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徐亚光

职业:数据库管理

爱好:瞪着俩眼儿瞎琢磨

家庭成员:父母、老婆、女儿各一名,姐姐两名、妹妹一名。

琢磨的主要内容:
一、金钱在社会中的作用和障碍
二、价值观
三、社会上的一些怪事儿怪在哪里

最焦虑的事情:
一、我国长期缺乏正常的社会认同,容易让人颓废浮躁。
二、社会秩序有些失控

博客地址:http://tinye.blog.tianya.cn/

感悟《老子》3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字,藏有生命的奥秘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伟大的伽利略说:数学是上帝的语言,这门语言确实挺难学的。跟老婆商量传宗接代的时候用我们的话说:“咱生一个吧?”,一直很好奇:上帝跟他老婆商量的时候,用数学怎样说?
  
  感悟《老子》的时候,忽然发现老爷子果然说得更简洁、更优美、更千秋万代,他说:“除以3吧?”
  
  这一个除法,0.3333...,于是小3们就摇摇...

Read more

感悟《老子》词儿不够、“不”来凑


  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随笔:我们应该自信:今人应当超越古人。
  
  这篇的上半部分非常清晰明白,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普通话了。意思是,既然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美的,那么相对应的丑恶就无需认定了;既然大家都已经有了善的观念,那么对于“不善”的认识也必定如光烛暗。
  
  小学生找反义词的时候很好玩,由于对语文的掌握不够,小家...

Read more

感悟《老子》概念命名很重要


感悟《老子》:概念命名很重要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的开篇,给人的感觉很“玄妙”,那么他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寥寥59字,又能够讲清多少内容?然而伟大的老子,活生生地硬是用了这么寥寥的几个字,表述了极其丰富的思想。
  
  本篇的关键是那个“名”字,这里“名”的意思是“命名、概念”,在第二十五章,老子说“有物混成,先...

Read more

阳光的灿烂就是生命的礼赞


阳光的灿烂就是生命的礼赞

--美的感受是一种价值观意义上的肯定


  新年到来,谨以这一份生命的礼赞向朋友们献上真诚的祝福。
  
  一 祝福的味道
  
  晴朗的下午、洗晒过的衣物,女人们的快乐象阳光一样充足。水洗的衣被饱足了阳光的祝福,一件件清爽舒展,轻快的巧手尽情地收纳着柔依净暖的享受,她们分外喜爱那好闻的太阳味儿,那是亮晶晶的水与明晃晃的阳光糅合的味道,是感恩的味道。
  
  这个时候的女子,钟毓着和风丽日的精华,灵气洋溢令人着迷。生命,是被祝福过的,享受着好闻的太阳味儿而心花烂漫的小女子,是被格外地祝福过的。
  
  二 小花
  
  无人的...

Read more

孔子是个很有理想的小家伙-论礼仪与形式主义


  孔子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特别喜欢礼仪,别的孩子都在打滚上树地疯玩,这小家伙却独自一人在门口装模作样地演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哪位博士告诉一声,这究竟是个啥玩法啊?),反正是个很特别的小家伙。古代谈不上教育,因此孔子到十五岁才开始“有志于学”,不过那时候的知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他骑驴驾马的什么都学,当然认字、识数应该还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别的,顶多再背背儿歌啥的,估计也就现在的小学水平。
  
  受儿时游戏的影响,他对大自然的奥秘兴趣不大,但是对如何做人特别重视,前朝的“周礼”被他当...

Read more

中国社会的主流信仰,似乎仅仅是“人上人”


  直到今天,大多的信仰依旧以宗教为基础,人的价值依赖于他们所信仰的神明的肯定,生存的目的也完全依靠神明指示,对于信仰而言,这些已经足够了。
  
  “信奉上帝的人从不质疑上帝的存在”,虽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但这是信仰的前提,信仰必须是无条件的。
  
  人类智慧开启的标志就是,人开始质疑自己的存在,人会问自己:为什么要生活?生命为什么必须遵循本能的求生意志?如果确实认为自己的存在毫无价值,他有能力克服求生的本能、认真考虑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古代有砒霜麻绳歪脖树,现代有广告牌烂尾楼,农药好像不大兴了,质量不稳定)。
  
  这一智慧是不祥的,给人...

Read more

说说纯洁高尚的权力欲,纠正错误的权力观



  大家没有看错,的确是“纯洁高尚的权力欲”,人们通常把权力误解为一种控制他人、甚至决定他人生死的工具,所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其实这是价值观方面的两个很顽固的谬误。
  
  权和钱,一直是人类最大的价值误区,其实,权的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认同,因此对权力的追求,真正的目的是对社会认同的追求,是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而不是为了控制社会、掠夺利益。至于钱这东西,它的流通必须以广泛的认同为前提,但是这个认同是一种“信用认同”,就是说,人们普遍相信钱能够交换等价的商品,这与对人...

Read more

小狗为什么生气,试析本能和欲望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
  
  佛说人有六识 :眼、耳、鼻、舌、身、意,而生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故得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以上内容摘自百度)
  
  小狗为什么生气?骨头被抢了,所以就“怒”;张牙舞爪地抢了回来,于是“喜、乐”不已;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抢回来,力不从心,那便只有蹲下来“哀”了。送它骨头的很可“爱”、抢它骨头的很可“恶...

Read more

尝试从生命的起源揭示生命的定义


  
  在《意识点亮生命》一篇中,我们用“自我意识”这个猜想解释了求生的动力,借助这些分析,不难弄清生命究竟是怎样定义的。
  
  在生命的起源处,单细胞生物有最纯粹的生命特征,可以滤掉人类形形色色纷繁的欲望,发现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完整定义其实十分简洁:
  
  定义一、正式宣告生命诞生的是意识,对自我存在感的意识促生了保存和延续自我的本能,构成生命的基础定义。
  生命体是一种有自我意识的个体,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并能够对自身物质和外界物质进行区分,这种区分意识是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宿命性决裂,它迫使不论多么渺小的生命,都不得不倾尽全力,对抗整个...

Read more

关于生命的起源:意识点亮生命(下)



  悬想那个没有生命的时空,生命起源之前的“世界”,日光所及,唯有蛮荒。直到某个奇异的时刻,在光子们兴致勃勃的敲打弹奏中,一团物质以特别的方式“描述”并感觉到了“本体”、亦察觉了“外界”,这是一个异常奇妙的瞬间,是想象力所能探触的极限。
  
  在生命起源的原点,有这样一个至小至强的闭合逻辑:“既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那便再也不可能放弃这种存在感”,这个逻辑很绝对,也很霸道,自我意识的产生就是自我存在的理由。
  
  那个特异的时刻,那个意识点亮的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