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发展措施
教育最大的作用,也无非是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先天固有基因层面的培养,而不可能改变受教育者的基因,况且社会还有现实道德标准的导向作用,又有家庭教育影响。这样,就应该允许一部分人受适合自己(基因)的教育而不是学校规定的教育。个别学生的失学,是对自己人生的正确把握,本来与学校是否尽到责任没有关系,只是制度规定“学生失学与学校有责任”而已。许多失学学生最后在社会的立足点并不比一些本科生、研究生差,这恰恰证明了一些专家对失学者的担心是多余的,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指手画脚是非理性的。教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必须考虑到以后的生活,即以生活为主,而不是一些专家担心的分数成绩。我们在明确了教育的能量和教育的目的这样的哲学层次后,才有可能正确地探讨它的科学层次和操作层次。
教育发展的原则不是固定现存的教育组织形式等环节,而是不拘于教学成绩、教学内容、升学率等环节,条条大道百花齐放。对不符合教育(为了人)之目的的一些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等,都必须淡化或随时修改完善。淡化并最终取消国家教育制度的一些刚性环节,仅仅设立选拔人才机构就足够了,至于选拔人才过程的教学质量环节,只是众多选拔人才中的其中之一,完全可以淡化并逐步取消,因为教学质量研究的过细会导致远离人生目标的游戏式无谓竞争,造成教育的目标置换。但高考的难以取消造成执行上的困难。从上面的逐段分析中,再强调几个重要操作,虽然它难于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起到应有的作用,但还是可以简化其一些乏味的无用功。
措施之一:诊断教育模式。自学为主,统讲为辅,有惑则问,无惑自学。
措施之二:学生自选主课、副课,自己主攻能接受的科目,附加相应科目。这就难免撞到教育体制。
措施之三:上级教育部门组织课件专门人员精制课件,统一给各校配备,学生平时以看课件或看书、做作业为主。统一进度式的课堂教学次数应该减少到最低限度。
当然有的措施要在取消高考后才能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