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案(上册)二十八


 

刘谷雨(阳历1996430日晚9点过八分,阴历3月13,出生于长沙附二医院。出生时体重72两。钳产。轻度窒息。脐带缠颈。医生的打分是7分。

现在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大泉乡大坪中学读书,读小学六年级。

2008年刘谷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高职语文》教案(上册)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

(基础版)第一册

 

授课班级:高职水工一班、电力二班

授课教师:刘咏梅

授课日期:二00六年九月至二00七年一月

 

 

    《高职语文》教案(上册)二十八

教师:刘咏梅(副教授)

联系Email:

联系QQ359091935

联系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

联系电话:0731----4080372

第二十八大节

课题:《师说》一 韩愈

                               教师:刘咏梅

 

  教学目的:理解本文提出的“师道”观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组织论据,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深入领会文章的主旨及其进步意义,以及学习作者紧扣主旨选择古的和今的,正面的和反面的材料,并将它概括为典型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讲读法。

 

 

(一)作者简介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人,世称韩昌黎。少小而孤,由嫂扶养,刻苦自学。贞元八年,中进士。因上表劝阻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今广东省潮州市)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

      韩愈在思想方面,推崇儒道,排斥佛、老。他极力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丽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是继司马迁之后的又一位散文大师,他开创了一代文风,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   写作背景

 

 

本文作于公元803年。当时韩愈35岁,在文坛上已有声望。为了学习和宣传儒道,开展古文运动,他广泛结交青年后学,给他们帮助和指导,因而遭到一般士夫攻击,被讥讽为“好为人师”。《师说》就是为了回击这帮士大夫而写的。说,是文体的一种,多用于议论,也可以记事。师说的意思就是论述从师求学的道理。

 

 

(三)  阅读课文

       1  初步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正音练习:      句读     或不焉    六艺经传

                                     

       虚词用法:“之”、“于”的用法    P334   T(二)、T(三)

       2  理清结构:

       段落      论点及主要论据                 作用

     总论点: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全文总纲(从师的必要)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第一个分论点,从反面论证。

        论据:1、古之圣人,从师而学;        (批判耻学于师的时弊)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2、士大夫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耻师”。

              3、百工之人,于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谈及“师”“徒”相聚而笑。

     三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二分论点,

       论据:1、孔子从师的行动;       从正面论证中

             2、孔子从师的言论。       心论点(论证能者为师的道理)

 

   小结:

   第一段:阐明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

   第二段:反面论证,批判耻学于师的时弊,论证从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段:正面论证,论证能者为师的道理。

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

 

 

(四)   布置作业:

      1、指出下列“师“字的用法并解释: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2   吾从而师之

      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   耻学于师

      5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   圣人无常师

      7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8   不耻相师

      9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2  指出下列“之”字的用法:

        见课后练习第二题

   3  倒装句式:见课后练习第三题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人物:刘谷雨(刘咏梅之子,12岁,属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