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谢博锋

曾经服务过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1、腾讯国际身股激励机制设计与实施辅导
2、航天二院副局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素质模型研究
3、博锐尚格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面薪酬设计
4、探路者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家族企业传承和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5、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对标世界500强企业资本及公司治理研究

长期激励实战全解析——软件产品篇(2)


      第一篇中已经介绍了TB公司的背景、股东关系、产品定位及服务定位、激励需求及内部问题、历史因素及现实考虑等种种因素。这就好比锋哥疫情期间在家精通厨艺,各种食材已经摆上来了,每味食材及调料的作用也大概交代清楚了,然后接下来不少朋友似乎开始期待方案了,但方案这道大餐是怎么做出来的大家就一点都不关心吗?

锋哥写激励连载的初衷还真不是类似点外卖式的直接给大家来一顿大餐(直接呈现最原始的方案),更多的是希望把每个环节都尽量梳理一遍,让各位朋友看完之后可能没法立即成为大厨,但至少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打打下手,当然锋哥也在努力向大厨的方向努力,咱们彼此共...

Read more

长期激励实战全解析——软件产品篇(1)


不少咨询的同行认为长期激励比较简单,因为有现成的方法套路可以借鉴,似乎了解客户了解行业都没那么重要,且咨询的性质确实也决定了大多数顾问不能陪一家客户走的长远,也就很难关注到企业的人性及深层次的商业逻辑问题。而随着后咨询时代的到来,项目交付不再是终点而是始点,落地效果已经变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

很多人力的同行则认为长期激励门槛儿很高,要懂人力,懂法务,懂财务还要懂资本市场,偏偏却忽略了自身的优势,忽略了企业的内功层面,忽略了老板想要的东西。或许换句话说更合适,当你像企业老板一样了解企业,任何企业问题都不会是高门槛。

锋哥希望利用业余时间的一点整理,通过连载的方式对不同行业实战案例进...

Read more

认知升级:长期激励之三重门


      前几天朋友听说我做长期激励自由顾问,立刻露出很诧异的目光,这不是应该法务做的事儿吗?之前类似的场景还出现过不止一次,这不是财务应该做的事儿吗,这不是董秘或证券部应该做的事儿吗?好像唯独不应该是人力资源做的事儿,似乎也是时候该升级一下认知,解释一下长期激励的搭建逻辑了。

长期激励在我看来大概可以分为三重内容,接下来我们来剖析一下这三重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一重:方案层,或者叫做皮毛层,学好本层内容基本能够达到照猫画虎的水平。

方案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长期激励的内外运行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和方案设计步骤。

维度1:内外运行原理...

Read more

浅析巴菲特的极简管理之道


   人力资源从业者都喜欢用职能人员支撑业务人员的比例来表现用人的高效,但再高效的支撑比例也不过是1:100或者1:200。而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帝国则远远打破了这个比例,他用了25人的职能总部却管理着拥有28万人价值5000亿美金的庞大帝国,管理幅度超过110000,堪称商业管理界的吉尼斯纪录。

   今天让我们来解析一下股神巴菲特的极简管理之道,首先来看一下这个涵盖投资、人力、财务、采购、行政等各个模块人员的25人团队具体有什么职能,简要整理如下: 

第一,管现在的钱:即管理所有证券保险等能快速产生现金流的业务;

第二,管重要...

Read more

从资本的角度看人才管理与激励约束


  懂一点金融知识的人都知道,GPLP是私募基金组织形式里合伙的两种当事人形态,发起人担任一般合伙人(GP),投资人担任有限合伙人(LP)。

LP其实按投资类型和收益顺序大致还可以分为四种,我们可以简单来做一下定义:

LP1-劣后型合伙人——整个项目中按顺序最后分配收益的投资人,风险最大,收益也最大;

LP2-风投型合伙人——无固定收益承诺,完全按市场化退出的基金投资人,风险次之,收益亦次之;

LP3-夹层型合伙人——享有“固定收益+超额收益的投资人,按收益分配顺序排在...

Read more

另类眼光看美的:阵痛中转型,激励中腾飞


今天公司开会提到了美的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及目前的发展势头,个人觉得企业华丽业绩的背后可能有更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东西,毕竟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上次研究美的还是何享健交棒方洪波的时候,这次也仅基于个人股权激励的专业方向做一点不太成熟的分析和延伸。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对比:2012方洪波接班美的时,美的当年度收入为680亿元,扣非净利润34亿,截至去年,美的年度收入达到2407亿元,五年复合增长率29%,扣非净利润达到156亿,五年复合增长率36%,美的变成了全球增速最快的企业之一,并且越跑越快。数据很华丽,过程却异常艰辛。

一、阵痛中转型

   ...

Read more

用人力资源的语言解读市值管理


  谈及市值管理,大多数人力资源从业者可能觉得专业度太高,与自己关系不大。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把市值管理纳入高管团队业绩考核中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深入研究一下市值管理究竟是做什么维度的管理,如何进行考核与激励。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市值管理的定义,市值管理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通俗意义上称其为market value management,但这个叫法很容易理解成公司的市场价值,从而跟很book value(账面价值)混淆,其实市值的专业名词应该是 market capitalization,也就是资本市场的股市价值。市值提升本质上就是本质上用各种资本、人力、舆情等手段提升上...

Read more

长期激励主要模式分类整理


  长期激励主流模式及其衍生模式有很多种,但所有的激励模式无外乎两大类,实股激励和现金激励,以下针对实股激励和现金激励的主流模式进行简单介绍。

  1  实股激励

  1.1 股票期权

  运作原理: 公司给激励对象按约定价格(执行价格)和数量在受权以后的约定时间内购买股票的权利。股票期权本质上是一种选择权,在行权期内,可以行权也可以放弃行权。

  收益计算: 收益=卖出股价-约定行权价(上市公司层面行权价为基准价的100%)

  1.2 限制性股票

  运作原理:上市公司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授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励对象只有在达到考核目标时,才可出售限制...

Read more

主干与鸡汤


对于现在的上班族而言,每天翻看微信朋友圈似乎成了一件必做的事儿,当然我也不能免俗。可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关系,我的朋友圈里面大多数时候分享的内容大多与管理,战略,国学,商业模式,股权或者人力文章为主,偶尔也会有旅游,晒照,育儿等方面的内容,归就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非生活类鸡汤为主,生活类鸡汤为辅。

为什么把朋友们分享的东西都混谈为鸡汤,之所以称之为鸡汤是因为那不是自己的东西,大多数文章看看标题,部分感兴趣的文章看完也就看完了,即使略有感悟或启发当时忘不了,过一两个星期能剩下10%的内容已属罕见,所以充其量也只能叫汤。大多数时候汤还是挺好喝的,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觉,个人觉得喝多了...

Read more

身股激励方法论及模式研究


身股制方法论研究

  身股制又名顶身股制度,它最早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山西晋商,是为了鼓励管理层和员工(掌柜和资深伙计)更好的为票号创造价值的一种激励制度,也是中国早期的比较完善的一种股权激励模式,后来被很多研究者称为“东方的股权激励制度”。其实西方的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严格按照时间来算起来,股权激励被称为“西方的身股激励”似乎更为恰当。

  身股是相对于银股而言的,银股顾名思义也就是投资人或者原始股东因为共同出资而享有的股东分红权,而身股的持有者却不需要出一分钱,只是凭借贡献自己的经营才能就可以享受跟银股股东一样的...

Read more