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些高校把学生评教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一般不会像定制度的人想象那样-----督促老师认真讲课,老师的教学任务非学生能够理解,学生不懂相对论,就不能凭制度给予的权力任意评价爱因斯坦。这样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导致老师讨好学生,上课时不敢管理学生,讲课内容上投其所好等等。关于这一点,中学折磨教师的制度明摆着,只是至今没多少人悟出罢了,所以把这种愚蠢想法辐射到高校的竟然出现。如果凭一些左右局势的、善于找不是的学生任意折磨教师,中国的教育将彻底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庸俗至极境地。老师和学生都处在金钱运行的社会机制里面,想把利害之心完全舍弃掉是不可能的,除非生活在地球之外。指望学生能够公正...
作者文章归档:刘鹏举

由状元未如愿以偿想到的
张军昱 原创 的《高考状元为何32年憋不出顶尖人才》对状元制度的剖析切中要害,文中提到:
|
“调查显示,自1977年至2008年的32年间,中国大陆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无一位是在学界、商界、政界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搜狐教育 6月23日)
。我们教育的矛盾就在于我们把最好的教育资源捆绑给这些应试能力最出众的状元们,希望可以用最好的资源把这些应试状元们转化成我们社会最顶尖的人才,到最后却发现,当初的种子选择可能就是一个错误,……”。
依我看:当初的种子选择只是选择方式...
表现在课堂,根子在管理
没有一个学校的领导想着不管,没有一个学校的领导想着管得管得一团糟,没有任何一届领导如此想,都想管得井井有条。但事实上,各界各校的情况大多事与愿违。这就说明了大众的庸俗思维行不通:看到某班乱以及在什么时候乱,就在某班什么时候查看是那位老师,都这么看法,都无不失败。教过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的同样一个教师,让其教初一初二比教初三会更流露出无奈,原因是,初二看的是单科平均成绩,以科目为线索,窜起各个学生;初三不看单科平均成绩,看的是升学率,升学率体现在每个学生身上是学生各科成绩,以每个同学即活生生的人为线索窜起各科成绩,...
读了胡伟新对《选择》的回复后
“ 决策和指挥的失误来自于对信息的扭曲和指挥控制信号的扭曲,因此互联网能使中央能指挥灵活、信息畅通、反馈快速,当然前提是不能对这种反馈进行恶意的限制和打压。”
说的很正确!当然除了信息的来源渠道畅通外,对信息的处理也要科学化,如何才能使信息的来源渠道畅通无阻呢?在思想上对没有恶意的异端应该采取包容的态度,它是我们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任何异端思想都是创新的基石,对异端牛鬼蛇神的压迫,使我们失...
遗产
http://www.eeo.com.cn/comment/shp/2011/05/27/202245.shtml?IdTis=XTC-DS0I-DJSZRC-DD-55L84-XCD
……
上述两个改革的前提下,我认为,中国过去的体制留下了三个重大遗产:
第一,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在某个乱世后,乱世的终结者基本上会是一个强人时代。这种历史人物都备受争议,但他们一定都会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比如,秦汉、隋唐,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很幸运的,中国历史上,元、清的版图最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了清朝的版图。从秦汉、隋唐到今天,是以汉人为核...
《教育的发展措施》初稿
中国教育的运行模式
国家教学奖的设立使人追求环节而放弃目的
国家教学奖使人追求环节而放弃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