右至左:陈忠实、京夫、路遥、贾平凹、白描、子页。其中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先后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这是1985年8月中旬,陕西省作协长篇小说研讨会在陕北的榆林召开时,他们在沙漠上的合影。那时,我刚刚分配到陕西省作协工作,是个不起眼的小编辑。

 

    2003年夏天,我随陕西省作家采风团去榆林采风。路过清涧县的王家堡时,看望路遥年迈的父母。这是路遥的母亲。当时不在镜头里的路遥父亲,少言寡语,只顾微笑着往我们口袋里装葵花籽,身体还是很硬朗的。

2008年8月19日,从米脂县乘车回西安,再次路过清...

Read more

从此有了这样一个会——博代会


 
                           借用了博友雪狐在“博代会”拍摄的图片

 

极富感召力和想象力的马河声要召开的是“第一届博友代表大会”。从此这世上有了这样一个会——博代会

4月19日收马河声群发短信通知:亲爱的博友,本周日(24日)下午二点在建设东路建筑科技大学内“贾平凹文学...

Read more

接力——陕北行12天之六


 

2006610,我随陕西延川黄河乾坤湾笔会的作家们,走进延川,目的地是乾坤湾。从延川县城到九曲黄河那段最美丽、最壮观,令人遐想联翩的乾坤湾,要在正在修建的简易黄土山路上颠簸半天。一踏上延川的土地,我的思绪就停留在了1956。我不断地问同行者,要是1956年,从陕北的清涧县石嘴驿的王家堡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一路步行,走到延川县的一个叫郭家沟的小村村,需要走几天呢?没有人给我准确的回答,人们奇怪我为什么要拉扯这样的话题,而且是感觉遥远的1956年。我当时,只专注于心痛一个7岁的孩子,从此离开亲生父母,过继给别人家做儿子;心痛一个小小少年不仅要忍饥挨饿,一路讨饭,而且...

Read more

接力——陕北行12天之五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旅程。我们自己既无法选择搭上哪班车,也无法选择我们的起点在何时何地。一切来得都非常偶然,而终点又是不用期待的。史铁生说过:“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但是,我们还是要感谢上苍赐予我们生命,使我们有领略这个世界风景的荣幸。想象一下,当几亿个“小蝌蚪”激情之下喷薄而出,然后开始你追我赶地赛跑着,不知要历经怎样的艰辛,最终能够成功赴生命之约的只有一个。艰辛、残酷、挫折、失败,这等人世间的苦难,在我们还不是我们时,都已经演示过了。而这个拔得头筹的勇敢闯关者,如果错过了与卵宝宝的约会时间,那这场激流勇进的竞赛...

Read more

接力——陕北行12天之四


不知道去延安多少次了。无论是专程,还是途径延安,虽然总想着要在延河畔,站在同一个位置留张有延河桥、宝塔山做背景的照片,可是,却发现,二十多年里,竟然也就这么几张。位置和背景没有固定,而我,也在青涩模样上,逐渐写满了沧桑。

这是第一次去延安,在1985年初秋。当时,我刚工作就被任命为陕西省作协团支部书记,随即参加了省直机关团干部培训班。期间,和省直机关的团支部书记们一同去了延安。一路上,总有一个团支书在我耳边嗡嗡不停地教诲我:张艳茜你应该这样,张艳茜你应该那样······

从小就看着大人们的脸色行事,向来是低眉顺眼地接受这样那样训话的我,其实对一切强加于我的教育和训导,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

Read more

接力——陕北行12天之三


2011年3月18日上午,我被引导着来到甘泉的道镇镇政府,甘泉县文联主席刘虎林告诉我,身后的这两棵树是路遥在甘泉体验生活时栽下的。

 

国家体制内的文学创作,将本属于个体的写作劳动,很可能就被划归为国家的一个工程项目。

看到过2010年12月29日《文艺报》上一篇标题为《深入体验生活  深度感知社会》会议报道。文章中说:

“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上世纪70年代,巴老的一句话点醒了不少遭遇“瓶颈期”的创作者,也道出了许多作家的心声。30余年来,这句“老生常谈”依旧宛如一盏古朴的灯,默默地为一代代作者照亮前行的道路。12月27日,首批参与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的作家们...

Read more

接力——陕北行12天之二


 

陈家山煤矿位于铜川市西北,大约有70公里。而鸭口煤矿在铜川的东部,所以,316晚,我不得不从鸭口煤矿先回到铜川市区,然后,第二天再赶往陈家山。

知道“陈家山”这个煤矿,是因为一场矿难,发生在20041128日,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致使166名矿工不幸遇难。

事故发生后,在陈家山煤矿遇难矿工墓地前,矗立了一座矿难纪念碑,碑石后面镌刻着166名遇难矿工的姓名。
 

在鸭口时就听说,陈家山煤矿属于天然条件比较差的煤矿,高瓦斯,地质条件也差,一个工作面控制不好,就会有连锁反应。那里的矿工说:“在井下的工作就是用命做赌博。”

铜川矿业公司宣传部的老张第二天一大...

Read more

制造了点动静


从陕北回来,就想着在这一天搞点动静出来。

三天前,我给我的大学同学们群发了信息:

“冒牌米脂婆姨张艳茜邀请众乡亲聚会,时间:3月31日晚。地点待定。可否拨冗赏光,请回复!所邀请的均为西大中文乡一九八一村的乡亲。”

要知道,这年头,谁都不缺一顿请。来吃饭实在是给邀请人面子。况且,都是忙忙碌碌的。

信息发出,陆续得到回复,有个做媒体行的酸乡亲文绉绉地问我:所为何事?还有疑神疑鬼的乡亲询问,在这一天聚有特殊意义吗?

我不客气地回答:无聊呀!想聚了,还要什么理由吗?

 

上午,一个人在家,只要找到个能放相机的合适位置,我就对着镜头咔嚓咔嚓,好一番自恋地笑。

上午,还收到了女儿半年前...

Read more

接力赛——陕北行12天之一


计划陕北行有些时日了,为了一个任务,也算任重道远。可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节后,想到陕北的寒冷还是一阵阵悚然。于是行期一拖再拖。

必须出发了,才感觉不便。倘若自己有车;驾驶技术又好;倘若有公车、即使不会驾驶,有专职司机——出行该有多方便呀!大部分官员有这个条件。虽然中央最近再次强调,省部级以下领导干部不配专车,事实是,很多地方的科长、乡长甚至村长都有专车。车、人、油一应由国家报销,所以,为什么不谋官呢?

我电话询问了西安长途汽车站,了解了我此行的第一站——铜川的车次情况。准备背上背包去车站的,朋友知道了,朋友说,我刚好去铜川办事,可顺道送你。后来知道,朋友是请了假专程送我的。

我没有车,没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