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世纪开始,中国迈进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崭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我国农村发展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新农村建设也迎合了这一现实。新农村的目标是一种文明、和谐、生态型的乡村,其根本上应是农民生活方式的重建,让农民过上感到生活满意,有意义,有体面和尊严的生活。
作者文章归档:刘涛

在乡土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
在乡土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
刘涛
董磊明著:《宋村的调解:巨变时代的权威与秩序》,法律出版社,2008
近年来关于中国农村纠纷的研究成果颇多,主要集中在法学领域,尤以法律社会学和法律人类学为主。法学领域的相关学者之所以关注农村的纠纷调解,主要因为传统中国农村有自身的调解规则,当现代性的法律在遭遇传统农村的地方性规则时,其应有的形式就会出现很多令人“匪夷”的形态,这给研究者以很大兴趣。研究者希望从中发掘民间法与国家法、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二元模式的真正契合点,寻找现代法律的落脚处。这种思路使得众多的相关研究带有明显的价值关怀,都在直...
重建乡村价值世界
当前,中国正处于急速的转型发展期,传统断裂与信仰缺失不可避免,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与物质丰富短期替代了人们对文化的诉求,以至于大量的反道德问题急速爆发,一时间批判与反思充斥着社会,但是这些微弱的声音无力让脱轨的社会快速返回道德世界。高速发展经济与萎靡不振的个体并存,在中国快速跑向现代化的同时,内在的空虚与焦虑却充斥着整个社会。对于仍然相对积贫积弱的农村而言,依然面临这个不可回避的现代性问题目前,农村文化缺失现象明显,这导致了人们精神与意义世界的塌陷,不仅让农村经济发展失去了导向与原则,而且让农民生活的乡村社会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农村文化建设一直被看做是文化设施的完善,为此,国家高度重视城乡...
现代国家建设与小农合作的困境
现代国家建设与小农合作的困境
—&mdash...
近年来旱灾发生的特征、成因与治理对策
土地规模化流转的意愿、实践效果与逻辑分析
土地规模化流转的意愿、实践效果与逻辑分析
———基于河南省H县的调查
刘涛[1]
摘要:不同的话语体系说明土地规模化流转的可能以及预期的后果,但是规模化流转的话语体系是否适合当前的农村...
信访改革中的群众路线
&...
丧葬:传统村落的变奏曲
在农村丧葬是农民对已逝者的一种告别活动,积淀着意味深厚的文化内容,反映了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历史层面,中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建立,现代性的国家建设理念开始波及到农村,国家不断的通过现代理性制度重建农村社会,国家制度和村庄社会的内生规范发生了碰撞,丧葬的传统功能性在丧失,已有的秩序格局在打乱,新的国家建构观念能否建立,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丧葬制度到底走向何处?在火葬推行的即可起村庄舞台上演了一出闹剧。
一、戏剧的前幕:
中国的丧葬制度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剧变,红白喜事历来都应该是农民自己的事,外来因素千百年来没有干预过,也不可能有这么强大的力量干预。这种仪...
为什么一个道德国度面临道德解体危机
近来中国的媒体在讨论一个在世人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即“摔倒老人,要不要扶?”对数千年之前的孟子而言,“幼童要掉到井里,要不要拉一把?”这是一个不用提的问题,或者说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人类的很多行为和动作,出自人类的恻隐之心或者本能,根本不用作任何理性的思考。因此,幼童落井要拉一把,老人摔倒要扶一把,都是不需要人类费理性来思考的问题,恻隐之心和本能的驱动足矣!科学家更发现,类似的恻隐之心和本能,甚至存在于动物群体之中。很多动物群体对环境都已经发展出群体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