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鹏举

从事教学工作,也思考人生。经验使人知道,命不是轻易献的,因为命只有一条。

学生评教新概念


中国一些高校把学生评教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一般不会像定制度的人想象那样-----督促老师认真讲课,老师的教学任务非学生能够理解,学生不懂相对论,就不能凭制度给予的权力任意评价爱因斯坦。这样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导致老师讨好学生,上课时不敢管理学生,讲课内容上投其所好等等。关于这一点,中学折磨教师的制度明摆着,只是至今没多少人悟出罢了,所以把这种愚蠢想法辐射到高校的竟然出现。如果凭一些左右局势的、善于找不是的学生任意折磨教师,中国的教育将彻底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庸俗至极境地。老师和学生都处在金钱运行的社会机制里面,想把利害之心完全舍弃掉是不可能的,除非生活在地球之外。指望学生能够公正...

Read more

由状元未如愿以偿想到的


张军昱 原创 的《高考状元为何32年憋不出顶尖人才》对状元制度的剖析切中要害,文中提到:
|
“调查显示,自1977年至2008年的32年间,中国大陆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无一位是在学界、商界、政界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搜狐教育 6月23日)
。我们教育的矛盾就在于我们把最好的教育资源捆绑给这些应试能力最出众的状元们,希望可以用最好的资源把这些应试状元们转化成我们社会最顶尖的人才,到最后却发现,当初的种子选择可能就是一个错误,……”。

   依我看:当初的种子选择只是选择方式...

Read more

表现在课堂,根子在管理


       没有一个学校的领导想着不管,没有一个学校的领导想着管得管得一团糟,没有任何一届领导如此想,都想管得井井有条。但事实上,各界各校的情况大多事与愿违。这就说明了大众的庸俗思维行不通:看到某班乱以及在什么时候乱,就在某班什么时候查看是那位老师,都这么看法,都无不失败。教过初一初二和初三学生的同样一个教师,让其教初一初二比教初三会更流露出无奈,原因是,初二看的是单科平均成绩,以科目为线索,窜起各个学生;初三不看单科平均成绩,看的是升学率,升学率体现在每个学生身上是学生各科成绩,以每个同学即活生生的人为线索窜起各科成绩,...

Read more

读了胡伟新对《选择》的回复后


        “ 决策和指挥的失误来自于对信息的扭曲和指挥控制信号的扭曲,因此互联网能使中央能指挥灵活、信息畅通、反馈快速,当然前提是不能对这种反馈进行恶意的限制和打压。”
       说的很正确!当然除了信息的来源渠道畅通外,对信息的处理也要科学化,如何才能使信息的来源渠道畅通无阻呢?在思想上对没有恶意的异端应该采取包容的态度,它是我们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任何异端思想都是创新的基石,对异端牛鬼蛇神的压迫,使我们失...

Read more

遗产


http://www.eeo.com.cn/comment/shp/2011/05/27/202245.shtml?IdTis=XTC-DS0I-DJSZRC-DD-55L84-XCD

……

上述两个改革的前提下,我认为,中国过去的体制留下了三个重大遗产:
第一,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在某个乱世后,乱世的终结者基本上会是一个强人时代。这种历史人物都备受争议,但他们一定都会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比如,秦汉、隋唐,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很幸运的,中国历史上,元、清的版图最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了清朝的版图。从秦汉、隋唐到今天,是以汉人为核...

Read more

《教育的发展措施》初稿


教育的发展措施
教育最大的作用,也无非是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先天固有基因层面的培养,而不可能改变受教育者的基因,况且社会还有现实道德标准的导向作用,又有家庭教育影响。这样,就应该允许一部分人受适合自己(基因)的教育而不是学校规定的教育。个别学生的失学,是对自己人生的正确把握,本来与学校是否尽到责任没有关系,只是制度规定“学生失学与学校有责任”而已。许多失学学生最后在社会的立足点并不比一些本科生、研究生差,这恰恰证明了一些专家对失学者的担心是多余的,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指手画脚是非理性的。教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必须考虑到以后的生活,即以生活为主,而不是一些专家担心的分数成...

Read more

中国教育的运行模式


中国教育的运行模式
摇奖赌场完全围绕着货币回笼而设立,但不知情的农民花了上千元买奖票,终于摇了一辆价值数百元的自行车,又不得不作为“幸运者”被迫放鞭炮,加上精神、时间因素,得到的远不如失去的多。真悲哀!类似的,中国中学教育完全围绕着考大学而运行,使得教育变成了从行政服从出发,不断地探讨课堂教法的同时,潜在地探讨着维持教育界等级的方法。虽然也在人梯等级台阶式教育壁垒中学到一点东西,但因此对他们丢失实践机会所带来的危害却难以用受了教育来补偿。中国教育很多不思体制改革,只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规则要求教师联系实际,把作业当做实践,把甲科目的理论与乙科目的实践联系起来当做理...

Read more

国家教学奖的设立使人追求环节而放弃目的


国家教学奖使人追求环节而放弃目

       国家已经设立了教学质量奖,这不是骄傲而是教育的悲哀。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人才的环节,进一步追究教学质量奖之外的人才奖励才是国家真正要关心的。社会学告诉我们:执行环节不易过细,否则会对目的缩弱,起到目标置换的结果,最终谁也不知道自己所干之事为了什么,只为了讨上级好,否和上级的意图,至于上级的意图是否是真理已不在关心考虑之列。
        放弃了对人才的研究和对人才的关爱,却对政府自己设计的培养人才的行政执行环...

Read more

招生也是选拔人才的环节而已


 

 
 
由于缺少教育思想,仅仅靠高考的指导思想并渗透响应号召的刚性模式,使国家对人才的渴求变为敷衍塞责的形式主义。高校招生本应该有国家委托各界有名学者办,但情况是:国家以行政方式,办招生机构,使招生环节臃肿强化细化,使得任何非此程序(如自学)成长的人才难以适应复杂程序而被排除在外,长官意志排斥科学权威成为普遍现象。国家在教育界要代表人民利益,必须使执行程序符合教育规律,至少要真正的教育家(而不是服务于高考的行政模式的教育家)代表,别让地方教育机构来代表人民在教育界的利益,这样,就不至于在教育界出现官本位,招生也才能被看做是选拔人才的环节...

Read more

教学成绩反映在阅卷上


 教学成绩反映在阅卷上
许多教师在某年对某年级900多学生的试卷进行评阅,其中某一教师专门看作文,约3小时即180分钟多一点时间看完,900学生180分钟意味着什么?5份作文仅仅1分钟时间就要看完,只能是扫描式看,什么创意之作,不埋没才怪呢?有人说,教师看慢一点,成绩照样可以神圣;那学生如果抄袭、死背的作文呢?教师为一个不实在的感想投入进去,不是在充当被耍的角色?在没有生活时间的学生,很多都是抄袭,看慢一点并不能排除教学成绩的乏味性。也警告评估者应该对教学成绩这个环节的淡化,当然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难做到。但我们内心应该清楚这里儿戏的因素,以防用教学成绩来指挥教师的行动。当然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