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里

.

李里《论语讲义》——乡党第十(3)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一段更有趣味了。“厩”就是马厩。孔子上朝去了,结果家里马圈失火了。孔子回到家里边就听说了,他第一句话就问,伤人没有啊?不问马。这句话我们要分几层去理解。在世俗社会,看守马圈的人都是下人,一般人对这些人是不看重的,人们更看重的是马。当时的名马比人还贵重,所以一般人是重马而不重人。一般人是问“伤马乎?不问人”。孔子不然,第一句话就是伤到人没有啊?足见孔子悲天悯人之心,他是把人当人的圣人。孔子最关心的就是人,他把人看作生命宇宙的本体,对人进行了全面的关怀,所以孔子问“...

Read more

李里《论语讲义》——子罕第九(2)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圣人说话是温润祥和的,很难得说出一些很决绝的词,很斩钉截铁的词。而这里用了一个“绝”字,杜绝、断绝,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端。圣人要坚决断绝的东西,肯定是很有问题的,对于人来讲是最大的弊病。“意”,起意,做事的时候喜欢臆测,凭空揣测,没有根据、没有证据地在那里瞎怀疑、瞎猜测。“必”,根据自己的瞎猜测,得出一种定见,并对自己这种定见深信不疑。然后,这种定见的观念越来越强,变成固执。一固执就变成我见,一种私我的偏见。这个“我”就是指自私、偏见。

偏见是怎么来的?起意于凭空揣测,或对事物片面的认识与理解。比如,今天早晨我出来讲课,我走的时候才给家里面养的鸡鸭喂了...

Read more

李里《论语讲义》——子罕第九(3)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这句话很关键,历朝历代、各家各派对这句话都有自己的解释。一种讲法是孔子很少说利、命和仁这三个命题。为什么呢?因为儒家重义轻利,轻视功利。命不可把握,众生本迷信,多讲反使他们沉溺其中,不知如何。仁则是德之全,很难做到,所以孔子少说这几个问题。这符不符合事实呢?《论语》中这几个问题都谈了。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畏天命”,“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谈命。仁就谈得更多了,“仁者,爱人也”,“先难后获为仁”,“智者求仁,仁者安仁”,等等。所以按上述那种讲法就不太讲得通。

那么这一句的关键在哪里呢?我认为应该在“言”字,“罕言”,直言曰言,论难曰语。直接说的话就...

Read more

李里《论语讲义》——子罕第九(4):孔子也无知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说,我有智慧吗?我没有。圣人是很谦虚的。“鄙夫”就是当时的乡野平民,有乡下人来问我问题,我对他们的提问“空空如也”,“如”当样子讲,空空的样子,就是一点不知道。这时候我怎么办呢?我就抓住问题的前后、正反方面仔细地向他们询问,再结合我了解到的情况尽量地分析和答复他们的问题。这里的“叩”就是叩问、询问。两端,指事物的两头、前后、正反等方面。把这个事情的方方面面搞清楚了,我就能竭尽所能地回答他们的问题。

这句话有几层深意,第一层是说孔子虚怀若谷,对任何人都是谦虚诚敬的,并能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第二,孔子对任何...

Read more

2009年祭孔与祝寿


按:2009年11月1日,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学工作室每年一度的祭孔仪式在崇州文庙举行。祭孔结束后,为工作室导师杜道生老先生举办了九十九岁生日庆典,现将有关内容发于博客,以与网友共享。

 

                       祭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圣人文

维共和国六十年秋,岁次己丑九月十五,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汉语大字典》编辑、国学泰斗九...

Read more

李里《论语讲义》——子罕第九(5):孔子求凤凰


子曰:“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

孔子说,凤凰不飞出来了,洛河也不出图了,“吾已矣夫”,我这一生已没有什么希望了。因为凤凰出现是天下太平之征兆,而河图出现是天下出现圣君贤主的象征。相传舜帝时有凤凰飞出,文王时又有凤凰鸣于岐山,伏羲时有龙马负图出于黄河。现在是凤凰也没有,河图也不出现了,天下太平盛世的景象是不可能出现的了,我没有办法了啊。

这是孔子深层次的感叹。第一,说明孔子对太平世界、理想世界的渴望,反映他的这种向往、这种追求,以及对于这种追求不可能实现的深深的痛苦、哀叹,对天下苍生的忧虑。第二,也说明了孔子的智慧。孔子通过观照当时的状态,就深切地知道,当时的社会要出现太平...

Read more

男儿到此是豪雄


 今年十月,李里老师应山东卫视新杏坛栏目《朝圣之旅》节目邀请,到河南嵩山嵩阳书院作了《男儿到此是豪雄》的讲座。现将讲座内容分三部分陆续连载于博客,以供爱好者共享。

 

 

  男儿到此是豪雄

        (一) 

    嵩山是全中国最早屹立于大陆之上的一座高山,所以被称为“五岳之尊”“万山之主”。嵩山上的嵩阳书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开封的应天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今天能够在这里探讨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