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谷雨(阳历1996年4月30日晚9点过八分,阴历3月13,出生于长沙附二医院。出生时体重7斤2两。钳产。轻度窒息。脐带缠颈。医生的打分是7分。
现在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大泉乡大坪中学读书,读小学六年级。
2008年刘谷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 咏梅》。)
《高职语文》教案(上册)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
(基础版)第一册
授课班级:高职水工一班、电力二班
授课教师:刘咏梅
授课日期:二00六年九月至二00七年一月
教师:刘咏梅(副教授)
联系Email:
联系QQ:359091935
联系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
联系电话:0731----4080372
第二十九大节
课题:《劝学》荀子
教师:刘咏梅
教学目的: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理解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论证的基本思路。
教学重点: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自觉性。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一) 作者简介:
《荀子》系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况的思想理论代表作,全书共32篇,大多是荀况亲撰,小部分出于门之手。
荀况(约公元前310——前238年),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尊称他为荀卿。荀况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自然观方面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在政治思想上,提出了“法后王”的主张。在人的本性问题上,提出了“人性恶”的理论,认了要化恶为善,必须通过学习,用教育来陶治,用礼法去约束。他的“性恶论”具有唯心主义色彩,但强调教育,主张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却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 朗读课文:
1、 正音练习:
木直中绳 柔以为轮 虽有槁暴
参省乎已 假舟楫者 生非异也
不积跬步 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2、 区别下面组句子里加点的词的用法: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引进处所;引进比较对象)
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介词,引出借助的对象)
知明而行无过矣。 (连词,连接并列的两事,同时、而且)
吾终日而思矣 (连词,连接修饰和被修饰的两项)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行千里 (连词,连接相反的两事)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连接相承的两事)
3、 指出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后词序有什么变化: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2)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谓语后置)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三) 列出提纲:
第一段 论述学习的意义。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比喻论证:1、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提高学问和修养)
2、柔木为轮(培养、修正和完善才智)
3、木受绳;金就砺(修身端行)
第二段 论述学习的效果。分论点: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比喻论证:
1、取譬于自身 终日而思——须臾之所学
(对比) 歧而望矣——登高之博见
2、取材于日常生活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
假舆马者;假舟楫者。
第三段 论述学习应采取的态度。
比喻论证:
1、逐步积累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
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对比)
2、持之以恒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对比)
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比)
3、用心专一 蚓无爪牙之利——蟹六跪而二螯
(对比)
(四)思考问题:
1、试分析课文的三个段落产怎样运用喻证法从不同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你认为运用这些比喻有何好处?
(五)反复朗读:
要求同桌之间实行一帮一朗读活动,读后可在教师指导下作适当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