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赛——陕北行12天之一


计划陕北行有些时日了,为了一个任务,也算任重道远。可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节后,想到陕北的寒冷还是一阵阵悚然。于是行期一拖再拖。

必须出发了,才感觉不便。倘若自己有车;驾驶技术又好;倘若有公车、即使不会驾驶,有专职司机——出行该有多方便呀!大部分官员有这个条件。虽然中央最近再次强调,省部级以下领导干部不配专车,事实是,很多地方的科长、乡长甚至村长都有专车。车、人、油一应由国家报销,所以,为什么不谋官呢?

我电话询问了西安长途汽车站,了解了我此行的第一站——铜川的车次情况。准备背上背包去车站的,朋友知道了,朋友说,我刚好去铜川办事,可顺道送你。后来知道,朋友是请了假专程送我的。

我没有车,没有专职司机,但是,我有朋友。

是的,有朋友真好!铜川的作家朋友黄卫平接到我去铜川的电话,提前做了精心安排。午饭后,黄卫平亲自陪我赶往铜川东——有四十多公里的鸭口煤矿。鸭口煤矿是路遥生前体验生活的地方。

1980年,路遥的四弟王天乐从老家清涧被招工到铜川,成为鸭口煤矿的一名矿工。从那时起,路遥多次来到鸭口煤矿。《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中描写的大亚湾煤矿,就是以鸭口煤矿为环境背景的。翻拍到这张珍贵的照片,算是我在鸭口煤矿第一大收获。这是鸭口煤矿一位摄影爱好者——王清林的作品。由于有这位现如今退休了的有心人第三只眼捕捉,我们才得以看到路遥当年体验生活的形象。

鸭口煤矿的第二大收获是见到了《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中煤矿工人安锁子的原型。老实质朴的安锁子只听说了路遥笔下写到了他,但是他却始终不知将他描写成什么样子。50岁时退休的他告诉我们,16岁从临潼老家来到鸭口做矿工,挣了些血汗钱,但是,由于父母早逝,做家中大哥的安锁子,拉扯着几个年幼的弟妹,拼死拼活也填不满贫穷的窟窿。

与刚上井的矿工在一起,从右自左:鸭口煤矿党委书记兰阿利、作家黄卫平、本人、作家杨智华

运煤专用铁路旁,是两代以上矿工们生活的破旧房子.即使现在,仍然有很多外地协议工拖家带口住在这里。

我说,我很想体验一下下坠450米时的感受。我还说,我真想知道在地下工作的环境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样的请求在陕北的煤矿是无人理会的,他们会认为我不可理喻——女性是不让下井的。在鸭口煤矿,我得以完成了这样的体验,有劳鸭口煤矿的纪委书记马坡(左)陪同。站在这个罐笼电梯下到450米不到2分钟时间。

这是我在鸭口煤矿的第三大收获。

这是被矿工戏称为“地铁”的载人小火车,坐十几分钟后,到达一个候车室。然后还要走上半个多小时,才能进入采煤工作面。

到达候车室了,宽敞明亮,不像是地下,只是呼吸之中,时刻有煤尘的味道。工作中的工人,他们的脸上、鼻子上,挂着煤尘。走近他们再看,英俊的眼睛、双眼皮之间有一条白线。没有让我再往工作面深处去,我也不敢再有过多念头。能下到井下,我多少感受了现代化煤矿的采煤环境。倘若所有的煤矿都能如此安全、管理有序、设备齐备,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矿难了。

见到阳光才懂得井下的工作的辛苦。这个坡,是路遥当年从井下上来后,享受阳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