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蔚文

陈蔚文,女,20世纪70年代中期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杂志首届签约作家,从事媒体多年,曾任职《女友》杂志编辑部主任等。 在《大家》《天涯》《小说月报》等刊发表小说及散文若干,作品收录多种年度选本,出版散文及随笔集《随纸航行》《不止是吸引》《情感素材》《蓝》等,另合集《新流言体八人行》《阴性之痛》等。

未有期


未有期

                         区瑞强

  

自己属高音上不去的,除了破音别无选择,所以对中低音一直有偏好(我以前有个女同学人家说她有点像郑裕玲,从此郑姐成为她偶像,发展到后头,她仿郑裕玲样式割了个双眼皮,因一直没消肿彻底,到临别我也不知她此后真面目是啥样了),可见人总是会把“我无”作为对立或疏远,而把“我有”放大至偏好。我对中低音甚至偏见到,我认为低音部位离喉咙,离心脏更近些,因而更具有“人声”质地的本色美,类似通关耳语。

昨因午睡久,失眠大爆发,夜半十二点在电脑听歌到两点多,偶听一个韩国女歌手的(歌名人名皆忘),是把好低音,可能...

Read more

田子坊的灰毛衣


 

田子坊的灰毛衣 - 陈蔚文 - 陈蔚文

 

去泰康路田子坊采访时装设计师李鸿雁,听到一段浪漫的中国女人与小她三岁的法国艺术家情定打浦桥的动人故事,像她LOFT风格工作室里悬垂的那几幅翠绿布匹。

  去找在那儿开画店的小方,她陪我在里面逛。试了一件灰色毛衣,老板不还价,小方不让买,说意思不大。逛了几家店,我讪讪说,不然我还是去买了吧?小方坚决说,别!

   临别她目送我上出租车。一上车就堵,向前开了十米左右,我做了个决定,付了起步费,下车,又回田子坊,找了N遍,在快灰心时,终于找到那家店——田子坊里面七拐八绕,很易迷路,我从一个胖女子手中买下那件浅...

Read more

赵波对张永义的抄袭


     “这两天突然想再看一下莫里亚克的小说,这人是我八十年代最迷恋的作家,赶忙从书堆里找出来……主要是那种气质,当代的那些外国作品,已经很难达到此人的深度了……”收到朋友D的电邮,他对阅读一贯的踏实见地使我随后在网上搜了下莫里亚克,在当当“在线读书”中搜到一位常弄些波澜的女作家赵波在2009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提到自己与莫里亚克的孙子在巴黎的一段情缘,“这个生于1969年双子星座的男人,让我在欧洲之行中终于有了性。我还没有爱上他,可却允许他用性在我和巴黎之间画了一道连接线,让巴黎对我温情弥漫。”之后还说到“双子座的摩尔眼睛里一向对我的朋友有警惕...

Read more

过瘾的Q&A


在《女友》杂志编辑了几年情感信箱,因此收到许多不幸的情感关系的申告与困惑……几乎都是女性来信,不管来自哪,关键词如出一辄:背叛,欺骗,外遇,伤害……我也回复了许多封,看着不落忍,虽然知道这些回复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总希望能以局外人身份让当事者认清点真相。

也常看Q&A,如连岳之类的情感问答,碰上答的好的,真叫一个痛快!在那看似各异的无数纠结中,藏着时代人生的不少共性,也许你今天没碰上,没准明早起床就碰上了。最不爱看的是那些冠以“专家”之名但说了等于没说,隔靴搔痒之答,道理其实谁不明白?关键要把话说得深入,点到穴上使之有反应才有效啊。Q&A主持这活可不那么好干,我...

Read more

地下河


  出差四日。离开熟悉的门牌号与书桌的生活有时让我觉得在悬空浮移,连吃进的N顿丰盛食物似都只是一个假象,就像一些曝光过度,面孔虚掉的照片。

  贴一旧稿片断,想起这稿缘由一是,仍和从前想法一样,觉得舞蹈是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单刀直入,它沿承了人类祖先血脉里的最古老冲动,那冲动便是具有升华与拯救力量的“艺术”,它来自日常又高于日常,它释放了人类内在最曲折动荡也因此最难表述的那部分;缘由二是昨晚的拉丁代课老师是个方言口音严重,毫不起眼的小个子,但在舞蹈里,你从他看大镜子的眼神里轻易可看到他在舞蹈中获得的骄傲与满足。他说,头永远不要先于身体转动,必须由身体带动头部的转动,他说身体力量始终要向...

Read more

传说之上


 

 

传说之上 - 陈蔚文 - 陈蔚文

                            随摄上虞老镇      

 

 “四省作家看上虞”之拖到不能再拖的作业——

 

江南的人与物多少都与我有亲。初入上虞,并不觉睽隔,因与籍贯兰溪的我同属江浙民系,从第一顿馔饮起,味蕾上的认同感愈拉近这种距离。绍酒带来微醺醉意,江南肴食暗合血液中潜伏的密码,这密码背后是上虞独具的历史文化调性。

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大舜的出生地,中国青瓷的发源地,梁祝传说中的英台故里……”——这些最具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符号使1403平方公里的上虞顿时有了更广袤的...

Read more

未竟之路


未竟之路 - 陈蔚文 - 陈蔚文

 

五一假总算看了电影《革命之路》,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与 凯特·温丝莱特的确从多年前的《泰坦尼克号》中脱胎换骨(有句影评说,“如果杰克当年爬上了木板,他和露丝现在就是这副德性” ),尤其温丝莱特,她的脸有了中年痕迹,非常适合电影中的角色,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悲观的努力想开始新生活但未遂的女人。在她身上反应的不仅仅是“中年危机”,亦是不止歇的“人生危机”——而指望搬离一座城市来脱离“生活的圈套”以获得救赎并不让人乐观,如同电影中夫妇住的那条街竟然叫“革命路”,革命又谈何易!它是一个利益集团采取暴力等激烈方式打击另一个利益集团,从而形成利益格局,寻求并建立...

Read more

通道


 

上帝关闭其他的通道,也许只为让那一条通道畅行无阻。听张玉霞的歌会让人不由这么想,她被喻为“淡水邓丽君”,一个外貌平凡至极,甚至以世俗标准来说,说得上丑陋(个子矮小,龅牙)的女子,但歌声优美,“黄莺出谷”的歌声里蕴含的细腻情感表明她同样质地的内心。有时,歌声比说话更能透露一个人的灵魂细节。多年来,她在台北县淡水当街头艺人,自弹自唱。三个月大时她视神经萎缩,此后自学了弹唱。她把全副光亮集中在了歌喉。茨威格说,“……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越狭小,在一定意义上就愈接近无限”,常常是这样。

 

Read more

《天涯》2011年第3期目录及内容提示


作家立场
  
  社会问题透视小辑:
  黄灯:对照童年
  陈蔚文:天书
  翟一达:行骗的社会逻辑
  
  孙歌:东京停电
  邓军:印度“Incredible”
  王家新:诗人与他的时代
  
  自然生活与思想小辑:
  张炜:午夜来獾
  吴蓓:幸福的日子
  王族:鹰在世
  李家淳:大地的清音
  谢云:在鸟鸣中醒来
  
  民间语文
  
  李俊平:收税笔记(1990—1996)
  陈卫:美国家书(2000—2001)
  盛罗兰:初一女生观察手记(2005—2006)
  证明材料(1968—1972)
  
  文学
  
  肖江虹:当大事(小说)
  朱山坡:你为什么害怕乳房(小说)
  斯继东:永和九年...

Read more

重金属


 

 

博尔赫斯如果和吴宇森合作会怎样?读博氏的作品时我忽然有此联想。1986年,博氏在日内瓦去世时,吴宇森正届四十不惑。如同吴宇森在电影世界中创造了“不良群体”的最洒脱形象一样,博氏则是把拉美流氓及打手形象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同他描写的南美打手:

“在寥廓天幕的衬托下,两个身着黑色衣服、脚登高跟鞋的打手在跳一个性命攸关的舞,也就是一对一的拼刀子的舞蹈,直到夹在耳后的石竹花掉落下来,因为刀子捅进其中一个人的身体,把他摆平,从而结束了没有音乐伴奏的舞蹈。另一个人爱莫能助,戴好帽子,把晚年的时光用来讲述那场堂堂正正的决斗。这就是我们南美打手的全部详尽的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